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种明快果决的本领,十分使人折服。而我们一般人,却常常做不到这点。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时常并不是对问题的本身不能理解,而是往往被枝节的问题所困扰。我们太容易被周围人们的闲言碎语所动摇,太容易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以至于被外来的力量左右。谁都可以在我们摇晃不定的天平上放下一颗砝码,随时都有人可以使我们变卦,而使自己永远拿不定主意。这确实是我们成功途中的一个大障碍。
不要小看优柔寡断的习惯给我们带来的副作用。它足以改变我们的命运,让机会与我们失之交臂,永不再来。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醒自己:时刻想到,时刻去做,想到了就去做,不要犹豫。
5.马虎轻率难成大事
有些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习惯于马虎大意,轻率行事。他们觉得什么事都差不多,凑合凑合就行了,完全没有必要在一些细节上费工夫、磨时间。这种毛病一旦成为习惯,就会开始不分轻重地轻视所有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有时候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出了错,他们也会认为是小错误,小疏忽,根本无足轻重,不会对整个大局构成危害。事实正好相反,世间最睿智的所罗门国王曾经说过:“万事皆因小事而起,你轻视它,它一定会让你吃大亏的。”
不管是过去,还是在现在,都有许多因为马虎轻率、一时大意,对细节的忽视而造成巨大损失甚至酿成悲剧的事情。北京某报社曾有个年轻的通讯员,在报道某企业当年的业绩时,因为一时的马虎把“百”字错写成了“万”字,结果新闻在报纸上登出后,当地的税务部门立刻找到这家企业的老板,严厉批评他们说:“你们公司隐瞒实际收入,企图偷税漏税,现在必须补交税款!”
老板听了之后感到十分奇怪,因为公司确实是按实际收入交税的,没有任何隐瞒收入的违法行为,于是就与税务部门争辩。税务部门的人员说:“你们还狡辩,更应该加重处罚。你们说没有隐瞒收入,但是报纸上已把你们的收入登出来了,与你们上报的出入太大,你们还不承认?”老板没办法,只得找来报纸,并协助税务部门重新核查账务,结果发现是那个通讯员的马虎所致!这毕竟还是一件小事了,没有造成损失,最后解释清楚了就真相大白了。
我们周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从来就不屑于去做一件完整的事——更别提小事了。这种人,永远成不了大业。戚发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五号”飞船系统总设计师,他的工作态度与这样的人刚好相反,在他看来,“就是扫地,也要比你扫得好”,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使他将“神五”送上了太空。
一朝失“细”成千古恨,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高警惕,不要忽视那些表面看来无关紧要,但却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细节问题。不要忽视生活和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养成精细而敏锐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这样才能不因一时大意而失去美好幸福的人生。
改变你的坏习惯
人的各种习惯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种习惯之间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综合体。在这个综合体中,如果坏习惯占了主导地位,那么你就只能为这些坏习惯付出高昂的代价。如果好的习惯在你的人生中占了主导地位,你就有比较好的克制力,你就很有可能把那些坏习惯从你的人生中逐渐地剔除。所以,要改掉坏习惯,必须通过痛苦地挣扎——要刻意地、反复地对这种坏的行为进行纠正,用无比坚定的意志来控制自己的每一次行为。
坏习惯并不是无法改变的。只要你高度地重视它,持之以恒地摒弃它,就没有不能改变的。
那么,我们有哪些需要改掉的坏习惯呢?只要多加注意,你就会发现我们需要改掉的坏习惯有很多,比如自卑、消极、自暴自弃等,要想改变它们,那就要积极地努力。
你不妨把自己的不良习惯一一列出。然后,让好习惯取代你自己清单中的每一项“恶习”,那么,那些好习惯将影响你的一生,比如:永远信守承诺;开会和约会不迟到;从来不忘记回复电话;与同事、客户、家人的沟通更充分一些;总是明确告知他人自己将做什么,并快速处理各种琐碎的事务;永远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做计划;经介绍,就永远记住对方的名字等。
当一个个坏习惯被好习惯逐个取代时,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善于改变自己的习惯,并拥有很多好习惯。那时,你就离美好的生活就越来越近了。
那些使你逃避面对问题的习惯,使家人、朋友或同事厌烦的习惯,你觉得并不能带来愉快,但又不能自拔的习惯,等等,都是必须改掉的坏习惯。
改变坏习惯从现在开始吧,不要再拖延。
改变坏习惯,首先要确信你已找出正确的途径,把它当做你的明确目标,然后毫无畏惧地前进,也不要使自己产生怀疑。着手进行你的工作,不要往后看。选定你的目标,然后修建一条又好又宽的道路,直接通向这个目标。
其次要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我们用来挖掘心理道路的工具,“专心”就是握住这个工具的手,而“习惯”则是这条心理道路的路线图或蓝图。要想把某种想法或欲望转变成为行动或事实,之前必须忠实而固执地将它保存在意识之中,一直等到习惯将它变成永久性的形式为止。
改变坏习惯,更要设法改变自己周围的环境。
例如在办公桌边挂上悦目的图片,可以引起你对工作的兴趣。参加一个俱乐部,可以与一些有益的新朋友多交往。你要改掉暴饮暴食的习惯,就可以和饭量小的人一起吃饭。想戒烟就尽量少和嗜烟者在一起。
一旦有成就马上肯定自己,买点礼物慰劳一下,提醒自己正在接近成功。同时,向别人介绍成果,让自己产生成就感,避免重蹈覆辙。
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不要把自己的快乐活动限制在你喜欢的那一两项中。从日常平淡的生活中发掘乐趣,与你周围的人共享生活的甜美。
自认为自己是个风趣又机智的人。设想别人与你谈话都觉得很愉快,乐意听你说话,并点头表示赞同。学会提问而且问得恰当,问别人私事要适可而止,切不可刨根问底。对别人关切的事能表示关怀,有诚意地对他人作进一步的了解。尝试扮演“对立面”的角色,偶尔善意地与对方唱唱反调,以引起一点温和的争论,别人会觉得你很有意思。
如果养成了节制的习惯,你就不会去犯纵欲的恶行;如果养成俭约的习惯,你就不会再有浪费的危险。没有好的习惯,很难有好的人际关系;没有坏的习惯,也很难有坏的人际关系。没有好的习惯,事业很难成功;没有坏的习惯,事业也很难失败。
以下是我们必须要戒除的恶习。
1.将消极习惯“兑换”为积极
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是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满意,并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苦恼与消极情绪。
其实,一个人对自己目前的环境不满意,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战胜这个环境。比如行路,当你不得不走过一段险阻狭窄的路段时,唯一的办法就是打起精神,克服苦难,战胜险阻,把这段路走过去,而绝不是停在途中抱怨,或索性坐在那里打盹,听天由命。
所以,置身不如意环境中的人们,不但不应消沉停顿,反而要拿出积极乐观的精神来面对目前的环境,使时光不至白白浪费。
消极的习惯所织成的最强有力的蛛网就是惰性蛛网。惰性会使你无所作为;但如果你把消积极行为兑换为积极行为,你就会像摩拉里一样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2.挑战自卑
自卑自怜者因幼时的过分依赖和竞争中的过多失败,得出的结论是“你行我不行”,于是束缚自我,贬抑自我,结果是增加焦虑,毁了自己。自暴自弃者不甘心说“我不行”,但又无正确的方向,亦缺乏能力来表现自己,于是往往会放纵自我、践踏自我,结果是害人害己。
在生活中,很多人有自卑的习惯。有这种习惯的人,总是过分否定和低估自己,过分重视别人的意见,并将别人看得过于高大,而把自己看得过于卑微。如果说别的消极情绪可以使一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暂时偏离目标或减缓成功速度,那么一个长期处于自卑状态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希望。
自信是克服自卑最有力的武器,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卑,那么你将一事无成;你自信,那么你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实现你的价值。尽管苏格兰哲学家卡莱尔曾说过:“自卑和自我怀疑是人类最难征服的弱点。”但自卑的习惯并非不可消除,也并不可怕。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对自卑具有极强的自控能力,他们的成功都是建立在自信基础上的。成功者的成功之处正是在于能够克服自卑的习惯,超越自卑。一个人只要相信自己行,就一定行,因为自信能使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想方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一个有自卑习惯的人,怎么样克服自卑呢?
要克服自卑,就要看到自己的长处。
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通过自己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有的人,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多习惯用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较。结果,越比较越觉得自己不如人,越比越泄气。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视自己的长处,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
要克服自卑,就要正视挫折。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要经历各种挫折。挫折会使人有各种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从挫折中经受锻炼,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的人则变得消沉、冷漠。更有甚者,对微弱的挫折也难以忍受,这就会很容易给自己蒙上自卑的阴影,从而对成功失去信心。
要克服自卑,就要培养坚强的习惯。
一个人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由于对自己不能正确的评价造成的。人的能力有大有小,这是事实。但人的能力绝不只是由固定的智力组成,它还和人的个性有关。中国古代就有人说“勤能补拙”。而且,能力和自信也是分不开的,自信心强的人,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有效地避免短处。他们永远朝气蓬勃,乐观向上,信心百倍。即使遇到困难也表现出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并在自信心的推动下,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顺利地把工作开展下去。
远离自卑,做一个自信者吧!因为自信自强者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够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充满自信,对他人深表尊重。自信者在认识自己的前提下,认识到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于是走上了“我也行”的康庄大道,结果是充分认识了自我,发挥了自己的最大潜力。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一个人都想有一个成功的人生,但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你要设法战胜你的自卑习惯,不要自轻自贱,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信,拥有全新的生活。
3.改掉安于现状的恶习
安于现状是一种影响整个世界进程的理念,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从茹毛饮血时代发展为今天高度文明的时代,是因为整个人类在不断追求新的高度,永远在追求新的目标。
然而现实中有人认为,该说的别人说过了,该干的别人干过了,该发明的别人发明过了,该想的别人想过了,该画的别人画过了,该写的别人写过了,该作的曲子别人早谱好了,真是生不逢时,在他的生活中,没有问题,没有挑战,没有追求,也没有机会。其实呢,说这话的人或多或少地带有安于现状的思想,因安于现状而禁锢了、扼杀了他的创造力,成了他的桎梏。
著名核物理学家卢瑟福曾认为:“由分裂原子而产生能量,是一种毫无意义的事情。任何企图从原子蜕变中获取能源的人,都是在空谈妄想。”但数年以后,实用的原子能就问世了。目前原子能已经成为主要的发电新能源。我们之所以感到没有问题,没有机会,往往是因为“专家”已有定论,而这些“专家”不是说问题已经解决,就是说问题不可能解决。这也是安于现状的结果。
当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比较满意时,则会在相对平衡中失去潜在的积极性与进取心而放弃努力。然而人们一旦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利时,一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提高自己或直接改造自己所处的环境,以达到自己与环境的统一和平衡。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而没有绝对的平衡,也没有绝对的适应,人们的危机总是存在的。所以在不同的阶段,当环境改变,人的目标也要有相应的调整。
在动物世界中,老鹰应该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它的第一个生命周期是40岁,要想再获得30岁的寿命,它必须在第一个周期快要结束时,做出痛苦的重生决定。这就是要求老鹰在它生命中的这个阶段制定新的目标。
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会迅速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啄会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自己的胸脯;它的翅膀会变得十分沉重,使它飞翔十分吃力。这时候,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操练。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
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往岩石上击打,直至老的喙完全脱落。然后躺在巢里,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新的喙长出来后,用它把老化的指甲一根一根拔掉。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便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便可以重返天空了。用痛苦而正确的决定,享受30年的重生岁月!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时候我们必须做出困难的决定——开始一个新的目标的追求过程。安于现状,就会使我们像鹰一样失去一半的生命。我们必须把旧的习惯,旧的传统摒弃,使我们可以重新飞翔。只要我们愿意放下旧的包袱,愿意学习新的技能,就能发挥自身的潜能,创造新的未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恐龙之所以灭绝,是因为它适应不了地球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我们周围却不乏“恐龙型”的人,他们的特征大致是顽固、抱残守缺、拒绝学习,长此以往,他们就难以适应工作环境了。所以,环境变了,你才会有压力;你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只有不断地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才能完善自我,才能在动态的幻化的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