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有某些不良习惯的人,那么你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定会感觉困难重重,甚至寸步难行。如果你想和别人和睦相处,甚至成为合作伙伴,首先你需要改掉你的这些与人交往的不良习惯。
千万不要小瞧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愿意接近那些权势大,地位高的显赫人物,却不把小人物放在眼里,但事实上,能对我们产生重大影响的却常常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一些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常表现为三种形式:对上级极为恭顺,以保其宠;对同僚排斥倾轧,以防争宠;对下属盛气凌人,以显其宠。这其实是一种很不明智的做法,因为这样一来势必树敌太多,使自己陷于孤立。殊不知小卒一旦过河得势,车马未必能挡。看似平凡的小人物往往具有大境界,与他们交往,可以助大人物成就大事,其作用伟人、圣贤亦难匹敌。
赵天明是个很出色的业务员,口才特别好,在一次展销会上,他认识了一个贸易公司的经理,他马上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展开了推销攻势。赵天明详尽地介绍了自己厂空调的功能特点,贸易公司经理听得直点头。可是赵天明在这时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贸易公司的职员来找经理说一件事,可赵天明竟然连声招呼都没跟对方打,只是冷淡地看了他一眼。贸易公司的经理让赵天明回去听信,两天之内给他答复。赵天明自信十足地等着喜讯,没想到对方打来电话婉言谢绝了他。原来赵天明冷落的那个职员正是贸易公司的采购员,当经理问他赵天明厂子生产的空调如何时,采购员就淡淡地说了句,“没感觉好,听说质量较差,容易坏。”经理听了这话就打消了批量购买的打算。而赵天明始终也没弄明白问题出在哪儿。
赵天明认为那个采购员只是个小职员、小人物,因而小看了他,结果对方一句话就让他的努力前功尽弃。每个人都有他特殊的才能。因此,在社交中,千万不要养成轻视别人的习惯,平等待人,对方很可能会帮你一把;小瞧了对方,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就会绊你一脚,甚至毁了你。
所以,我们与人交往时,不要轻视任何人,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特长,你的弱项有可能是他们的强项,说不定关键时刻给你帮助最大的正是平时最不起眼的朋友。同时,也不要轻视一个人的职业,每一份职业都有它不容忽视的价值。
轻视别人的习惯是影响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你的生活和事业也会产生危害。当你轻视别人的时候,别人同样会轻视你。而且在被你轻视的人中,极有可能出现日后决定你命运的关键性人物,所以请丢掉你轻视别人的习惯,尊重和善待每一位你接触到的人。
别太吝啬
吝啬的人是很难交到朋友的,这是因为:吝啬的人很计较个人的得失,碰到事情总怕自己吃亏。这种人可以大慷别人或公家之慨,而对个人利益却寸利不让,不乏贪婪之心。那些拿着国家的公款大吃大喝,而在平时舍不得为别人掏一块钱车票的人即属这类。
吝啬的人极少参与社会活动,对周围事情漠不关心。他不愿意帮助别人,很少有知心朋友,遇到困难也很少有人帮忙,少参与活动的目的即少花钱,所以对同学聚会、生日聚会、郊游、结伴等活动常采取能避就避的态度。
吝啬的人极看重自己的财富与利益。为了既得利益,他们可以六亲不认。对于别人的困苦也是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毫无同情与怜悯之心。就像葛朗台眼中只有金子,没有一丝亲情,对他的女儿、侄儿乃至妻子都很吝啬,把钱看得紧紧的,知道女儿把金币给了侄儿,便大发雷霆。人性中的吝啬是一种不受人欢迎,甚至惹人厌烦的心理特征。
吝啬的人缺乏社会责任感,自私、冷漠。对社会、他人,乃至亲属不肯尽一点儿分外的义务,他们只站在自我狭隘的立场上来看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他们常用的话语即“我凭啥管别人?谁管我呢?”
吝啬这种自私的行为会破坏人与人之间所应建立的仁爱、同情,它能够破坏美好的社会关系、伦理关系、道德关系,从而对社会进步造成危害。
吝啬的人极易遭遇失败的人生。他们在事业上、家庭上、人生旅途上、情感上都可能因这个性格而遭受磨难。既然吝啬有这么多的不足,那么假如你已经养成了吝啬的习惯,就尽快改掉吧。
不轻易插话
轻易打断别人的谈话,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假如你有这样的习惯,请一定要加以克服。
当你要找的人正在与别人谈话的时候,一般不要轻易打断他们的谈话,除非万不得已,但也要做得很有礼貌。虽然你要找交谈者中的某一个人处理急事,但也应该向谈话双方打招呼:“很对不起,打断你们一下。”等他们停止交谈后,再用尽可能简明的语言说明来意,事情处理完毕,应该立即离开现场,离开时,应再次表示歉意。
在你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如果你想补充对方的谈话内容或联想到与话题有关的情况时,需立即做出说明,你可以这样对你的交谈者说“请允许我补充一点”或“我插一句”。但这样的插话不宜过多,讲话不宜过长,以免扰乱对方的思路。当然适当插一点话用来活跃谈话气氛也未尝不可。
如果你和对方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一般情况下,你也应该先等对方把要说的话说完再发表你的观点。除非你和交谈者关系比较好,或所谈论的问题十分重要,也不妨打断一下,先简要表示一下态度,等对方说完后,再详细阐述说明。
不管分歧有多大,你也应该努力保持亲切和睦的气氛,显出大度的胸怀,让对方把话说完。即使发生了争吵,也不能斥责、讥讽或辱骂对方,更不能出言不逊,恶意伤人,而且还应该在分别的时候友好地道别。
不说伤害他人的话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习惯于一吐口舌之快,却忽视了他人的感受,有时一句侮辱性的语言完全可能把深厚的友谊葬送。有许多语言伤害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学会礼让——可是却有不少人觉得礼让等于怯懦。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相信你看了后会受到一些感触。
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他感激不尽。
有一天,母熊安排丰盛的晚餐款待了他。翌日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款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满意的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虽怏怏不乐,但嘴上却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的头吧。”樵夫照它的话做了。
若干年后,樵夫又遇到了母熊,问它头上的伤好了没有。母熊说:“那次头上的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由此可见,语言的伤害有时会超过肉体的伤害,因为它刺伤的是心,是灵魂。
其实,有尊重他人的习惯并不表示你的怯懦,而是把无谓的攻击降到零。所以,无论何时,你一定要记得呵护他人的心灵。
当你率性而为,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言语就像墙上的钉孔一样,会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疤痕。你这样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了某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疤都会永远存在。
不容忽视的礼仪习惯
礼仪为人们的社交活动提供了一般意义上的行为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们的社交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中国人注重礼尚往来,可见礼仪在与人交往中所占的分量。重视礼仪的人往往会给人留下温文尔雅的印象。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学习各种交往的礼仪,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可以提高我们的办事能力,所谓“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这个道理。
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