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真实监狱故事之相爱莫及
25881000000037

第37章 谣言四起,临时居住

日子如流水一般,有悲伤、有无奈、有思恋、有幻想。吴莫急过的很平静,终于不再像当初那样被动,好歹在犯人中也混出了点名堂。

渐渐的,莫急管的事越来越多,不光是犯医,还负责犯人的三课教育等等。

由于岗位缘故,莫急经常接触到文教队的犯人,被他们舒适的改造环境和安逸的生活所惊艳。平日里,文教队犯人负责宣传、整理各种罪犯学习和改造的资料,布置一些活动,给犯人上上课、改改卷子等等,轻松的过分。不用劳累干活,只要喝喝茶、看看书、写写字就行。

吴莫急每次去文教队领东西,都要等上一会儿才有人慢悠悠的把东西送来。仿佛文教队就是世外桃源,和整个监狱快节奏的生活无缘。这样的生活除了不自由,简直比干部还爽。

所有犯人都对文教队深深的向往,但只是想想而已,听说文教队里的犯人无不是曾经在外面只手遮天、呼风唤雨的大人物。

监区外的建设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大家早已见怪不怪,都说只要苏监在位一天,基建工作就不会停。

在苏监眼里,全监没有一处是顺眼的,从地面、草坪、树木、桥的护栏、楼的颜色、设施布置等等,都不入他的眼,所以就要推倒重来,搞得他觉得满意为止。还美名其曰建设现代化窗口单位。

其实是人都知道,苏监就是为了多捞点罢了,不过捞的太过分,已经到了干部和犯人共愤的地步。

甚至有一些干部和犯人都声称要找苏监麻烦。苏监倒也识相,很少进入监狱内部,即使进,也是前拥后簇,好大的排场。

干部和犯人的叫骂,苏监一概听不到,他只关心自己工程的进度。渐渐的,干部和犯人都称呼苏监为苏老板。苏老板竟也很欣然的接受了这个称呼。

监狱的伙食是每况愈下,开的物品是越来越贵,监区的犯人纷纷动用各种关系想调到好一点的监区或弄个好点的岗位。搞得现在大接见时犯人一开口就是:“你赶紧找关系!”

一开始干部严厉打击找关系的行为,后来屡禁不止,找关系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只不过以前是放在暗处讲,现在是放在明处讲。干部们也纷纷找关系调到好的部门或岗位。苏监来了之后,全监上下从犯人到干部,轰轰烈烈的将找关系进行到底。

吴莫急不是不想找关系,但怎么找呢,亲戚混的比自己还差,又很久不来往,自己的双亲已经年迈,妻子又孤身一人。要真要找关系还不得把老婆赔了,到时候还不赔了夫人又折兵,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所以莫急顽强的活着,凭借自己出色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态度成功的守住了自己的岗位。毕竟活还是要人干的,总不能个个水货,那监区会玩不转的。

不过苏监觉得不过瘾,想玩儿点大的,把手伸向了“房地产”。从基建监区传来消息,做箱包的几个监区将搬离现在的监房。

原因是现有监房的所在楼房是危房,将不日拆除,所在监房的监区将搬入临时居住点,等危房拆除重建之后再搬回来。

大家都不以为然却又心惊胆战。自己住的楼自己清楚,虽然破点、旧点,但说是危房也未免太牵强。而且住久了已经习惯了,非要搬到临时居住点,鬼知道条件怎样。大家都以为是有人造谣,毕竟对苏监不满的人很多,说点坏话不足为奇。

之前经常有传闻,说苏监想要在某楼楼顶建一个直升机停机场,想要建一个孔雀园,想要建一个鹰笼等等,都是真假参半。这次说要拆房子未免夸张。

不料这次越传越凶,但莫急向干部打听,干部却说不知道啊,别瞎传,要不信谣不造谣。

大家的心每天都悬着,生怕住处不保。不过有些事情,犯人知道的比干部还早。比如减刑政策等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东西。

这次苏监没让大家失望,因为临时居住点已经开始搭建。一些车间腾出来,利用活动板搭建了一些像工地上那样的简易房子。再陆陆续续加固了一下铁栏杆啥的。

见过的人都说妈的,像工地棚一样,我们快要从犯人变民工了。由于是车间改造的临时居住点,狭小、闷热不可避免,而且肯定不如原来的监房方便啊!

但没有办法,身为犯人,只有执行命令的份。干部已经开始进行搬迁动员了。换一个监房对干部影响不大,可对长期居住其中的犯人影响深远啊。况且简易房子不透气,闷得慌,眼看着夏天来了,可怎么办啊?

搬迁之前,进行了一次大洗牌。干部们把认为不适合住简易监房的犯人给踢掉,把一些关系密切的“小集团”给拆散,换一些别的监区的犯人进来。这样可以减少犯人暴动的可能,同时,也可以将一些难管的犯人踢给别的监区,让那些闯祸分子祸害别的监区去。

别的监区自然心知肚明,所以换给十八监区的犯人也都是奇葩难管的那种,拿一群差的换来一群差的。但好在这些奇葩换了个监区,不熟悉情况,也不敢乱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