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曾国藩:中兴第一名臣成就大事的42种手段
26008100000035

第35章 用人之智(2)

2 分才作用,各显其能

曾国藩说:“臣以为自任为能,君以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为能。”话虽不多,却精辟地阐述了人才与使用人才之间,应守好各自的权责和本分。

曾国藩对人才任用的智慧和鉴别人才的智慧衔接最紧密的应该是他对人才的分类观察。人才大约可分下列十种:一是标崇正直,道德高尚的清节家;二是制度观念强、执法刚正的法家;三是深思远虑,能出奇策的术家;四是对德、法、术三类人才都有一定了解的国家栋梁之才;五是能任大臣和地方官的器能之才;六是各具三家之才末流的智意之才(术家支流);七是善于考察人物,却不善于识别与自己同类型的人的臧减否之才(清节支流);八是追求短期功利,好大喜功的伎俩之才;九是超出三家之外的文儒口辩之才;十是胆略过人的骁雄之才。这大约十种人才的划分,决定了十种人才的特殊任用和利弊考虑。前面所分述的各类人才,都属偏才。由于自身局限,他们能充分了解同类型人才的心理和特长,以己观人,主观臆断,就看不准其他类型人才的优点和长处,曾国藩认为上述人才在使用时务必要小心谨慎,尽可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量才录用,扬长避短。

清节家。节清之人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未被使用就已经引人注目,获得别人的认可,因此在未成名前,别人都乐意举荐他。成功之后,别人都尊敬他。这种情况没有祸害又有长久显达,因此为世人所尊重。这种人做事能力强,政绩与德行齐飞,名声和形象一样,让别人肃然起敬。将他的德行与政绩相比,人们更希望他有高尚的品德。

法家。倡导法制为天下守的人才,不喜欢不守制度,讲情理、不讲原则的人,在未显达时,为别人所不容,施行法制后,上下之人又畏惧他。功绩在于能建立法制、安邦定国。

术家。这种人才为人机敏,等到计谋成功才显现出他的本领。开始时深藏不露,最后达高深莫测的地步,他的才华,会得到明主的珍视。功业足可通古今之变。不喜欢张扬,有时会默默无闻。

国家栋梁之才。这样的人才兼备德、法、术三家之才,他的道德可以整顿社会风气,法制足以匡正天下,权术足以制定国策,是国家不可缺少的人才。三才兼具者的才能德行可以代替君主掌管国家。上古的伊尹、吕尚可谓代表,三国时的诸葛亮也可算在此内。

器能之才。兼备三才,但是三才都不够,以明哲保身的态度处世。权智有余,公正不足,这是出任大臣,地方官的人才。

智意之士。这种人治理的方法顺遂民意不走相反的路,在未成功前,已被一般人所容纳,成功后,为宠爱者所推许。但这种人为人不知进退,或者违背正常以保身自全,勇气和行动上不如谋略家强劲,往往是知而能争,争而不得。声名功绩最终比不上谋略家。

臧否之才。这种人才治理方法清廉且规范。未成功时,被一般人所认识,已经显达,又为一般人称道,其功足以辨别善恶,观察是非,因他对人不宽容,容易为诽谤者所怨恨。

伎俩之才。这种人才治理的方法神速。他还未显达时,已为一些人惊异,成功后,被政府授以重任,不好的地方就在于使普通人劳顿而地位低下者疲惫,作为一种事业,细致却不安泰,是治理之道的末等。

文儒人才。三种人才的合称,包括:文章写得好的人,可传道授业的人,和口才好的舌辩之士。这类人才思敏捷,锋芒外显,但难以发现深沉含蓄的美妙。

骁雄之才。骁雄之才一般胆识过人,但对于治国的才能和人际的心机考虑不够。这种人容易被小人陷害。

曾国藩就上述人才中的主要人才,进一步论述了他们各自在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

1.“王化之政宜于统大,以之治小则迂”:提倡王化之政的人,是清节家一流的人才,他们做大事很不错,但“以之治小则迂”。譬如说:“一个人出去找工作,总想找一份好的工作,进大公司很难,小公司又不愿进,时间一长高不成,低不就,结果差点把自己饿死,一般人看他混成那个样子,又有谁会知他的王化之才呢?”

2.“器能之政宜于治烦,以之治易则无易”:机智聪明,深思远虑,能出奇策的人才,术谋之人都很喜欢,而且也能认识别人的长处。器能之人善于治理民智尚未开化的地方,首先把恶势力除掉,使当地人得到实惠,当地人自然慢慢接受到文明教化,地方就日渐平安,富裕了。

3.“策术之政宜于治难,以之治平则无奇”:这种人胸怀奇谋,在任何时期都是一代奇士。但在和平年代,他们难以找到发挥其智慧的用武之地,从而一生平凡无奇。乱世出英雄,英雄的背后,往往有大智大慧的奇策人士。

4.“法家之政宜于治侈,以之治弊则残”:这种人讲求法制,用法制治理国家的一切,可以富国强兵,整治腐败和歪风邪气,往往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但用这种方法治理贫穷落后的地方,因手段残酷,反而弄得民不聊生。

5.“智意之才宜于治”:这种人才善于开创新局面,和平形势下做不出什么实绩,有虚名无实功。

6.“苛刻之政宜于纠奸,以之治边则失众”:这类人才为人铁面无私,六亲不认,特别适于整顿治安,清除腐败。

7.“威猛之政宜于讨乱,以之治善则暴”:社会秩序不安定的地方,多是民智不开化,经济也不发达的地区,这种地方宗族意识严重,人容易纠集,容易被人欺骗和煽动。

8.“伎俩之人宜于治富,以之治贫则劳而下困”:这种人追求短期功利,好大喜功。由于智谋多,能对复杂的局面应付自如。经济发达的地方,人民生活很好,心思就会用到其他方面,社会就生出许多问题。他们自己生事要逃避惩罚,因此就千方百计贿赂官员,结果造成生活秩序一片混乱,治理这种地方,必须要用灵活变通的人,光靠实打实干的精神是行不通的。

曾国藩说:“臣以为自任为能,君以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为能。”话虽不多,却精辟地阐述了人才与使用人才之间,应守好各自的权责和本分。

当然,只有用人的理论还不行,必须得付诸实践,实践中还必须小心谨慎,不然,人才非但得不到应用,反而会造成严重后果。

曾国藩在这方面就十分慎重,凡到大营投效的人,都设法将他们安顿下来,然后一一接见,根据各自的特点安排事情。在幕中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和了解,对每个人才的特点掌握后,在保以官职,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