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沿着文字的小巷
25914000000045

第45章 日渐远去的毛笔

开始的时候,毛笔一定很孤独的。因为,那时,没有纸,毛笔孤零零地悬在笔架上,悬在读书人的案头,形单影只。一抹冷淡的夕阳斜射到书案上,映射在笔杆上,显得苍凉、寂寥而又落寞。

浪迹岁月,毛笔的灵魂飘荡,总是缺少皈依的地方。当然,也有竹简、木片和丝帛。但是,毛笔天生就难以与它们为伍。有时,勉强在上面写上几笔,却又显得如此地局促、寒酸。

独立沧桑,等待着,毛笔仿佛在等待着一个冥冥中的约会,一种美妙的结合。等待的,就是纸。

纸的出现,让黯然已久的毛笔在历史深处大放光芒,让不起眼的毛笔风神大展,从此,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毛笔终于理解,自己的出现,其实,就是为纸而生。

纸,大概也知道,自己也只有和毛笔结合起来,才会相得益彰。

这是一次完美的结合,是人类文化史上一次空前的结合。那种结合是如此完美无缺,珠联璧合。

走过千年的干涸,感受了太多的无奈和孤独,毛笔,有很多感情需要诉说,有很多的感悟需要书写。第一次,毛笔在砚台上蘸上了浓浓的墨,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笔落在纸上。那,是多么惊心动魄的一笔啊。历史,等得太久太久了,就如人类等待火种,干渴等待泉水一样。这轻轻的一点,从此,奠定了中国文字的特色,清秀、古雅、绵里藏针、柔中含钢,那是一种百炼钢化绕指柔的含蓄隽永之美,是一个民族性格的象征,是一种文化的灵秀所在。

矫若游龙,翩若惊鸿,每一个文字都有一个生命,每一个文字都是一首诗。

一支笔从此在雪也似的纸上纵横驰骋,提捺按点,中锋用笔,逆锋曲折,种种术语,不一而足。纸,是毛笔展示自己的最好舞台,就如草原属于骏马,蓝天属于雄鹰一样。纸,天生就属于毛笔。也只有在纸上,毛笔才纵横捭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抒发感情,把中国的文化推进到一个炉火纯青的地步。

经常,对着一幅古人的卷轴,我会不由自主地站住,并沉浸其中,一方面是欣赏那书法,更主要的,则是沉浸在一种无边的想像之中,想像着这幅字是出于一支怎样的笔,它有着什么样的笔杆,由什么样的毛制成;这支笔又是怎样地饱蘸浓墨,悠然落纸。

那一刻,我的灵魂会深入到岁月的久远,把自己也化为一只笔,行走在文字之间,行走在中国的古典和线装书之间,久久地,难以走出。随之,会滋生出无限的悲怆,无限的忧伤,为那一道走失的风景,为渐行渐远的毛笔。

尘埃满身,岁月已老,毛笔,如一位老去的壮士,逐渐退出,退出文化的时空,重新回到自己孤独岁月,回到自己的无奈和冷落中。

偶尔,在文人的案头也会发现毛笔,悬在笔架上,可它已成了一种装饰品,一种身份的象征。这,对毛笔来说,是残酷的、悲哀的,就像英雄在无奈中老去,美人在寂寞中凋谢。毛笔独立笔架,那种落寞,那种苍凉,惨不忍睹。

一个个沿着毛笔文化走来的人,最终抛弃了毛笔,端坐桌前,再也没有了磨墨润笔的投入,没有了悬腕提笔的潇洒,没有了吟诗踏青的闲散。一个个键盘,敲出相似的文字,都是呆板的面目,单一的样子,没有了特色,没有了灵气,也没有了激情。现代人,往往把该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把该复杂的东西又简单化。

书法死了;毛笔,离我们远去。

没有毛笔的日子,我们少了一份艺术,多了一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