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牡丹公主英武靓丽,虽然披挂着男服,却也显得特别精神,到底是草原上的英雄后代,气度毕竟不凡。
萧峰专门为公主准备了一匹非常驯服的白马,公主纵身一跃,麻利地上了马,这一番身手看得左右都目瞪口呆。
不一会儿,他们就进了校场,只听见如雷鸣般的欢呼声,公主与萧峰并排,只觉得心旷神怡,恨不得自己也马上操一张弓来,练上几手。
在主台上落座,公主看着眼前排列整整齐齐的大军,悄悄地问萧峰:“他们今天会有比武吗?”
“公主,今天有两个时辰的演练,公主且慢慢看来,若是公主受不得天寒,到时候就先送公主回府去。”
牡丹公主一摆手说:“不怕,我还怕这点寒气吗?我可是耶律青釉。”
萧峰抿嘴一笑,然后站到了前台,朗声送出:“众兄弟好!”
“大王千岁!大王千岁!”
这么多的人,偌大的场地,萧峰的声音竟然让所有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的,卢俊义不得不佩服他的内力过人,心里也在暗暗想着,若是中原大军与萧峰的大军对决,只怕会迅速溃败而去。
号令官挥舞了红旗,开始了第一项演练。
“公主,这是演练骑射,各队都会有精于骑射的将校军士预先准备好,今日共有22人参加骑射比试。”
公主早就看得入神了,连应答都顾不上。
所有的参赛人士,都必须从辕门之处起步,以最快的速度飞奔到白线之处,那里横了一根高约半丈的木杆,骑手须跃过横杆,在腾空的同时对百丈之外的标靶射箭,然后返回辕门的起步点,再轮回两次,旁边放着一个漏沙管,三次骑射必须在漏沙完毕之前完成,若沙已经漏尽而骑手未完成三箭,就算失败。
若完成了三箭,便看哪个人的射中红心多,最多的得胜。若是有多个人全部完成,便将标靶向后移动十丈再比,最后成绩最好的三个人获胜,头名得皇上亲赐的金盔金甲一副,次名得银盔银甲一副,第三名得铜盔铜甲一副。
锣声一响,一个骑手吆喝一声,策马赶来,只见校场上扬起一股尘烟,他的马速度飞快,到了接近横杆,骑手便举起了弓箭。
“公主且看,骑射乃是我草原大军每个人都必须精通的功夫,这一套难度在于,想要跃过横杆,手就必须策动缰绳,但是那样的话就来不及拉弓射箭,更谈不上瞄准,只有不用单手操控就能跃过横杆者,才能顺利放箭,而想要射中百丈之外的标靶,更加困难。射中红心更是难上加难了,所以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三箭全部射中红心,那便是杰出的草原骑手了。”
公主点头,却不出声,萧峰忍不住暗笑,没想到牡丹公主居然对比武如此沉迷。
校场上发出一声呐喊:“好!”
只见这第一位骑手双腿轻轻一夹,这匹马腾空而起,轻松地跃过了横杆,而他手中的弓箭也发出一声响,利箭飞向标靶。
全场屏住呼吸,听着利箭破空而过,期待着第一箭的准头。
而骑手根本来不及观察自己的箭究竟射中没有,赶紧策马往回奔,还没等他回到辕门,那支箭便稳稳地扎在标靶之上,全场顿时欢呼起来。不过可惜的是,这支箭距离红心还有一寸。
有些人发出了惋惜之声。
牡丹公主拍手笑了起来,转头对萧峰说:“大王,你说这一箭射的怎么样?”
“不过,这就相当于在真实的战斗中,这位骑手已经熟练控制了战马,并施放冷箭,只不过可惜的是未能命中要害。在战场之上,能否一箭命中要害至关重要,若能一箭毙敌,自身就少了很多危险。也或者有自己人与敌人正在拼杀,一箭将敌人击毙,便能保护到自己人。”
“原来如此,萧大王,若是你亲自施射,一定能一箭射中红心!”她肯定地说。
萧峰不置可否,只是微微一笑。
骑手的第二箭又开始了,只见他飞速拍马赶到,再次越过了横杆,这一箭比刚才似乎多了点信心,他放了一箭后,还是娴熟地策马赶回。
三箭射完,全部中靶,只可惜,只有一箭射中了红心。
骑手得意洋洋地高举着手中的强弓,在场内兜了一圈,觉得自己的射术相当不错。
后面等候的骑手早就不服气了,听见一声锣响,第二匹马就冲了出来,轻松地一躬身,马腾空而起,他举起强弓就射,万万没想到,马的前足在横杆上擦了一下,虽然没有绊倒,却也导致他失了准头,居然一箭射空,脱靶了。
此人大怒,狠狠地对自己的战马拍了一下,萧峰远远看到,顿时皱起了眉头。
一旁的卢俊义也有所不满,作为一个战将,爱惜自己的战马是非常重要的,最佳效果是自己和战马形成默契,动作协调,在战场上便能无往不利,而此人仅仅因为战马稍稍失误,便要加以惩罚,可见日常的战术训练也不够严格。
前方一位大将吼道:“赶紧去射第二箭!”
此人才回过神儿来,拍马赶回,匆匆向横杆奔了过去,第二箭倒没什么问题,只不过也未射中红心。
到了第三箭,赶回了辕门,沙漏刚刚漏完,旁边的士兵敲响了锣,他的马也刚刚冲过白线。
此人一脸的沮丧,下马后就对自己的马狠狠踢了一脚,那匹马委屈地低着头,发出了哀鸣。
一连6个人射完,果真有一个骑手在规定时间内射完三箭,而且有两箭射中了红心,目前暂居第一。
接下来一位,看上去有些瘦弱,肤色也有些白净,不像前面几位,个个都是虎背熊腰,此人一上场,牡丹公主就在好奇了:“这个人是谁?怎么看上去像个文书?”
萧峰一笑,说:“此人是我军中副将,他的箭术不可小觑,公主且看。”
“他叫什么名字?”
“他是蒙哥的侄子,叫做乌兰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