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性与社会
26000600000060

第60章 性冲突(2)

之为“性差心理学”。其任务就是研究男女两性在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其目的是使两性之间能够相互了解、良好相处。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格奥尔格·西美尔在他的著作《妇女、性和爱情》中谈到,在文化客观化过程中,妇女面临着文化困境,因为客观性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男性的印记。而正是由于男性和女性在性格上存在着根本的差别,使得女性的生活不能在客观性文化的产品之中得以表现。他从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的差别:其一,劳动分工不可避免地带来劳动的专业化。然而与男性相比,女性的活动较少专业化。女性如果被整合进劳动分工中,就会危害她个人生活的一致性。而男性能够较好地从事这种专业化的活动,并且,从事这些活动还不会危及他身份的一贯性。其二,劳动分工使男性和客观文化相分离,男性以纯粹客观的形式从事劳动分工。然而女性缺少这种分离的能力,所以说,劳动分工及其引起的专业化不会危害男人作为男性的存在,但却会威胁女人作为女性的存在。其三,男性能够使人际关系和自身性格互不影响,也就是说,他能以完全客观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而在这一方面女性比男性更脆弱、更敏感。其四,就表达自身的主体状态而言,女性比男性更直接、更自然而然。其五,男性的主要美德是行动和取得成就,这决定了他总是处于一种不安分的生存状态中。女性的主要美德存在于一种和谐和自足的状态。①西美尔主要从男性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两性差异,这说明两性的差异部分是由文化建构造成的。美国的婚姻心理学家约翰·格雷博士将男女比喻为来自不同星球的两种人,他从更多的细节出发,探讨了男女两性的不同。他认为:(1)两性最大的差异是男性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女性则较关注他人。(2)女性需要亲密感,男性需要空间感;男性害怕被包围,女性害怕被遗弃。(3)男性比女性更①参见李银河主编《西方性学名著提要》,第145~146页,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为独立。女性过分认同他人,则倾向于寻求他人的认同;男性过分寄情于工作,常做自己喜欢做的事。(4)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操心、忧心忡忡,比男性更容易坦然表达自己的情绪。(5)男性的金钱欲、权力欲比女性强。(6)男女聊天的话题及聊天的方式不同。女性喜欢私下聊天,男性则喜欢公开议论;女性说话的风格较为小心,不会激怒他人,男性的说话风格较直接,不怕得罪人;此外,女性比男性更擅长于倾听。(7)女性比男性拥有更多亲密的朋友;男性比女性注重团体的活动。(8)男性更容易与人针锋相对,女性通常不会挑衅、宣战,男性则会反击。(9)女性比男性更在乎自己的外貌。①两性的差异有它独特的滋生土壤,它除了与文化、生理原因相关联外还与下列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1)与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男女两性的心理差异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显现的。在社会物质水平相对低下的时候,人们主要是满足生理和安全的需求,追求安居乐业。当物质生活得以满足,人们开始注重精神需求时,男女的两性差异才表现得较为明显。(2)容易出现在注重精神生活的白领和金领阶层。两性的心理差异在经济收入较高的白领和金领阶层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过去,夫妻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就是这种夫妻关系的典型代表。那时候,男人只需提供女人物质方面的满足就可以了,钱可以使女人幸福、快乐。而今天,特别是知识型的女人,她们靠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也能享有丰厚的物质生活,因此,物质上的满足远远不能令她们满意。在过去,男人和女人走到一起主要是为了生存和寻求安全感,而今天,他们彼此寻找的是爱与幸福,这就使婚姻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化。一些单身的白领,身边虽然有不少异性朋友,但却感觉没有自己理想的伴侣。这说明人们的择偶观念和婚姻观念正在发①参见冯沪祥《两性之哲学》,第79~9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生着变化,人们对婚姻关系的期望普遍增加。(3)两性的差异在典型的男人和女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每一个人都同时具备男女两种特质。就是说一个男人身上会具有某些女人的特点,一个女人身上也会具有某些男人的特点。这两种特点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但两性之间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如:男人多趋于阳刚的特质,女人多趋于阴柔的特质。当我们个性中男女两种特质均衡时,两性的心理差异会相对缩小。两性的差异在“大男人”和“小女人”身上最为明显。(4)男女两性差异的一般性。我们所探讨的男女两性的差异是一般的共性,是大多数男女所具有的特征。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由于他所受的家庭教养、文化、个性及其成长环境的不同,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行为方式。如果我们将这些规律标准化、普遍化则会产生误导。

两性之间的差异是两性冲突的源头,因此,我们应该认真而正确地了解两性差异。这种差异代表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斗争,是助力而不是阻力。传统社会中的观点绝大部分都是以男性为中心的观点,要化解两性冲突,就要实现两性之间的相互尊重,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尊重。而要真正尊重女性,就应该先了解男女有别,以及差异何在。

性的文化冲突

一、男权文化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回顾妇女历史时指出:私有制出现以来,男人成为了奴隶和土地的主人,也成为了女人的拥有者,这是“女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波伏娃认为妇女地位形成的决定性的原因还是文化,是传统的习俗和男权文化造就了女人。男权文化中的性别意识是不平等的,这种文化的影响非常的深远,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男权文化是一种失衡的文化,是两性冲突的重要根源。①美国的凯特·米利特在她所著的《性政治》一书中提到“对我们的两性关系的制度进行公正的调查后,我们发现,从历史上到现在,两性之间的状况,正如马克斯·韦伯说的那样,是一种支配与从属的关系。在我们的社会秩序中,基本上未被人们检验过的甚至常常被否认的(然而已制度化的)是男人按天生的权利统治女人。”在该书中,凯特·米利特从政治角度来认识和看待两性关系,力图对作为一种政治制度的男权制度做出一个系统的概述。她从以下八个方面描述了男权社会的特征:(1)在意识形态方面,性政治是通过两性的“交往”获得对气质、角色、地位这些男权制基本因素的认同。(2)在生理学方面,男女气质、角色或地位差异并非来自人的本性。两性间许多差异是由文化原因造成的。男性和女性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对性别特征的期望是不同的。

由于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是男权文化,男女性的气质才会呈现出目前的特征。(3)在社会学方面,男权制的主要机构是家庭。男权制社会规定孩子和母亲的地位主要或完全依赖于男性,男性在家庭中和在家庭外的物质和精神地位十分牢固。在男权制社会中,即使妇女拥有合法的公民身份,统治她们的也往往只是家庭,她们与国家之间几乎不存在任何正式的关系。(4)在阶级方面,无论过去30年的文学或是现实生活都提供了很多的例证,表明男子的等级胜过了富裕的甚至受过良好教育的妇女的社会地位。(5)在经济和教育方面,男权制统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对女性臣民进行经济上的控制。在现代改革过的男权社会里,妇女拥有一定的经济权利,但人们对妇女在经济生活中的独立持不信任态度。男权制社会虽然向妇①[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第58~59页,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美]凯特·米利特:《性政治》,第33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女开放了各个层次的教育,但男女接触的教育种类和质量是不同的。是男性而非女性在更具威望的领域中绝对控制着服务于工业、政府和军事部门中的男权制利益。(6)在强权方面,男权制在人类社会中已经存在得非常久远和普遍,所以其实施根本不用暴力。但男权制将暴力规则作为一种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依靠或无时无刻不在的威胁工具。男权制强权的暴力形式中特别带有性特征,最彻底的是强奸。(7)就人类学方面而言,人类学研究提供的证据和宗教、文学神话都证明了在妇女问题上男权制观念的政治性。用于描述女性的那些话语不是由女性自身制定,而是由男性设计制定的。从这些文学证据中可以看出:全世界范围内,人们始终认为妇女的性功能是不纯洁的。(8)在心理学方面,前面论及的各个方面对男女两性的心理都有影响,导致了男权制思想体系的深层意识化。对女性卑下观点的反复宣扬,使女性对此也信以为真。男权制最有力的心理武器是其普遍性和长久性,它已经成功地将自己标榜为人类的天性。①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的地位逐渐得到了提高。社会制度和法律力图从各个角度确保两性的平等。女性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享有了与男性同等的权利。但是社会学有一个理论叫做文化滞后,就是社会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婚姻制度都发生了改变,但是在过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文化还会滞后一段时间。这些内化的东西很难一时改变,父权制的价值观念代代相传由来已久,我们久在其中浸淫,也习惯了用男人的眼光来看女人,从不觉得不合理,于是社会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比如“郎才女貌”的观点,人们仅仅因为自古如此便心平气和地接受了,很多女性从没怀疑过这是父权制的理论。再比如,对女博士问题的讨论,在大家的心目中高学历的女性是第三类人;贤妻良母式的女性很受欢迎,女强人则无人问津;很多女性人生最大的目标是找一①参见凯特·米利特《性政治》,第二章,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个好丈夫。而男权制价值观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表现是处女情结。大约从1994年起,中国出了一件“新鲜”事,一些医院开始做起修补处女膜的手术来。处女膜是男女性构造的最大区别,因此女人的这个天生之物是社会格外压抑和束缚女人之性的天然理由,也是社会对男女实行不同的双重性道德标准的“生理依据”。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一个人、一个社会还在相信处女膜有任何价值,那么这个人或者这个社会就一定仍然是男女不平等的。以上种种现象都表明,要实现真正的两性平等,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也正是当今女性主义、女权运动兴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二、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是19世纪以来从西方国家的妇女运动中产生出来,现在已经扩展到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运动之中的一种关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社会思潮和理论流派。“女性主义”这种称呼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经历了许多演变和重新解释,“女性主义”的含义是妇女角色的彻底社会革命,早期女性主义的两个主导思想是妇女作为人的解放和作为女人的解放,它的目标是消除妨碍妇女作为个人获得完全发展的一切障碍。女性主义是基于天赋人权而产生的、以男女平权或男女平等为核心的思想和理论。它指导了实践---女权运动,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批判和发展,并最终成为世界性的政治社会文化思潮。女性主义不仅仅是一种追求权利平等(尤其是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的权利)或机会平等的思想,它还是一种对女性及性别进行全方位认识的思想。其目的不单纯是为了提高女性自身的权利、地位,也是为了更好地使人权得到广泛的贯彻和实施,使两性关系、婚姻、家庭、人类和社会制度健康协调地发展,这当然时刻离不开对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社会及当今制度进行深刻的认识和批判。

女性主义者试图通过女权运动来实现男女的平等。女权运动是妇女们为了解放而进行的长期的运动,这是妇女们要求从暴力和虐待、剥削和压迫中,得到选择、出路和逃避。①西方和第三世界的妇女尝试性地寻找共同斗争的基础,超越父权制对妇女的分离来对抗男性建立起来的相互控制和进行战争的力量。女权运动提出了两个相互依赖的计划:提高认识和安全空间。认识的提高把个人化的东西从孤立中显示出来,带到政治觉悟和对压迫的分析中。安全空间采取的形式是危险期计划、避难所和小组活动。通过这些计划,妇女可以逃离对她们的虐待,甚至可以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环境,在此环境中探究自我,提高自己的认识,远离父权制给女性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认识的提高和安全的空间还给妇女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由于身处直接的压迫之外,她们有了从个人和集体的角度来考虑其他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为了自己的生活为了整个妇女阶层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