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沿着文字的小巷
25914000000004

第4章 小巷

在中国的建筑中,小巷,总是泛着淡淡的书卷气,古雅,自然,占据着山水的一角。如果说,现代都市是一部鸿篇巨制的小说,那么,小巷则算得上是一篇明末公安派的小品。

读小说,让我们激动,感情澎湃;读小品,则让我们心情平淡,纤尘不染。

一般说来,这样的小巷都不短,一条长长的石子路平平仄仄地伸入胡同深处,伸入宁静与和平中。那儿,花木扶疏,别有市井。

而雨,则是小巷最诗意的衬景。

小巷大都很窄,不宜于承受大雨。最好是蛛丝一般的小雨,婉婉约约地下,仿佛含着万种相思千种情愁一样,欲说还休,藕断丝连。

细雨中的小巷显得格外绰约,漾着亲切与和谐,漾着淡淡的灵秀,小巧玲珑,极似玻璃做的玩具。

撑着一把伞,走在这样的小巷里,人,也就成了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

只是小巷的女孩一般都很少像戴望舒诗中描写的那样——如结着愁怨的丁香,大概是受了小巷水土和气韵的滋润吧,人人眉目如画红唇亮眼,就连那说话声也细声细气的,如羊羔子叫,细细听来,丝丝缕缕的,仿佛还透着微微的膻味呢。

安闲,是小巷的神韵,就如茶文化和酒文化一样,它是小巷文化的精髓。

要独品小巷文化的三味,必须怀揣一颗淡泊的心,慢慢地走来,才能融入小巷的意境中。若西装革履,香车宝马,匆匆而来,惶惶而去,则是万万不行的。

多年前,一位画家以小巷为题材的画风靡一时,唤起了整个华人世界浓浓的小巷情结。那高高的围墙,曲曲折折的胡同,以及那凝重无声的巨大的静,一下子就掳住了观众的心,引导着人们仿佛走进了乡村,走进了灵魂的源头,心,也一下子空静透明起来,无限地大。

其实细想起来,现在的人们喜爱小巷,爱的不是别的,大概是那种宁静悠闲、自然和平的气氛吧。就这一方面而言,小巷也算得上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