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所秉持的人生观(哈佛家训)
25886700000020

第20章 在感悟中充实自己(2)

于是弟弟主动地与他们交往,和他们一起吃饭,一起唱歌跳舞,结果这里的所有人都十分喜欢他,他的货物也被以高的价钱抢购一空。

而他哥哥以自己的立场,不屑与人交往,更不愿与人交易,并时常鄙视人家不开化,野蛮,结果引起当地人的愤怒,大家把他抓住打了一顿,还把他所有的货物都抢跑了。全亏了他弟弟说情,人家才没有进一步为难他。

阅后警言:

用自己的理解去判断别人的想法和观点,是许多人在对某些问题进行判断时常犯的错误。这是一种自以为是,看高自己的刚愎自用。

在现实中,因为每一个人的阅历和对生活的理解以及所受的教育程度不一样,还因为任何一件事的体现,都是多方面的,所以,每个人对某件事的认知和理解也有深有浅,因此,在现实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主观去臆断别人的心理。

没有谁不需要帮助

哈佛故事:

贝森要出一趟差,提前从公司开车出来回家,路过妻子的公司便通了电话想顺便接上妻子,于是他把车停在路边等着妻子下班。

这时候,一个人穿过马路朝他走来。从外表判断,这个人十有八九是个流浪汉。碰见这种人,有时候你会产生显示你慷慨的冲动,而有时候你却不想被打扰。眼下贝森就“不想被打扰”。

“我希望他别开口向我要钱。”贝森心想。

像他心里想的,这个人的确没有向他张口,而是坐在他对面一个公共汽车站站牌下,但是他看上去似乎根本没有钱坐公共汽车。

几分钟后,这个人开口了。但不是向他要钱,而是说了句:“你的车子可真漂亮!”他虽然衣衫褴褛,但身上却透出一种尊严。“谢谢。”贝森说,一边继续把眼睛盯在妻子所在的公司。

那个人就静静地坐在那里,预料中要钱的请求没有出现。随着两人之间的沉默变得越来越令人难耐,贝森心里突然出现一个想法:问问他是否需要帮助。可以肯定,那个人一定会说“是的”。但贝森还是说了。

“你是否需要什么帮助?”贝森问。

贝森本来料想,他一定会马上眼睛一亮伸出手,说“是的”,没想到,他却用另外一句简单但深刻的话做了回答。那几乎是一句让贝森始料不及的话:“我们不都需要帮助吗?”

在一名流浪汉面前,贝森曾感到高大、威严、得意,没想到这句话却像一支大口径的猎枪击倒了他——“我们不都需要帮助吗?”

每个人都需要帮助。有时是迷路,有时是车祸,有时是需要弄清事件真相,不管是因为什么,但我们一定会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需要帮助。

贝森掏出钱包,给了他一些钱,不仅够他的车费,还足以能让他解决今天晚上的晚餐和住宿。

可以肯定地说,那个人不是启迪人的圣者,但他的一句话却让贝森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需要帮助,只不过是需要被帮助的内容不同而已。

阅后警言:

不要认为我们现在很富有,很有身份、有地位,什么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别人只有被自己所帮助的份。这是一种极自负,目光极短浅的表现。这是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一切好的或坏的现实都会成为过去时,而只就眼前的情况而论,这是一个相互协作的时代,没有哪一件事会离开他人的合作而独立完成的,遇到工作上的困难,需要同事的帮助,生病了需要医生的帮助,没有谁在生活中不需要帮助的。

大爱从积小善开始

哈佛故事:

马丁小姐读一本书时,有这样一句话给她的印象深刻,这句话是:“培养不经意的仁慈与不自觉的美德。”她决定把这个理念带到生活中去加深培养。

一天,马丁小姐开着车去走访客户的路上,遇到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装满了苹果的卡车翻倒在路上,卡车司机没有受伤,但看着撒落满地的苹果不知所措,看到这种情况,马丁小姐决定取消这次走访,而是选择了帮那位车主捡拾苹果。接着后面也陆续有人学着马丁帮起忙。

后来有一位小姑娘从朋友那里听到了这件事,立即许下三个心愿:一是擦亮教室的所有的玻璃,让同学们第二天看到一个清爽漂亮的教室;二是帮助邻居一位孤寡老人采买食物;三是把钱偷偷塞进一位老乞丐的兜里。她说:“仁慈更容易使人感觉到生活的美好。”

一位小伙子听了这句话,马上开始实践:他每周到福利院做一天义工;每月给慈善机构捐一次款。

一位老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自己也应该做些什么。于是,她每天帮助楼下一对年轻的夫妇接送他们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原来那个孩子每天都要在学校等到很晚才能被接走。

一位商场售货员知道了这件事,立刻改变了自己的服务态度,她决心对每个顾客都做到真诚的服务,她觉得这也是她的一份善意。

每个人都自觉地做好事,哪怕是一点点的善事,就能形成整个充满爱的大环境,这让许多吝啬的人变得慷慨,许多冷漠的人变得热心,许多心存邪念的人开始变得善良。

阅后警言:

一个好的生活大环境的形成,取决于好的教育,也取决于每个人以自身好的、善的、美的行为的影响和促成。这就告诫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人的细节的作用,一个小小的善举就会带动一大片的善举,相反,一个小小的不良习惯也会影响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所以,我们要建设一个好的生活、工作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从做小事开始要求自己。

修养应从要求自身做起

哈佛故事:

街区的尽头住着一位富有的商人的遗孀叫埃里丝,埃里丝的附近住着一位叫克里的博士,闲暇时,埃里丝会请博士来家里给他解解闷,所以她时常打发小仆人给博士送些礼物。

小仆人每次都恭恭敬敬地把礼物双手递给博士,临行还不忘深鞠一躬。但博士接受礼物后,不但从没给过小仆人任何酬劳,甚至连一声“谢谢”也没说过。

有一天,博士正在读书,平时总给他送礼物的小仆人连门也没敲就直接推门冲了进来,将一个纸盒扔在书桌上,高声说道:埃里丝夫人送给你两只兔子!说完转身就要离去。

博土对小仆人的莽撞无礼感到很吃惊,他站起身,一脸郑重地说:“孩子,你这样做不对。现在,你坐在我的位子上,看我怎么做。”

于是小仆人坐到了博士的位置上,还作出主人的样子。博士走出去,过了一会儿,传来轻轻的敲门声。小仆人说:“请进!”

博士进了门,走到小仆人面前,双脚并立,说道:“先生,埃里丝夫人让我代她向你致以亲切的问候,并希望您收下这两只兔子。”这时,小仆人站起身,恭敬地对博士说:“请你代我向夫人致谢。另外,这两个先令是给你本人的,谢谢你每次的辛劳。”

刹那间博土愣了一下,接过两先令的小费,同时小仆人哈哈大笑起来。克里博士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从此改变了对小仆人的态度。

阅后警言:

在生活中,我们面对他人在我们面前的失礼行为都感到不舒服甚至是愤慨,但却很少去检点自己的失礼或对人的不敬,尊重和表达敬意应是相互的,尤其是自己首先要做出表率。懂得礼数是一个人的重要修养,不能不注意。

要善于觉醒

哈佛故事:

已近中年有了两个子女的母亲凯蒂,在朋友面前常夸耀以往的美好生活,但不知什么原因,这一个时期她常感到孤单寂寞。到了办公室,工作打不起精神;走在路上常因胡思乱想而撞到别人身上;有一天她问自己:“这一生以来,我曾经在什么时候感到快乐?”

这时,在她的脑海出现的是小时候在家中庭园奔跑欢笑的时光。当时,爸妈总是拍着手对她笑着鼓励:“快跑!快跑!好棒啊!”她还依稀记得,那时常跑得气喘吁吁,却总是开开心心的。

结婚后,刚刚降生的大女儿迪迪更是让她整天高兴的闲不上嘴。那么,现在是什么原因让自己失去了往日的欢乐呢?一天,她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家附近新开了一家健身房,于是,她走了进去,想体验一下,当她一踏上跑步机、手拉臂力机、伸展肢体时,当她香汗淋漓时,她感到是那样舒适和快乐。

原来从“不快乐”到“快乐”就这么简单,这么快速,只要你愿意给自己机会。

另有一位与上面的中年女子相似的中年男子,他曾经是费城一家电台的主管,年薪高、职位高。但他不慎接触了毒品,从此坠入痛苦深渊,丢了工作,并经历了妻儿离去的痛苦时刻,最后靠救济金度日。

有一天,他翻阅着家庭相簿,看到一张自己五岁时的相片,瞧着瞧着,眼角不禁湿润起来了。

从照片上小男孩的眼神,他看到自己曾经是多么天真无邪;从小男孩快乐灿烂的笑容,他回想起当年妈妈对他的殷切期望,对他的谆谆善诱,以及妈妈在拥抱他时,那种既温馨又充满爱抚的感觉。

在这张照片的提醒下,他的生命深处受到了一次大震撼,他决心重新振作,他要远离毒品,重新工作和做人。由于他觉醒的快,两年的时间他彻底戒掉了毒瘾,重新又找了一份工作,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阅后警言:

上面的故事里,女主人公凯蒂通过童年的回忆找回了快乐的根由;男主人公也是通过对自己童年的回想,重新鼓足了勇气,开始了新的人生。一个人不能木然地面对一切,而应善于感悟,善于觉醒,有了这样的觉悟,即使自己犯了什么错,遇到了什么难处,也会另寻途径加以解决。

避免受罚的最有效办法就是不违纪

哈佛故事:

一个冬夜,天下着大雪。急着回家的亨特抱着侥幸心理驾车闯了红灯,结果被24小时不休息的公路监控摄下了证据。

没隔几天,保险公司通知他:“你的保费从明天开始增加1%。”

“为什么?”亨特责问对方,而保险公司回答他说:

“我们刚刚接到交通部门的通知,说你闯过红灯。根据我们的经验,这种人很危险,所以我们必须提高你的保费。”

亨特决定退保,投保另一家保险公司。但当他找到别的保险公司时,那家公司也提出同样的要求——他的保费必须比别人多1%。原来,所有的保险公司通过网络都知道他有闯红灯的不良记录,所以任何一家保险公司都会这样做。不得以,他只能认了。

可没过多久,亨特的太太问他:“亨特,银行突然通知我们购房分期付款从15年改成1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亨特打电话去质问原因,对方客气地答道:“实在对不起,因为你前几天闯过红灯。”

亨特太太生气地说:“啊!你怎么能闯红灯呢?我们家没有这样的承受力了,你这不是为咱家找麻烦吗?”

又过了几天,亨特的儿子从学校回来对他说:“爸爸,老师要我把学费用现金送过去,不能再通过支票分期预付了。”

当儿子得知这一切都是因为爸爸闯红灯造成的时,感到不可思议:“啊,爸爸你闯红灯!难怪同学们都笑我,让我很没面子!”

可更让亨特烦心的是,上司找他谈话了,要求他更换一个工种,因为原来的工作需要很高的责任心。虽然亨特过去一直干得很好,但现在他必须让位给其他人,因为公司担心他会突然做出让人难以置信的事。

而所有这一切,都只是因为他闯了一次红灯。

阅后警言:

现代社会是一个有序的社会,而正因为它的有序才使整个社会能顺利、和谐、稳定的存在和发展。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人,也都应该自觉地遵守社会所制定的规则和秩序,因为我们个人都是整个社会秩序的支撑者,如果我们不负责任,所谓的秩序就会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