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海上角逐
25882200000019

第19章 三层浆战舰与雅典海军发展

在萨拉米斯海战以前,雅典尽管已经是一个拥有较强实力的海上城邦,但当时地中海的航海大国是腓尼基和迦太基,他们在历次波希战争中都站在波斯一边。这时雅典其实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并没有职业海军。雅典人平时操持农活,农闲时在一起操练,战时自备武器盔甲上阵杀敌,但这种早已过时的农耕文明军事战备组织根本不再适合已经大规模出现的海上作战。这时已经要求海军必须是常备军,需要要有稳定的职业水手、士兵和指挥官,并且要有配套的港口、舰船建造工厂、维修码头等,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这时的战舰已经不再是小巧的古代舰船,而是大型战舰,造价高昂,维修和保养也非常昂贵,而此时雅典并没有控制黑海和地中海的贸易,他们也没有这样大的财力和物力大规模建造战舰,他们的海军作战思想尽管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总体而言他们还无法和腓尼基、迦太基相提并论。

这个时候各国海军主要装备的战舰叫Trireme,也就是三层浆战舰,因其每一侧船舷装备垂直排列的三层舷桨而得名。这种战舰通常有40米长,宽5米,排水量约90吨,舰艏有铜包裹的冲角。战舰也配有一根船桅,上面有一面长38米、宽6米的方形风帆,有专职的风帆控制水手,在顺风时使用风帆航行,但在战斗时则无论顺风还是逆风都收帆放桨改用奴隶浆手划桨,以求速度和机动性。此时战舰的桨手就显得非常关键,海战各种战术都需要舰船灵活、快速反应,这主要依靠桨手来实施,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平时的训练水平往往决定一艘战舰、甚至一场海战的胜败。因此,那个时代桨手的报酬至少和水手及士兵一样。

这个时期的一艘三层浆战舰通常有桨手170名,水手15名,军官5名,士兵15到50名,士兵装备有弓箭和标枪,主要任务在进行接舷战的时候用来攻击敌船或者防止敌军登舷。船上170名划桨手分别处在上、中、下三层甲板上,上层浆手为62人,中层和下层为54人,船尾两侧各有一支长浆作为船舵;上层的浆长约4.25米,中层浆长约3.15米,下层浆长约2.25米;另有18-50名进行接舷战的战士和12-16名负责护帆与护舰的士兵;舰首装有5米长的包铜撞角,以木桨为主要动力工具、风帆为辅。这个时期海战的主要战术是冲撞战,具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高速拦腰撞击,用金属包裹的、位于舰首的冲角全速冲撞敌舰,当时的木板战舰往往承受不住这样强大的冲撞,轻则一侧船舷被撞毁,重则拦腰折断,造成船毁人亡;另一种是收起自己的舷桨然后出其不意地从敌舰旁边快速行驶,当两船距离很近的时候,希腊战舰往往会突然放出用于折断对方长浆的横杆,这种横杆也是包裹了一层铜或其他金属,这往往能够将敌舰一侧的船桨折断,使其丧失行动能力。这种海战战术在其后几百年里都没有多少改变。这时三层浆战舰也装备了一些较为初级的弓弩和投石器等非接触打击武器,但射程较近而且命中精度很差,并且往往对敌船造成的伤害不大。这种战术就要求战舰速度高,机动性好,而希腊的三层将战舰时速可达10海里;浆手配置合理,协调性好,非常适合这种海战。

在希波战争初期,波斯海军有战舰1207艘,而单独一个雅典城邦的海军实际只有战舰70艘,这时候雅典人奉行的是开放、自由思想,这当然是一种思想的时代超越,但这种思想却在这个时候显得软弱无力,因为雅典是民主政治的经典城邦,在马拉松战役后,尽管雅典政治家意识到波斯可能卷土重来,但扩建海军需要庞大的军费,而这时的提案往往因为费用巨大而被雅典元老院否决。精明的雅典议员们此时更像是唯利是图的小商贩,他们尽管是天生的海洋民族,但此时却对制海权的战略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

一个帝国的兴盛往往需要些运气,此时,雅典的运气来了——公元前483年,雅典附近发现一座银矿,这为雅典带来一笔意外的巨额收入。雅典在提米斯托克利的建议下把这个银矿的收入全部作为海军军费,这为雅典适时地建造出一支舰队提供了有利的支持,雅典人于是兴建了著名的比雷埃夫斯(Piraeus)海港和造船厂。

三层浆战舰的造价非常高昂,以古希腊的货币单位德拉科马(Drachma)来计算,一艘三排舷桨的战舰造价约1万德拉科马,相当于500名重装步兵全部装备的费用。银矿的发现使得雅典在萨拉米斯海战之前能够及时地建造了200艘战舰——这笔花费足够装备10万重装步兵。

三层浆战舰定员约200人,加上日常维护保养,一个月的开支就达14000德拉科马,这样雅典海军每个月的军费高达280万德拉科马,大概是雅典陆军军费的十倍。而这样庞大的开支远远超出了雅典财政的负担能力,为此,雅典必须想办法解决,否则建造好的舰队也将被废弃。

为了解决海军军费的难题,雅典伟大的海军统帅提米斯托克利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养舰模式——“船主制度”(Trierarchy),即走公私合营的道路,这是一个供养海军的新模式。具体地说就是战舰的所有权归雅典,但交给船主管理,由船主负责招募水手和桨手,以及日常的保养和维护,但战舰上的士兵由雅典负责提供。至于谁将成为船主将以招标方式产生,任期一年。这个创造性的构想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海军军费的问题,因为希腊民族自克利特时代起就是传统的海上民族,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充当东西方贸易的中间人,因此雅典民间积累了相当丰厚的财富,雅典公民中很多人都相当富有。但他们很多人并无缘参与国家管理和参政,船主制度的实行使得他们有了一个参与国家军队管理的良好机会,并且,这些战舰在平时可以任由船主支配,在海盗横行的地中海上,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战舰护航对他们的海上贸易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事实证明,正是这种三层浆战舰在萨拉米海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希腊联军认为,陆军可以凭借温泉关地峡天险阻止住强大的波斯陆军的推进;海军则必须在此时把波斯海军阻挡在温泉关地峡以南,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波斯军队从温泉关守军的后方登陆包围陆军,否则伯罗奔尼撒半岛就将彻底丢失。因此,希腊联军唯有掌握制海权,在战略上才有可能依恃温泉关地峡天险及伯罗奔尼撒的优越地形抗击波斯军队。

这实际上是将整个希波战争的胜负重担主要压在了海军身上。但从海军力量形势分析,当时波斯海军有战舰1207艘、辅助船只几百艘、人员17.5万;希腊联军仅有380艘战舰,力量对比为三比一,然而在萨拉米海战中希腊海军的三层浆战舰速度快、机动性强、吃水浅,这非常适合萨拉米这个潜水海湾。波斯战舰虽多,但船体高大笨重、吃水较深,在水浅和狭窄的萨拉米海湾作战无法发挥其优势,而希腊战舰灵活不仅适于在狭窄、水浅的萨拉米海湾作战,且熟悉水情、航路,能够随机应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少胜多;相反在开阔的海面与波斯海军决战则将毁于一旦。提米斯托克利为迫使希腊海军作战,有成功地运用了他的谋略,派遣了一个可信赖的奴隶前往薛西斯处,这使得这场战役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中国的赤壁之战。

正是雅典适时地建造了一支适合这个海域的三层浆战舰,而且又适当地运用了战略和谋略,再加上天随人愿的一点运气,才让庞大的波斯舰队止步在爱琴海,波斯舰队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严重,算上两次飓风的损失,损失程度超过三分之二,而雅典仅损失约四十艘,并且,在随后希腊舰队的穷追猛打之下实际上波斯舰队是全军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