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沿着文字的小巷
25914000000085

第85章 巴望新年

我巴望新年的那中急切心情,如小孩一般,以至于妻子笑话我,说我长不大,童心未泯。

一句话,让我苦笑。

我爱新年,纯为了享受那份安闲,一份从心底透出的安闲和轻松。

整日里,在单位里,我忙怕了。单位是一所省重点中学,质量就是命根子。所以,教师也成了陀螺,早晨顶着星星起床,晚上披着月光回家。忙,不说;累!不是身体累,是心累:抓质量,抓安全,一月一评比,年终大评比,一年三百多天,无一天安闲。

我与其他人相比,更忙。

平日里,教学之余,总要挤一点时间,写个几千字的稿子,送回家,让妻子打好,自己挤点空闲,校对,发送。

算算,要想休息,只有新年。

也因此,年年过年,我总要郑重其事,回到山里老家,痛痛快快地过年,舒舒心心地享受。那种轻松,优悠,一年只有一次。

回到农村,心里舒坦。

自己的乡村,一切都显得那么熟悉,又那么亲切。假期里,每天,我爱一早起来,沿着家门前的水泥公路,一步步向前走,一点也不急,走一走,停一停,然后东望望,西看看,尤其看到自己小时摔跤的地方,或者疯玩的地方,总会站下来,长久地沉浸在回忆中。

门前有一条河,在我的记忆里,水一直清澈见底,河边长满蒿草,一条小路顺蒿草穿行。我爱顺小路走,有时,捡一块石头,坐下来,一直到家里饭熟,母亲喊我才回去。

家乡人熟,心里也轻松。

山里的人,心地土地一样淳朴。回家后,我爱一家一家地去坐,聊天。两人,或者几个人,坐在院子中,一杯茶,一盘瓜籽,随便地谈,说收成,说天气,甚至说生老病死,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从不担心得罪人,也从不在心中设防。

回到村中,我最爱到隔壁三婆家坐。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了,头发雪一样,没一根不白的。我爱坐在那儿,看老人一脸安静地搓草绳,剥桐籽,或者做别的。

不知什么原因,看到老人,我的心中会自然地产生一种安静,一种巨大的安闲。

我更喜欢山里的风俗。

一到腊月前后,公路上,摩托车来来去去地飞奔,在外地打工的小伙子,一个个回来了。摩托车后,总会带着一个个女孩,洒下一路的笑声,把一种无言的幸福,播洒到每一个人心中。

这里的人,虽很少同姓,但辈份排得清清楚楚,绝没有“同志”或者“先生”“女士”的称呼,他们也不会。一般的,晚辈见长辈,总是笑着递一根烟,喊一声“叔”或者“伯”。当然,辈份再高的,就要称“爷”和“奶”,要问候“最近身体好吧?要注意身体啊”等等。

长辈对晚辈,要问在外面怎么样,找到媳妇没有,找到了,就一笑:“到时要请长辈喝一杯喜酒啊!”没找到,不忘了嘱咐一句:“赶快找啊,不行了,叔给你介绍一个。”

反正,这儿没有争嘴的,更少了些背后算计人的事情发生。

尤其在过年期间,山里人爱四处走动,绝不像城里人,带着礼物,给领导拜年,给上司送礼。这儿的人一般都是你跑到我家玩,我跑到你家玩,暖暖的太阳,红红的春联,大家坐在院子里,打牌,下象棋,唠家常,到了上午,都别走,主人早把酒菜整治好了,一壶酒,几碟菜,高高兴兴,围坐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主人留客,绝没有哪个客人客气离开的。

是啊,大家一年到头都在外面转悠,好不容易瞅出这样个机会,在一块儿聚聚,亲兄弟一般,要客气,多见外。

几壶酒喝罢,一个个醺醺然的样子,走出来,夕阳已经过河,对面山上一片清冷,一天又过去了。

这样的酒席,每年回去,我都要参加十几次,一直喝到正月初六,上班时,还有人留劝:“喝了酒再去上班。”

我也很是恋恋不舍。

可惜,上班的时间是不能错过的,只得坐车离去,很远了,回过头,仍能看到一片干净的太阳笼着的小村,笼罩着一片祥和,幸福。想想,村里的人此时大概还在喝酒闲聊吧。一时,心里羡慕得要死。

什么时候退休了,一定回到小村,好好地享受一下这种福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