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智慧之光: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十五位传奇人物
2593300000008

第8章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伍子胥(2)

后来,伍子胥闻楚平王已死,遂捶胸大哭曰:“吾大仇未报,昏君已死。莫非老天不让吾枭彼之头乎?”一连三夜无眠,思得一计,来告公子光曰:“今楚王新丧,公子何不奏明吴王,乘丧伐楚,可以图霸。使王僚支开庆忌、掩余、烛庸三公子,如此公子岂不有机可乘?”光曰:“倘遣吾为将,奈何?”

伍子胥对曰:“公子可佯装坠车而得足疾,王僚必不遣公子。然后,推荐掩余、烛庸为将击楚;更使公子庆忌出使郑、卫,结连二国,共伐楚国;再使季子出使晋国,以窥中原之畔。如此朝中空虚,公子便可图大事。”

公子光听后大喜,下拜曰:“先生之计,鬼神莫测,实为万全之策。此乃上天让先生助孤成功矣!”

遂入宫见王僚,具言伐楚之事。王僚听罢,大喜曰:“孤正有此意。”光又曰:“此事某应效劳,无奈昨日坠车伤足,不能领兵。”王僚问曰:“然何人可派?”公子光遂按伍子胥之谋一一推荐。

王僚大喜。遂派掩余、烛庸领兵伐楚,又派季子出使晋国,只是庆忌仍留在自己身边,未从派出。也许是王僚命该如此,派出伐楚的掩余、烛庸二将被楚军包围,情况十分危急,必须马上增兵援救。王僚大惊,遂问计于公子光。光曰:“臣前日建议派庆忌结连郑、卫二国,正虑今日之变也。现派庆忌结连郑、卫二国发兵求救,仍为时不晚。”

王僚遂不加思索,当即派庆忌去结连郑、卫二国,使其发兵救援掩余、烛庸二将。吴国国内终于空虚,公子光遂与伍子胥密谋,使专诸行刺王僚。果然一举成功。公子光因此自立为吴王,是为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即位不久,楚国费无忌又陷害伯州犁,将其杀害。伯州犁之孙伯嚭逃到吴国,经伍子胥推荐,吴王遂封其为大夫。

后来,王僚之子庆忌,欲为父报仇,整日招募勇士,结连邻国,伺机伐吴。吴王阖闾闻其谋,深感忧虑,遂问计于伍子胥。伍子胥于是又推荐要离,杀了庆忌。从此吴王阖闾除去了又一心头之患。

三终报强仇心愿已了

吴王大宴群臣。伍子胥泣奏曰:“吴王祸患皆除,但不知臣之仇何日能报?”伯嚭亦垂泪请兵伐楚。吴王本欲攻打楚国,但恐伍子胥、伯嚭皆是楚人,只想为自己父兄报仇,并不一定会真的为吴国出力,如其不胜,吴国危矣!因而踌躇未决,长叹不已。

伍子胥看出了吴王的心思,于是上前曰:“臣举一人,可保必胜。”吴王欣然问曰:“卿所举何人?其能若何?”伍子胥为去掉吴王戒心,遂诈曰:“此人名叫孙武,吴人也。”吴王闻听是吴人,心中大喜。

伍子胥接着奏曰:“此人深通韬略,有鬼神不测之机,扭转乾坤之智,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臣落难之时,曾结识此人,概天下奇才也。诚得此人为军师,天下亦不足道,何况楚乎?”

吴王曰:“卿试为寡人召之。”伍子胥对曰:“此人非寻常之辈可比,必须以重礼聘之,方才肯就。”吴王允诺。乃取黄金十镒,白璧一双,令伍子胥持礼去聘孙子。孙子没想到好几年前的话,伍子胥竟还记得,因而,也很敬服伍子胥的为人,遂欣然与伍子胥一同前来见吴王。

吴王看了《孙子兵法》,大喜。遂向孙子求教用兵之道,孙子详细讲解,深得吴王赏识。后来又以宫女若干人让孙子操练,孙子军纪严明,训练有方,不到一个时辰,便令宫女们队列整齐,个个依令而行。于是,吴王封孙子为大将,呼为军师,准备伐楚。

伍子胥问计于孙子,孙子曰:“今吴国内患未除,不可以对外用兵。”伍子胥曰:“何为吴国之内患?”孙子对曰:“吾闻王僚之弟掩余在徐国,烛庸在钟吾国,二人俱怀报怨之心。今欲进兵伐楚,宜先除此二人,方保万全。”吴王、伍子胥皆然之。

于是,定计除掉掩余、烛庸二人。后来伍子胥用疑兵之计,疲弊楚师,寻找作战时机。吴兵先后几次与楚兵交战,皆获大胜,夺得楚国城池好几处。但当时楚国强大,且属国众多,吴国也不敢轻易冒进。孙子遂加紧训练水军,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几年后,唐、蔡两国因不满楚国大臣囊瓦之无理索贿,皆派使者来吴,请求吴国兴兵伐楚,他们愿为前部,听从吴国将军调遣。蔡侯还令其次子为质于吴。伍子胥闻言,大喜曰:“此天使吴破楚如郢也!”遂带领二位使者来见吴王,曰:“唐、蔡以伤心之怨,愿为先驱。夫救蔡显名,破楚厚利。王欲入郢,正在今日,此机断不可失也。”吴王乃受蔡侯之质,答应出兵。

孙子亦曰:“楚所以难攻者,以其属国众多之故也。前者晋侯一呼,十七国响应,且多为楚之属国,足见人心怨楚,非独唐、蔡,此楚势孤之时也。”吴王大喜。遂拜孙子为大将,伍子胥、伯嚭为副将,吴王亲率大军六万,号称十万,讨伐楚国。又得唐、蔡二国军队近万人,声势大振。

囊瓦早被吴军的声势下破了胆,急忙向楚王求救。救兵到来,他又自恃爵高位显,不听良言,加之孙子、伍子胥皆善于用兵,以致楚军一败再败,吴军直逼郢都。囊瓦不得不逃离楚国,奔郑国另寻归宿去了。

后来孙子定计,水淹郢都。楚昭王只得弃城而逃。于是,吴国军队进入了楚国都城郢都,楚国库中的金银珠宝无数,钱粮富入山积,从此皆归吴国所有,连楚王的娇妻美妾,吴王也享受殆遍。

伍子胥派人四下查访楚平王墓穴,找了好长时间,也未找到,乃捶胸顿地曰:“老天爷呀!难倒你不许我伍子胥报仇吗?”这时一个老人走上前来,说他知平王之墓在何处。遂领伍子胥找到了楚平王之墓。

伍子胥令人挖出其尸体,其尸因用水银殓过,肌肉不变。伍子胥看到平王尸体,怨气冲天,咬牙切齿,手持九节鞭,鞭之三百,肉烂骨折。遂挖其双目,骂曰:“汝空有一双眼睛,不辨忠奸,杀吾父兄,岂不冤哉!”遂割下平王首级,毁其棺木衣衾,将骸骨弃于原野。

从伍子胥父兄被害,伍子胥开始逃亡算起,到吴军占领郢都,伍子胥鞭楚平王之尸,中间相隔十七年之久。在这十七年中,伍子胥为了躲避楚国的追杀,历尽千辛万苦,精神上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苦痛和折磨,而且几乎病死在逃亡的途中。但他还是战胜了一切生活上和精神上的苦痛,顽强地活了下来。

到吴国后,又遇上吴国公子光欲谋王位,他又不得不先将自己的仇恨放在一边。虽然王僚已封他为大夫,但他料王僚非立业之主,难成大事,也不可能为自己报仇。遂辞去到手的富贵荣华——吴国大夫之职,与公子胜耕作于田野。

后来,他帮助公子光坐上了王位,这就是吴王阖闾。接着,又除掉了吴王的另一个心腹大患庆忌,才使吴王答应出兵攻打楚国。但楚国的实力很强大,为确保一举拿下楚都郢都,又必须等待机会。就这样,又经历了几年的准备和忍耐,才使吴军进入郢都,终于报了父兄被杀的冤仇。

伍子胥虽鞭了楚平王之尸,但仍觉不解心头之恨,他一心想要灭掉楚国,为其父兄报仇。遂请令于吴王曰:“今楚都虽破,然楚王未得,楚必不能灭。臣愿率一军,追杀楚王,斩草除根。然后楚可灭也。”吴王大喜。遂令伍子胥追杀楚王,以绝后患。

楚国大臣申包胥闻听伍子胥鞭平王之尸,又领兵追杀楚王,知其意在灭楚。遂快马加鞭,来到秦国求救。此时,秦哀公沉湎酒色,不恤国事。遂不肯发兵。于是,申包胥立于秦庭,昼夜号哭,不绝其声。如此七日七夜,不吃不喝,只是号哭。遂感动秦哀公,发兵救援。

秦兵势锐,个个生龙活虎,与吴兵初次交战,即大败吴军。秦军一路向郢都杀来。吴王大惊,问计于孙子。孙子曰:“兵者,凶器,可暂用而不可久也。且楚土地尚广,人心未肯服吴,臣前请王立胜以抚楚,正虞今日之变耳。为今之计,不如遣使与秦通好,许复楚君;令楚割地以广吴疆,此为上策。若久恋楚宫,与之相持,楚人愤而力,吴兵骄而惰,加以虎狼之秦,吴军必将见制于人。”伍子胥追杀楚王不得,亦以孙子之言为然。

后来,吴王弟夫概乘吴王与秦楚之兵相持之际,竟私下回国,诈称吴王已死,遂自立为王。吴阖闾王闻报大惊,急回兵归吴。随后,孙子、伍子胥也满载楚国府库的金银珠宝,班师回国。

四功成不退悲惨结局

吴国打败楚国,伍子胥终于报了父兄的冤仇。此时,吴王论功行赏,犒赏三军,大小将士庆贺三日。吴国上下一片欢乐庆祝的气象。孙子不愿为官,情愿归隐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