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走向成功丛书:人生的成功定律
25852900000015

第15章 引领你走向成功的方法诀窍(1)

只有找到使我们驶向人生成功目标的正确航道,我们人生的航程才会一帆风顺。

——培根成功者懂得,犯了错误而灰心气馁、停步不前是不可取的,应从经验中吸取教训,更努力地尝试。

—摘自《成功的资本》希腊船王欧纳西斯是世界首富之一。据说在他的桌上放着一块牌子,除了提醒自己以外,亦要求员工朗读,牌子上写的是:

“找出方法来,不然就创造出一个新方法。”

我们常常活在过去的经验里,脑子里只有自己生活的狭小世界,在旧经验中我们绞尽脑汁,却遗忘我们拥有创造方法、创造未来的能力。

为了打破我们过去经验的总和以及决定我们目前行为的决策法则,我们必须试着去寻找突破思维惯性的方法。

我们习惯于为问题找答案,因为在一贯的训练里,一开始拿到考卷便兴奋地做答,我们的快乐与成就往往来自答题的速度及准确性,却常常忽略问题的本身是不是合理,也不管希望作答的方式如何,最后我们常常解错问题,我们必须冲破这种习惯性的“枷锁”,而有系统、有方法地转换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要知道,成功的人就是比别人多掌握了许多的方法和诀窍,以应对各种问题,从而把握了自己人生正确的航向,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成功必需的方法诀窍

早在莱特兄弟之前有许多发明家差一点就把飞机研究出来。而莱特兄弟所用的原理和其他人完全相同,但是他们却加上了“另外一点”东西。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结合,因此别人失败了,他们反而获得成功。这“另外一点”其实很简单,只不过是他们把特殊设计的活动翼缘加装在两个机翼的边缘上,好使飞行员能够控制及维持飞机平衡。这些活动翼缘就是今日辅助翼的前身。

在别人失败以后,小小的活动翼缘竟然就是飞机能够起飞的动力。所以说,“另外一点”并不在于量的多少,真正有用的是正确的方法。

在亚历山大·葛兰·贝尔之前,很多人都称自己是电话发明人。那些已经获得专利的人,有葛瑞、爱迪生、杜贝尔、范德维以及赖士等人,而赖士是唯一最接近成功的人。然而,造成成败之差的微小不同却只是一个螺丝钉。赖士如果知道把螺丝钉转四分之一转,就会把断续的电流变成连续的电流,他就成功了。

就像莱特兄弟一样,贝尔所加上的“另外一点”也很简单。他把断续的电流变成持续的电流,因为只有这种电流才可以复制人类的语言,而这两种电流其实是完全相同的直流电,所谓“断续”是指稍微的停顿中断。贝尔特别保持了线路的畅通,而不像赖士那样让电流时断时续。而赖士从没想到这一点,因此他就不能以电报的方式来传话;贝尔却想到了,也成功了。

你会发现上面的成功故事都有一个共同性,那就是在每一个故事里,那个秘方都是应用一个原先没有被用到的自然规律,就是这一点造成了成败之间的差异。因此,如果你正好站在成功的门槛上而无法前进,就请你加上“另外一点”东西。

这“另外一点”并不神秘,它不过是引领你走向成功的方法诀窍。它就像“画龙点睛”似的,使毫无生气的巨龙破壁腾空,化腐朽为神奇。

在人生的旅程上,你为自己设立了一个成功目标。然而,虽然你一直在努力,但是你发现你离你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因为你没有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方式加上这“另外一点”。那么,要如何加上这“另外一点”呢?接下来我们就会告诉你答案。

如何获得方法诀窍

在谈及成功的方法诀窍时,克里蒙特·斯通说:“我母亲的菜做得很好,但是她却没有办法告诉我,她究竟是怎样做的。她只会说‘这样放一点,那样放一点。’但是她炖的汤、做的肉丸子,以及烤的饼就是好吃得不得了。这是因为母亲懂得诀窍。而有没有方法和诀窍常常是成功和失败的分野。”

方法诀窍并不是指知道如何去做一件事情——那是行动知识。方法诀窍是以正确的方式、技巧,以及最少的时间和努力去做好某件事情。在你具备方法诀窍之后,你就能成功地做好某一件事情,这是一种从经验中自然产生的良好习惯。

但是如何获得方法诀窍呢?只有从“做”中获得。这是克里蒙特·斯通培养推销保险所需诀窍的方式,如同“母亲”为什么菜做得好的道理,每一个人获得方法诀窍的途径,就是必须亲自去体验。

当你需要时,要知道在哪里找。

正如19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所说:“我思故我在。”方法和诀窍也是要你个人努力思考、用心学习才能找到的。克里蒙特·斯通建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始:

1.虚心学习

要有诚心诚意的态度,抱持“处处留心皆学问”的精神。

2.升高一层地观察和思考

站在更高一层的位置来看问题和想问题,把我们的位置提升,我们更能体会大我与小我之间的关系。

3.变换角度

任何事物都有彼此相同或不相同之处。其实大自然已经给我们提示了许多解决方法,只看我们是否能运用自己的智慧找到正确的角度。

4.改变环境

人受环境的影响很大,每个成功的人,都会主动选择最有益于向自己既定目标发展的环境,变不利为有利。

5.脑力激荡

脑力激荡是通过群体的力量,尽可能想出一大堆的主意,然后再来进行探讨评估,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6.以退为进

暂时离开问题,好的策略需要时间来考虑,偶尔将自己抽离,不必急着一切要现在解决。让脑子休息一下,往往绝佳的创意会瞬时涌现。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获得成功,方法诀窍是必需的。因此,如果你要成功,就要努力去获得方法诀窍。

学习是成功的基础

要想掌握成功的方法诀窍,首先要从虚心学习开始。因为走在人生路上,你要面对许多考验,解决诸多问题,才能突破局限,闯出一片天地。所以要不断学习,在磨炼中成长,在历练中蓄势待发。

生活在现代社会里,进步快,变迁快,知识和技术容易过时而被淘汰。如果你不肯学习,就注定会落伍。

学习是成功的基础,人生只有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才可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人不能仅凭空想、幻觉生活一世,成功的秘诀就存在于不断地求学、求知之中。

求知能推进、成就人的事业,赋予人生以价值,这里有2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求知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使人身心获得健康的发展。一个人热衷求知,好学以恒,以学为乐,那么,面对人生知识的矿藏,他的头上就有了一盏不灭的“矿灯”,永远有亮光照射前方,不管道路是多么艰难。同样,面对人生知识的海洋,他的身上凝聚着巨大的胆量,永远有勇气直奔彼岸,无论前途是如何的波澜起伏,哪怕是巨浪滔天;一是求知能使人获得走向成功的方法诀窍。知识将成为人们跨越障碍、征服险阻的桥梁。

即使,一个人在生命的进程中略有成就,已获得一定程度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但要有更大的发展,还在于治学本身,人一时的功成名就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止,而只是一种更新、更高学问探索的开始。“学海无涯苦作舟”才是真正成身于学的精神,“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也正是人们应该具备的思想。

美国的教育专家吉妮特·佛斯认为,教学的首要步骤在于要有正确的学习情绪,当我们因为外力所迫而学习时,心是逃离的,内在的自我有着强烈的抗拒情绪,精神不能集中,这样的学习只是徒费心力与时间!相反,若是我们了解学习对于自身的意义,我们就可以充分融入其中,感受知识瀚海的辽阔与自身的渺小。

学习的动力是谦虚。凡事虚怀若谷,肯向别人讨教的人,总能学到最扎实的本事。你不要小看肯说“不知道”的人,他们学得比谁都勤,比谁都快。

学习不一定要找现成的答案。最宝贵的学习是从你亲自体验中得来的。听来的知识如果没有亲身的历练,那些知识很少有实用价值。

坚持原则使人成功;执着而不懂得变通,却是失败的根源。要解决生活上林林总总的问题,必须具备一套有效的工具,这些工具就是由不断学习而掌握的方法诀窍,它对我们坚持完成工作和生活目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给自己布置一个理想的学习空间吧!学习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将训练出谦卑、尊重与包容的特质,在我们追求成功的同时,给予我们驶向正确航道的方法诀窍。

常问自己为什么

一位英国青年到祖母的农场去度假。有一天他仰面躺在苹果树下想心事,忽然有一个苹果掉到地上。

“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呢?”他问自己,“是地球吸引苹果,还是苹果吸引地球呢?或是彼此互相吸引?其中究竟牵涉到什么原理呢?”

杜邦德公司的一个化学师做了一个试验,后来失败了。他在实验结束以后打开试管,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他很奇怪,不禁问道:“怎么搞的?”别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早就把试管扔了,他却没有。他反而把试管拿来称一称,结果大吃一惊。它比同型的试管要重,他不由得问自己:“这是为什么?”

这两个故事的结尾众所周知,牛顿努力研究的结果使他发现了自己寻找的答案:地球与苹果互相吸引,质量相吸的原理适用于整个宇宙。

同样,罗以·柏蓝基博士由于追求问题的解答,结果他发现了一种通称“铁夫龙”的奇特的透明塑胶。后来,美国政府跟“杜邦德”签约,收购了它所有的产品。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因为他肯观察,去追求事情的答案;柏蓝基能发明“铁夫龙”也在于他肯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时,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更深入地去研究,你很可能会大有收获。

问自己问题,将不懂的事情随时问自己或请教别人,会获得丰厚的回报,正是这个方法造就了世界上无数的成功者。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了方法和诀窍,从而获益匪浅。

在全世界IBM管理人员的办公桌上,都摆有一块金属牌,上面写着“Think”(思考),这是IBM公司的创始人华特森鼓励员工的“座右铭”,而对每一个问题都充分地思考,是IBM公司得以在当世傲立的重要原因。

人类脑细胞有165亿个,而我们一般人只用了2000万个,试想如果我们能更加充分地利用我们的脑细胞,那我们离成功是不是更进一步呢?

常问自己为什么,可以使你升高一层地观察和思考,使你找到更接近成功的方法诀窍。

不破不立

人们常常说,人脑的功能和一部电脑非常相似,而经过稍加调整后的头脑,就像一部活电脑,会运作良好,能更好地控制你的潜能。

电脑会运作并利用它所储存的资料,资料的正确与否对它来说并不要紧——而你的活电脑也是如此:根据储存的资料(记忆),它有系统地调节你在生活中做出的决定。不管是决定要试吃一只红辣椒、投资股票市场或者开始一段新生活,这个活电脑会帮助你决定这个想法是愚蠢的还是个可利用的好机会。

但如果你的资料库(头脑)储存了错误或是不完整的资料,那么,当你的意志利用你头脑所储存的资料,来做决定或是解决关于你的未来问题时,由于意志所得到的是不完整或不正确的资料,必将产生不良后果。

因此我们必须不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诀窍。下面的这个故事或许对你转换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帮助。

有一次宴会上,一位客人对哥伦布说:“你发现了新大陆有什么了不起,新大陆只不过是客观的存在物,刚巧被你撞上了。”

哥伦布没有同他争论,而是拿出一只鸡蛋让他立在光滑的桌面上。

这位客人试来试去,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鸡蛋立起来,终于无能为力地住手了。

这时,只见哥伦布拿起鸡蛋猛力往桌面一磕,下面的蛋壳破了,但鸡蛋稳稳地立在桌面上。之后,哥伦布说了一句颇富哲理的话:“不破不立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就是有人发现不了。”

我们当中的许多人也成天在抱怨、嘲笑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对。而当自己去干时,结果却什么也干不了。因为传统的思维已成为一种定势,让他们在自缚的茧中无力自拔。当一种新生事物来临时,他们除了嘲笑、怀疑之外便是无动于衷,也无能为力。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受传统看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影响,这很容易让我们对人、事物抱持主观态度,并且坚持己见、不愿妥协。其实真正的问题,可能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就像哥伦布所说,不破不立,正是一种客观存在,重要的是看你能否找到发现这个客观存在的方法诀窍。

环境因素的影响

你是注意到充满青春活力与绚丽色彩的极乐岛呢?还是埋头为路旁的杂草伤神呢?你在雨后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时,是现出微笑呢?还是两眼盯着道路上的泥泞呢?当你走过一面镜子,无意中看到自己的影像时,你看到的自己是一副喜色,还是一副愁容呢?你对现实环境抱什么样的观念,环境就会给你的思想方法和行为举止涂上什么色彩,所以你应该为自己培养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仍积极进取的心态。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中,保持乐观进取的态度,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样一种环境,常常既可以说是“好事”,也可以说是“坏事”,既可以说是“幸事”,也可以说是“倒霉事”。到底如何看待,要取决于个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