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调整减少额主要包括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的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企业当期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5.2.3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在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以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即:计算公式为: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其中: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时间性差异*适用所得税率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时间性差异*适用所得税率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
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
5.2.4所得税费用
企业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之后,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主要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之和构成。即: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技能操作]:
[学中做]
[业务资料]:东方公司2009年度发生所得税费用的经济业务如下:
1、当期所得税的核算
业务1东方公司2009年度按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利润为5000000元,所得税率25%。当年该公司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酬1800000元,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薪酬1500000元;年末确认国债利息收入40000元,支付税款滞纳金10000元。计算当期所得税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1)当期所得税的计算过程如下:
纳税调整项目=(1800000-1500000)-40000+10000=270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5000000+270000=5270000(元)
当期应交所得税额=5270000*25%=1317500(元)
(2)编制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1317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317500
2、递延所得税的核算
业务2东方公司持有的某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价值为5000000元,会计期末时,其公允价值为4500000元,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没有期初余额。计算递延所得税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1)会计期末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借方)=4500000-5000000=500000(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0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00000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使其账面价值变动,但其计税基础不变,两者之间的500000元差额会增加企业在未来期末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根据相应所得税税率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500000*25%=125000(元)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25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25000
3、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业务3东方公司递延所得税负债年初金额为200000元,年末金额为350000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年初金额为350000元,年末金额为250000元,当年应交所得税额为1317500元,(用业务1的资料)计算递延所得税费用和所得税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
(1)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
=(350000-200000)-(250000-350000)
=150000+100000
=250000(元)
(2)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1317500+250000
=1567500(元)
(3)编制会计分录时:
借:所得税费用1567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317500
递延所得税负债15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100000
[做中学]
[业务资料]:请指出下列项目中哪些会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业务1用权益法核算长期投资收益的账面价值金额为350万元,相关的收益按收付实现制征税,假如被投资单位所得税率为0,该投资收益收回时不得从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资产的计税基础是0。
业务2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为400万元,相关的收入包括在本期应税利润中,未来收回时400万元,不构成应税利润,该应收账款的计税基础就是账面价值400万元。
业务3一项存货的原价为500万元,已经计提跌价准备200万元,账面价值为300万元,在未来销售过程中,可以抵扣应税经济利益的成本是500万元,存货的计价基础是500万元。
业务4预收一项房地产业务收入的账面金额为300万元,相关收入按收付实现制予以征税已经完税,未来结转时可以抵扣应税利润为300万元,计税基础为0。
业务5有一项无形资产账面价值300万元,计税基础为400万元,其差额为100万元。
【资料链接】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的核算。所得税税会计核算的步骤如下:
1、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其中,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是指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无示的金额。
2、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该资产负债表日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并将该金额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构成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递延所得税。
4.确定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其中,当期所得税是指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照适用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当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或予以转销的金额的综合结果。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即当期所得税),同时,结合当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即递延所得税),作为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投资收益中,按税法规定免交所得税,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予以调整的项目是( )。
A.国债利息收入
B.股票转让净收益
C.公司的各项赞助费
D.公司债券转让净收益
2、如商品的售价内包含可区分的在售后一定期限内的服务费,在销售商品时,该服务费应记入( )账户。
A.预收账款
B.主营业务收入
C.其他业务收入
D.营业外收入
3、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是( )。
A.计提产品保修费用
B.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超过税法规定的计提比例
C.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按照税法规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而会计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产生的差异
D.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4、甲公司销售产品每件440元,若客户购买200件(含100件)以上可得到40元的商业折扣。某客户2009年10月8日购买该企业产品200件,按规定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该企业于10月24日收到该笔款项时,则实际收到的款项为(D)元。(假定计算现金折扣时考虑增值税)
A.93600
B.936
C.102960
D.92664
5、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方式下,委托方确认收入的时点是( )。
A.委托方交付商品时
B.受托方销售商品时
C.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时
D.委托方收到货款时
6、某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所得税税率为25%。该企业2009年度利润总额为110000元,发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10000元。经计算,该企业2009年度应交所得税为33000元。则该企业2009年度的所得税费用为( )元。
A.29700
B.33000
C.36300
D.35500
7、一项固定资产原值为100万元,累计折旧为40万元已在当期和以前期间抵扣,未提取减值准备。若税法折旧与会计折旧相等,此时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 )。
A.100
B.60
C.70
D.80
8、下列不影响企业营业利润的项目是( )。
A.主营业务收入
B.劳务收入
C.补贴收入
D.固定资产租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