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曾国藩:中兴第一名臣成就大事的42种手段
26008100000023

第23章 治家之智(1)

曾国藩的思想一向被人推崇。在曾国藩一系列的家政思想中,不仅提出了诸如“八本、八宝、三不信”思想、勤俭孝佛德行,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一贯推崇的家政道德思想,而且做出了自己独特的发扬和创新。

1 家兴于“才”

曾国藩曾说:“银钱田产,最容易滋长后人的骄气和惰气。我们家中一定不要累积钱财,不可以购买田产,你们只要努力读书,绝不怕没有饭吃。”

曾国藩一生为官清廉,从不利用手中职权为子孙后代敛集财富。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子侄,让他们不要有依靠父辈,继承万贯家业之心,要学会自立。曾国藩认为遗产过多容易滋生后代骄奢淫逸的思想,由此他提出了“遗产不可过多”的主张。

多数人的观念都是,用尽办法为子孙积聚财富,即使后代不能自立(由于蠢笨,懒惰)也不会流落街头,遭人耻笑。然而他们却没想过为子孙留下过多财产,反而是害了子孙,因钱多生活无忧,子孙不思进取,整日玩乐无度,最后导致坐吃山空。这种积财为积福的思想反而害了子孙。

曾国藩出身较为贫寒,深知财可帮人也可害人的道理。他为官一生,以“清廉”著称,虽然没有很多遗产,但绝不是没有遗产,还远远未到临终前,他就在思考如何处理遗产的问题,这种想法得益于祖父星冈公。

曾星冈在世时,常常讽刺那些喜欢积攒私财的人家,他认为积攒私财是败家之兆。所谓穷则思俭,俭以善德,俭以养廉,有德有廉可谓君子,于此外又何所求耶?曾国藩对祖父的看法十分赞赏。他认为,给子孙留下万贯家财,不如教子孙走正道,让子孙学会一些谋生的技能,让他们自食其力。曾国藩说:“如果子孙因为祖上的财富而误入卑鄙自私的歧途,将来必定心胸日益狭隘,到了那时就难以挽回了。”明人钱琦说:“处贵而骄,败之端也;处富而奢,哀之始也。”钱琦就是告诉我们人如果品行不端正,即使身处富贵,也注定败之。

正是出于这种认识,曾国藩平时对自己的子侄总是严加训诫,要他们学会谋生的一技之长,并告诉他们,在家业兴旺之时,要想到衰败时的光景;人处在高位之时,要想到处于低位时的光景。富贵显赫的人家,更不能忘记这个道理。

曾国藩认为富贵不可长久,不可以官为生。常训诫子侄要以种田作为永远的家业命脉,只要这根命脉不断,曾家的人就不会受穷、受苦。家族的兴旺与发达,不能倚仗一时的官爵,如果子孙后代不思进取,懒惰懈怠,再大的家业也会瞬间耗空。所以曾国藩认为简朴耕读之家,其子孙能自食其力,努力读书,这样的家族可以延续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延续十代、八代。

曾国藩深信:子孙后代穷或富,是命里注定的。天命要他富有,即使没有一点家产他也会有饭吃,天注定要他命里贫穷,即使有良田万顷,他也会无饭可吃,曾国藩认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非人力所能为之,人所能做的只是自强自立,走正大光明之路。

曾国藩的为人思想与左宗棠不谋而合,左宗棠的教子思想也是以德性为本。左宗棠说:“尔曹能谨慎齐家,不至困饿。若任意花销,以豪华为体面;怒情流荡,以沈(同沉)溺为欢娱,则吾多积金,尔曹但多积过,所损不已大哉!”如果你们品行不正,我积的钱越多,你们犯的错误就越多,越大。左宗棠的话虽严厉却能警醒后人,他的教育思想与曾国藩的思想如出一辙。曾国藩一生为官,阅历丰富,知晓天下官宦之家,大都只享用一代就败落了,而且官宦子弟大都骄奢淫逸,然后四处流浪,最终落个饿死沟壑的下场,有幸延续两代的真是少见。在曾国藩看来,官宦之家不蓄积银两,子弟就会明白,自己如不努力上进,将来父亲不再为官,便有饥寒之患,懂得此中道理,子弟也就会以自强勉励自己,学会谋生的技能。

曾国藩认为家族的兴旺发达取决于家庭贤人的出现,曾国藩眼中的“贤人”是指能够自立之人,他常说:“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若子弟不贤不才,虽多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衣积书,总是枉然。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又说:“所贵乎世家者,不在多置良田美宅,亦不在多蓄书籍字画,在乎能自树立子孙。”而这种“自树立”之人,即指具有维护家风、兴旺家族能力的子弟。

曾国藩一生崇尚自立于世,从他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历经艰辛,但始终努力不弃,终有所成,他严于律己,对自己的子弟也是同样要求,他做官不贪,不爱钱,更不为后代积财,在今天也是令人感叹不已的!

曾国藩曾说:“银钱田产,最容易滋长后人的骄气和惰气。我们家中一定不要累积钱财,不可以购买田产,你们只要努力读书,绝不怕没有饭吃。”

1854年2月上旬,曾国藩的父亲命令曾国藩写一副对联挂在大厅之上,写道: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宾表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闯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

曾国藩对父亲的见解十分赞同,他常说,他依靠祖宗的积善行德,年纪轻轻就“一帆风顺”做了高官,深怕由于自己一个人享用而致使家道中落,因此极力劝诫各位弟兄和子女们:愿咱家成为耕读孝佛之家,而不愿成为官宦之家。

1866年7月6****在《致澄弟》中说到:我觉得我们弟兄身处这样的时代,名声远扬,应以钱少、产业少为好。一则可以平日里避免别人看了抱着掠取的期望,时局动荡的时候也可避免遭抢掠。二是子弟之辈看到家中窘迫的状况,也不至于一味讲究奢侈了。纪泽母子八月间就能回湘乡,各方面请老弟费心照料。

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八个字,是我们曾家历代的立家气象、格局,我从嘉庆末年到道光十九年,见到祖父星冈公每天生活守常规,不改这个规矩。不相信医药、堪舆、和尚、巫师、祷祝等事,这也是老弟都曾经亲眼见过的,我辈者能认真遵守家风,则家道便可多支撑些年,望老弟率纪泽及各位侄儿切实做好。家中木器还不齐备,请老弟帮兄购置一些,不要超过三百两银子,家具只求结实耐用,不图雕花,但油漆要好一点,这样能经久耐用,房屋不求华美,周围要多种竹木松柏,多留些地做菜园,即使占去一些田地也不要紧,清贫俭朴就像穷苦人家,所领的养廉银全部充公使用。没有购置一座房地、一亩田,吃饭不过四篷,男女婚嫁,不过两百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