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405080
加:营业外收入110000
减:营业外支出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515080
减:所得税费用128770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386310
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二)、稀释每股收益
[做中学]
[业务资料]:2009年12月末东方股份有限公司结转收支前有关损益类账户的余额如下:
主营业务收入176000(贷方)营业税金及附加3120(借方)
其他业务收入10000(贷方)销售费用6000(借方)
投资收益15000(贷方)管理费用12000(借方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9000(贷方)财务费用3400(借方)
营业外收入10000(贷方)资产减值损失1100(借方)
主营业务成本90000(借方)营业外支出6000(借方)
其他业务成本4500(借方)所得税费用23470(借方)
【资料链接】
1、利润表编制的理论依据
利润表是根据“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按照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编制而成。根据财务报表列报准则,对于费用的列报,企业应当采用“功能法”列报,即按照费用在企业所发挥的功能进行分类列报。通常分为从事经营业务发生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并且将营业成本与其他费用分开披露。从企业而言,其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生产、销售、管理、融资等,每一种活动中发生的费用所发挥的功能并不相同,因此,按照费用功能将其分开列报,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费用发生的活动领域。
2、利润表中的“每股收益”项目。每股收益是本期净利润与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的比值。它反映了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利润或需要承担的企业亏损,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1)基本每股收益是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确定的每股收益。
(2)稀释每股收益是指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确定的每股收益。潜在普通股是指赋予其持有者在报告期或以后期间享有取得普通股权利的一种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目前我国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主要有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是指假设当期转换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
任务3:现金流量表
[知识要点]:
1、有关现金流量表的几个概念
现金流量表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是企业对外报送的主要报表之一。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而成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有其特定的含义,通常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1.1现金
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如银行活期存款以及具有银行活期存款性质可以随时存取而不受任何限制的其他项目。不能随时支付的存款不属于现金。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具体包括“库存现金”账户核算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账户核算的存入金融企业、随时可以用于支付的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核算的外币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其他货币资金。
1.2现金等价物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现金等价物虽然不是现金,但其支付能力与现金的差别不大,可视为现金。
一项投资被确认为现金等价物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期限短(一般指从购买日起3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例如可在证券市场上流通的3个月到期的短期债券投资等。
1.3现金流量和现金流量净额
现金流量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下简称现金)流入和流出的金额。具体表现为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两个方面。如企业出售商品、提供劳务、出售固定资产、向银行借款等取得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购买原材料、接受劳务、购置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偿还债务等而支付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为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如果一定时期现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差额为现金净流入量;如果一定时期现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则为现金净流出量。应该注意的是,企业现金形式的转换不会产生现金流入和流出,如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或企业将现金存入银行,是企业现金存放形式的转换,并未流出企业,不构成现金流量;同样,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之间的转换也不属于现金流量,如企业用现金购买将于3个月内到期的国库券。
2、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主要提供有关企业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其作用体现在:
2.1可以提供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从而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作出客观评价。
2.2能够说明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能全面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
2.3通过现金流量表能够分析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并可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的发展情况。
2.4能够提供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信息,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
3、现金流量表的内容
我国的现金流量表由表首、主表和补充资料三部分构成。其中:
3.1表首,概括地说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货币种类、金额单位等。
3.2主表,是现金流量表的主体和核心,根据企业业务活动的性质和现金流量的来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3类。每一类现金流量应当分别按照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总额列示,从而全面揭示企业现金流量的方向、规模和结构。但是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净额列报。
3.2.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从经营活动的定义可以看出,经营活动的范围很广。经营活动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经营性租赁、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制造产品、广告宣传、推销产品、支付税费等。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项目主要有: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到的税费返还,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项目主要有: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3.2.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长期资产是指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等持有期限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资产。这里之所以将“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排除在外,是因为已经将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视同为现金。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项目主要有: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项目主要有: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投资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3.2.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等。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项目主要有: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项目主要有: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3.3补充资料。补充资料包括3部分内容:将净利润调整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
4、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这一方程式为基础编制的。
我国现金流量表采用多步报告式结构,分类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最后汇总反映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5、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5.1主表的编制方法
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两种列报方法:一是直接法,二是间接法。我国现金流量表主表采用直接法编制。直接法是指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形账户法,也可根据有关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5.1.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5.1.1.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实际收到的现金,包括本期销售商品(含销售商品产品、材料)、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及前期销售和前期提供劳务本期收到的现金和本期预收的帐款,扣除本期退回本期销售的商品和前期销售本期退回商品支付的现金。本项目可以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计算公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应收账款减少数-应收账款增加数+应收票据减少数-应收票据增加数+预收账款增加数-预收账款减少数。
5.1.1.2“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收到返还的各种税费,如收到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返还等。本项目可以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其他应收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5.1.1.3“收到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目外所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捐赠现金收入、罚款收入、逾期未退还出租和出借包装物没收的押金收入、流动资产损失中由个人赔偿的现金收入等。本项目可以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5.1.1.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实际支付的现金,包括本期购入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以及本期支付前期购入商品、接受劳务的未付款项和本期预付款项、小规模纳税人的购入商品支付的增值税额。本项目可以根据“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原材料”、“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计算公式: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销售成本+存货增加数-存货减少数+应付账款减少数-应付款增加数+应付票据减少数-应付票据增加数+预付账款增加数-预付账款减少数。
5.1.1.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给职工以及为
职工支付的现金,包括本期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其他费用,如养老保险、待业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支付给职工的住房困难补助等。不包括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各项费用和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各项费用在“支付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反映;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反映。本项目可以根据“应付职工薪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5.1.1.6“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支付的各种税费,包括本期发生并支付的税费,以及本期支付以前各期发生的税费和预交的税金,如支付的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不包括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耕地占用税、契税等,也不包括本期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本期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在“收到的税费返还”中反映。本项目可以根据“应交税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5.1.1.7“支付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项目,反映企业支付的除上述各项目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出,入捐赠现金支出、罚款支出、支付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现金支出、支付的保险费等。本项目本项目可以根据“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