做生意得计算自己的本钱,谈对象得掂量自己的身价,搞竞争也得盘算自己的优势。一个人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优势,甚至取得胜利,就必须利用自己的优势。
这些优势包括三大类:第一类优势是环境优势(资本),包括天时、地利、人和。第二类是社会优势(资本),包括金钱、名望和权力。在金钱、名望和权力方面拥有过人的优势,很多时候确实能使你在竞争中占据有利态势。
第三类优势是个体优势(资本),包括体力、意志(力)、智力。事实上,人类社会上的很多较量都是体力、意志和智力的较量。
上述的三类优势可以用以下这个逻辑图来展现:
体力——意志——智力——金钱——名望——权力——人和——地利——天时以上这些都是个人在社会竞争中赖以出人头地的资本或优势。我个人认为,从左到右,重要性依次增大;从右向左,重要性依次减少。
1.从水煮鱼中悟透人生的真谛
我看过一篇文章,写的是作者走在大街上,突然碰到一个乞丐。这个乞丐穿得很干净,伸手向作者要钱,作者就给了他点零钱。乞丐很和气地告诉他:“我知道你肯定会给我钱的。”结果作者就很奇怪:“你怎么知道我会给你钱呢?”乞丐告诉他:“从你的举止神态就能看出你是个心软的人。”作者很好奇,于是和乞丐攀谈起来。
乞丐告诉作者,他能通过察言观色,判断谁会给他钱,谁愿意给他钱,而且,他把自己一天8个小时的乞讨工作量化到每一分钟,争取让每一分钟的乞讨劳动都产生价值。这个乞丐月收入颇丰(具体数字我给忘记了),现在不仅养家糊口绰绰有余,丝毫没有其他乞丐那种落魄的样子,反而非常享受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最后,乞丐告诉作者,他就是所谓的“专业乞丐”,在当乞丐之前,他曾经在微软公司当程序设计员。然后,他很腼腆很不好意思仿佛做错了事似的对作者说,他是厌倦了大公司程序化的生活和尔虞我诈的竞争,才心甘情愿地跑来当乞丐的。但是,就算在乞丐这个看似卑贱的行当里,也能通过精准的“业务分析”和成本计算,使自己的乞讨产值最大化。文章的结论就是:即使是草根,也有草根赖以生存的大道。
再来看我亲身遇到的一件真实的事情。
在离我家两条街道不远的地方,有一个40多平方米的小川菜馆。饭店墙梁上刷着红漆,随意放着几张黑红色的桌子,里面有几个很水灵的年轻女服务员,满嘴的四川普通话,“啥子、啥子”叫的声音如同黄鹂鸣翠柳般好听。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里的饭菜。如果你经常吃美食,你就知道,真正的大厨,并不是那种把河豚、海参做得很好吃的人,而是把酸辣白菜、醋溜土豆丝、水煮鱼和炒肉片做得味道十足的人。这家小店里有一道招牌菜——水煮鱼,就是那种超凡入圣的极品美味。
水煮鱼想必大家都吃过,是一道很寻常的菜。然而,不知为什么,来这家川菜馆的顾客大多数都喜欢吃这道“水煮鱼”。因为特别好吃,所以大家都来吃;因为很多人都来吃,所以这个40多平方米的小店就常常人挨人人挤人,甚至常常得排队叫号。即便如此,人们还是会蜂拥到这家小店里,吃水煮鱼、炒河粉、麻辣鸡丁,等等。每次我经过这家小店的时候,都会感觉很奇怪:这么一家看似很不起眼的小店,这么一家以家常饭菜为主的小川菜馆,怎么会火得一塌糊涂呢?吃过几次之后,我觉得饭菜确实不错,但是,这并不是饭店火暴的必然理由啊。我想,其中一定还有什么原因是我所不知道的。
有一天,天空下起了雨。我正巧路过饭店,便信步走了进去。可能是由于下雨的缘故吧,那天店里人不多。
我点上水煮鱼,如风卷残云一般,瞬间就吃得干干净净。因为饭菜确实很好吃,所以我还特地要了一瓶啤酒。因为喝了点酒,所以我头就有点晕乎。
借着酒,我的胆子就壮了很多,于是把小店的老板给叫过来,让他解答我一直存在的“疑惑”。
上文已说,这家小店一直很火,所以,这几年下来,老板早就赚大发了。
老板是个温和的中年人,虽然已经见过我几次,但还是陪着小心跟我打招呼。
我问:“老板,你们的水煮鱼真好吃啊,没有放大烟壳子吧?”
把大烟壳放在水里煮,然后用煮出来的汤熬菜,味道就会很好,而且人们吃了就会上瘾。我经常在报纸上看到相关报道,有些所谓的“秘方”就是这样调制出来的。
我因为以前来过,感觉很随便,而且又喝了酒,所以才会问出这么无礼的话来,但我自己当时没感觉出来。然而当时老板并没有计较,他说:“没有放呀,想必是对你的口味了。”
我说:“不对,如果只是我一个人对了胃口,那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吃呢?你这里怎么一直这么火呀?”
他谦和地说:“小店生意火,都是大家捧场抬爱呀。”
我嘿嘿一笑:“无缘无故,为什么大家都爱捧你的场啊?”
当时,外面淅淅沥沥下着入春以来的第一场雨,我在屋子里和老板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顾客不是很多,所以老板有时间来照顾我这个看似有些恶劣,但其实没有一点恶意,不过是多喝了两杯,所以有点失态的客人。
听了我的话,老板没有立即回答,等了好一会儿,才问我:“你是个读书人吧?”
我又是嘿嘿一笑:“是啊。”
老板说:“那你一定知道天时地利人和。”
我有点摸不着头脑地问他:“什么天时地利人和啊?——我的意思是你一个做水煮鱼的小老板,也知道天时地利人和?”
老板仍然很谦虚,说:“我理解,天时地利人和,说起来很简单的。比如拿你喜欢吃的水煮鱼来说吧。过去川菜没有在京城普及的时候,没人觉得做川菜是个好生意。京城里很多人都爱吃水煮鱼,但能发现人们喜欢这口的人不多,发现了之后又去做这个生意的人就更少。人们喜欢吃水煮鱼,被我发现了,别人没出手的时候我果断出手了,租了一间小门面专做川菜,做水煮鱼,所以用3年时间我就把成本赚回来了,而且还顺带挣了不少钱。好时候让我给撞上了,这就是天时吧?
“后来,街上做川菜做水煮鱼的多了,大家都眼红我挣钱,抢着做水煮鱼。一条街上有五六家做川菜的店,竞争太激烈,所以我就从原来的南城搬到这里来了。现在这个地方是个好地方,紧邻好几个小区,周边还有大商场和超市,客流量很大。这就是地利吧?”
我一听,还真能说出缘由来。于是我又问:“那什么是人和呢?”
老板不慌不忙地说:“别人不做川菜时我做,这是天时;别人都来和我竞争的时候,我拿前期挣的钱找了个好地方,靠着这个好地方挣钱,这是地利。
可是,风水轮流转,多好的地方也不可能总养人吧?这几年,客人们兜里的钱多了,北京餐饮业发展也很快,湘菜、东北菜都很好吃,这时候光靠饭菜味道好、价钱公道就不行了。靠什么?得靠服务周到,靠我们好好服务顾客。把客人招待好了,来这里的都是回头客,吃着舒服,心里就高兴,一传十十传百,客人的亲戚朋友都来吃,所以自然就火起来了,这不就是人和吗?
听到这里,我不禁佩服不已,连忙说:“不错不错,老板你不仅会做生意,还蛮有思想的嘛。”
老板迅速从刚才一脸精明的商人恢复到一个谦卑的近乎怯懦的小老板角色上来,他点头哈腰地给我点烟,说:“瞎说瞎说,别笑话我啊。”
老板说完之后,又等了一会,和我热情地招呼了一声,然后进到屋子后面去了。我刚才的酒劲也消了不少,也明白了人家生意为什么这么好。最后,带着“原来如此”的想法,冒着雨离开了小店。
回过头来看这件事,老板从头到尾都没有触犯我这个不起眼的客人,而且还顺着我的问题,简单地同我讲了讲他的生意经。我们知道,在这个冰冷的商品社会里,商业运作的方法是最冰冷的法则和最高的机密,很少有人愿意把做生意的心得与他人分享。虽然,到处都是鳞次栉比的商厦、酒店,但这些都是表面,是前台的展示,而真正的后台操作程序,是没有人告诉你的,也就是说,没有人会告诉你他的员工是怎么雇的,他的货是怎么进的,货源来自哪里,是一手还是二手甚至是三手,也绝对不会告诉你他的商店或饭店是怎么运营的。一句话,没有人会把他的生意经告诉你。而老板为了回答我的质疑,不惜跟我坦白了他的生意经。他文化程度虽然不高,讲话俗雅杂陈,但我还是从他口里听到了许多很深刻、很值得我学习的东西。我后来反思,从这个小老板那里得到的,恐怕不只是怎么做生意这么简单,而是可以推及开来的知识,包括怎么做事做人,怎么获得成功。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
第一,大家以前没吃过川菜,一吃之后觉得味道真的不错,特别是川菜里的水煮鱼味道更好,这是川菜未大规模普及之前的一个良好商机。别人没注意到而你注意到了,别人没有把握好而你把握好了,所以你就能靠着做川菜而获得第一桶金。这个道理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机会,在别人觉察不到机会到来的时候,就用敏锐的眼光辨别并发现机会;等到发现机会之后,就决然地抓住它利用好它,最佳机遇一旦错过,就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当然,在时机没有到来之前,或者说是在两个时机波峰间的波谷时期,你得学会耐心等待,慢慢熬机会。
第二,大家看到做川菜挣了不少钱,于是都来做川菜了,这时你的“天时”就已经没有了。你所处的竞争环境恶劣了,就得避开不利环境,寻找黄金码头,最大化地实现价值获得利益。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这个公司太小,发展受到限制,就得去有发展前途的公司寻求突破;这个大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压力太大,不太适合你发展,就得退一步到一个中等城市去,寻找一个生活成本适中,压力不大,而且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这里的道理也很简单,说到底就是一个“地利”的问题。
第三,当天时地利优势大家都已经分沾了,那么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人和”。小店老板所说的“回头客”,就是一种典型的“人和”。其实,“人和”
是古人的说法,我觉得不如直接说成“人脉”。如果能把人脉做厚实,那么成功的概率就更大了;如果你的人脉太少,那么你就只能孤军奋战。这里还引申出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团队。如果能加入一个团队,依靠团队来竞争,那么比一个人单打独斗去竞争要保险得多。而加入能做到“人和”,也就相当于加入到一个能量很大的无形“团队”中去,那样,你获得稀缺资源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我想,不仅做生意如此,想来做其他事情都应该如此。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万事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都是一样的。比如我们在职场上,先得谋天时,有了天赐良机,再努力抓住趁势而上,才会获得很大的发展。其次,在职场上,得学会谋地利。学会协调周边的环境,学会定位最有利于自己成长的“位”势,让自己获得长成“橘”的土壤而避开让自己变成“枳”的环境。
最后,就得学会谋取“人和”了,也就是懂得编织丰厚的人脉网。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因素中,天时是完全客观的因素,大家都控制不了,只能等待;地利是半客观因素,可以进行一定的改变;而人和则几乎是一个可大部分被自己控制的主观上的东西。你完全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去开创一个“人和”的良好局面。如果你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众人之助,那么你的事业必然会一帆风顺,你的人生必然会实现辉煌。所以古人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从谋略的角度看,学会谋天时不如学会谋地利——这是因为,天时可“谋”的空间不大,只能顺应它而不能随便创造它,而地利可“谋”可变的空间则相对大一些;学会谋地利,不如学会谋人和对于生存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的个人来说,与别人关系的好坏将会更直接地影响到他的生活质量甚至是生存状态。
2.学会谋时
拥有了“谋时”的本领,就能纵横天下,招招制敌先机。这个时,既是天时,亦是时机。
古人说,时乎时,不再来。如果运气好的话,就会有一个最佳机会,或者说是时机出现在你面前。在这个时机内,和你竞争的人在减少,而帮助你的人在增加。所以,在这个特定的时期内,你必须果断出手拿到你想要的东西。
如果唯一的好东西被别人抢走了,那么,以后你想抢都没有机会了。这就是说,时机一过,谁也没办法挽回。世间万事万物,大到江山,小到财物,皆是如此。
我们来看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例。在曹操起事的时候,汉天子软弱无力,被强悍的众大臣抢来抢去。而这帮劫掠天子的大臣,没有一个是雄才大略的人物。恰巧在帝位不稳之际,而觑觎它的都是一般人的时候,曹操拍马赶到,导演了一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戏。对当时的整个政治形势来说,这就是时机;对曹操个人来说,这就是运气;对被劫掠的汉献帝和劫掠他的曹操之间的互动关系来说,这就是命运。
但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相对于刘备而言,曹操赶上了汉献帝落单的好机会,这是他得天时的优势。但是,相对于当时的群雄而言,特别是那些都怀着英雄梦想要劫掠汉献帝的群雄而言,曹操只是身在天时中,却还未真正“得到”。而要真正得天时,则必须去“谋”。要想用优势去和别人竞争,得学会发现,利用天时。这个过程,就是“谋”。
根据史书记载,曹操差点也没有谋到这个“时”,幸好他听了大谋士荀彧的谋略,才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客观的时机变成了自己称雄天下的最重要的资本。
当时,汉献帝正被两个大臣挟持到洛阳。曹操此时在许昌,打算去迎接汉献帝。但是许多人都反对,认为曹操自己的地盘都还没有肃清,而劫持汉献帝的人不是善类,很可能要做亏本的买卖。
此时,曹操的谋士荀彧帮曹操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做出了高明的谋划。
荀彧说:“如今汉献帝回到洛阳,然而旧都(洛阳)都荒废了,百姓义士大都很感慨,心怀不平。如果你能借助此良机(注意提到了时机),满足人们的愿望,前去迎奉天子——这是最顺应潮流的。此乃上佳策略,如果你这样做了,你大公无私的品德就会感动天下人,辅助朝廷倡导大义,就能招揽天下英才。
这样一来,即使四方还有不服的人,你占据这个优势,一样能打败他们。”
荀彧又分析道:“至于劫持汉献帝的大臣,不过是些短见之辈,不值得顾虑。但是,如果你不赶紧决定,让别的豪杰生出了迎奉的念头,并让别人先走一步,那么,以后哪怕再费心机,也来不及了。”
在这里,荀彧结合形势,向曹操谈到了时机的可贵、趁时的重要性,以及谋时的方法。可以说,荀彧这个“谋时”,确实是个很高明的谋略。后来的历史证明,正因为曹操占据了“挟天子”的优势,才能在政治上以顺讨逆,从而打败了许多豪杰。
曹操听了荀彧的话,就决心去照着做。他率大军赶到洛阳勤王,把汉献帝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谋时”之行以曹操的成功告一段落。
但是,还没有完。虽然汉献帝已经被你抢在手里,但是还没抓牢。所以,劫到汉献帝是关键的第一步,而牢牢把汉献帝控制在手里则是关键的第二步,甚至比第一步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