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第一卷)
25653700000056

第56章 崇俭养廉 守拙全真

“原文”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致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译文”

豪奢的人财富再多也感到不够用,这如何比得上贫穷节俭却感到富裕的人呢?有才干之人如果由于心力交瘁而招致大众怨恨,如何比得上愚笨的人由于安闲无事却保全纯真本性呢?

“解说”

一个人再有钱,如果不存心节俭,仍会成叫花子。而一个节俭的人,量入为出,虽然不是十分富有,但在金钱上不会感不足,在欲望方面也不会心存非分之想。生活上要知足,同时也需要讲究方法,古人讲“惟俭足用”,这是一方面,但又讲“开源节流”,就是讲不但要节俭,而且要想办法开辟财源,二者应同时具备。工作上同样要讲究方法,不能因为自己有多方面的才能便事必躬亲,处处辛劳,如果这样,有可能招致怨恨,还办不好事情。

“例解”

魏征官位高 身居却陋室

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驾下的名臣。他不仅不断劝谏皇上节俭省费,爱惜民力;而且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加严格要求,他官至卿相,却身居陋室,保持着勤俭朴素的作风。唐太宗曾几次要为他营建新房,都被他坚决拒绝了。

贞观十五年,魏征由于操劳过度,一病不起。太宗派人探视,派名医诊治。他得知魏征居处,连一个客厅都没有,下令限期为他临时建造了一个接待探视者和医生的客厅。又根据魏征一贯俭朴的习惯,赐给他素色的褥子、布被、几案、手杖等一套用品,以补家中之缺。魏征弥留之际,李世民亲自探视,问他有什么要求,魏征只说了一句说:寡妇不愁织布的纱线少,只担心国家的兴亡。太宗非常感动,为之流泪。魏征去世后,太宗下令按一品官礼葬。魏征生前为二品官,他的夫人辞谢说:“魏征平生勤俭节约,今按一品官礼葬,花费自然要大,这就不符合魏征的遗愿。”太宗于是按照魏征的遗志,改用薄葬。素车,白辤幄,不涂颜色,刍灵,陪葬昭陵。

明太祖俭朴 减百姓负担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苦,深知劳动的艰难,农民的辛劳。因此,他比较体恤民情,注意勤俭节约,力戒奢侈,惜用民力,以便减轻百姓负担。

有一次,有个内侍穿着新靴在雨中走路,朱元璋把他训斥了一顿。另一个散骑舍人穿着一件极华丽的新衣,朱元璋问他:“这衣裳花了多少钱?”他回答说:“五百贯。”朱元璋就说:“五百贯,这是一个数口之家一年的费用,你却用来做一件衣裳,如此骄奢,实在是太糟蹋东西了。”

朱元璋自己率先节俭,他说:“所谓俭约,自己若不躬行,怎么能使天下官民效法?”洪武八年改建大内宫殿,他指示左右大臣:“我现在只要求把宫殿建得安全牢固,不追求华丽,凡是雕饰奇巧,一概不用。只有朴素坚固,才能传之永久,使我的后世子孙,世守为法。至于台榭苑囿之作,劳民伤财,以事游观之乐,这是我所不为的。”

朱元璋生活朴素,不喜饮酒,每日早膳,只用蔬菜就餐。他穿着俭朴,不着装饰。有个西域商人送给他蔷薇露等,朱元璋说:“这玩意儿只是装饰品,把人打扮得更香些,养成侈靡的习惯,没有好处。”拒绝不受。有个官员巴结他,说某处出产一种很好看的石头,可以铺地,被他痛切地教训了一番。司天监把元顺帝费尽心机做成的自动宫漏(计时器)进献给他。他说:“不管政务,专干这个,叫做以无益害有益。江西行省把原来陈友谅的镂金床送给皇帝。朱元璋说,“这和孟昶的七宝溺器有何区别?”

在朱元璋的影响下,后妃也都注意节俭,穿的都是洗过几次的旧衣裳,从不盛装打扮,惟恐暴殄天物,劳民伤财。

朱元璋寝室的屏风上写着唐人李山甫《上元怀古》的诗:

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

总为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尧将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

试问繁华何处在,雨花烟草石城秋。

这首诗是写南朝几个末代之君因骄奢淫逸而亡国的故事。朱元璋朝夕吟诵,时时引起自己的警惕。

伟人崇节俭 树立好风尚

1959年至1961年,是国家经济非常困难的时期。但是,毛泽东同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带头过苦日子,艰苦奋斗,使国民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59年秋,毛泽东到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视察,看到久旱不雨,庄稼枯萎不收,不禁长叹:“天灾人祸啊!”他眼睛湿润了。一回到北京,他就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全国人民都在定量,我也应该定量。是不是肉不吃了?你们愿意不愿意和我一起带这个头?”大家回答:“愿意!”于是他庄严宣布:“那好。我们就实行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

毛泽东说一不二。1960年是最困难的一年,毛泽东已经七个月不肯吃一口肉、青黄不接的季节,他二十多天没吃一粒粮,常常是马齿苋菜便充一餐饭,一盘子炒菠菜,便能支撑一天。由于吃得太差,严重缺乏营养,他患了浮肿病。周恩来一次次来劝:“主席,吃口肉吧。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吃一口吧!”毛泽东摇摇头:“你不是也不吃嘛!大家都不吃。”宋庆龄特意从上海赶到北京,亲自送来一网兜螃蟹,深情并幽默地说:“这是螃蟹,不是肉。”出于对宋庆龄的特别尊敬,毛泽东才收下了螃蟹。宋床龄一走,毛泽东把螃蟹转送给警卫战士。

毛泽东从1953年到 1962年,没有添一件新衣服。一双袜子,破了几个洞,补了又补,仍穿着接见外宾。卫士提醒他:“接见外宾时坐就坐,别老往前伸脚,一伸脚就露馅了,家丑不可外扬。”一双拖鞋已经穿了许多年,鞋底磨出了洞,鞋脸都开了线,工作人员几次要丢了它,毛泽东总是说,修一修还可以穿。工作人员只好送到外面去修,修鞋师傅看了看拖鞋,不给修,摇摇头说:“破成这个样子,咋修呀!”可是毛泽东还不让扔掉,工作人员只好自己用针线缝缝。就这样,毛泽东继续穿着这双鞋。

毛泽东有两件睡衣,穿了几十年,直到逝世时还穿着它。其中一件补了67个补丁,另一件补了57个补丁。有一次工作人员趁他休息之机给他换了一件新睡衣。穿衣服时,毛泽东发现睡衣被人换了,就很不高兴,再三追问睡衣哪里去了。工作人员只好赶紧把那件睡衣找出来,他边穿边说:“还是这件补了补丁的睡衣好穿。

毛泽东为什么如此节俭、穿衣服不讲究呢?他有他的标准和理论根据。他对工作人员说:“我的标准是不露肉、不透风就行。”“我节约一件衣服,前方战士能多一发子弹。”“现在国家还穷,不能开浪费的头。”“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经济发展了,有条件讲究仍然约束自己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共产党人就是要做难做到的事。”

毛泽东晚年生活中有一根别致的拐杖———一根小竹竿。那是在一次晚饭后,毛泽东在灯光暗淡的路上行走,险些被一块小石头绊倒。卫士怕他老人家走路绊倒,就随手从路边的竹林里折了一根小竹竿递给他拄着。卫士对他说:“主席,您这么大年纪了,也该置一根拐杖了,我明天上街替您买一根去。”他看出卫士还要说什么,就严肃地说:“现在国家还很困难,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我们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啊!”从此,毛泽东就一直使用这根小竹竿当拐杖。有一次毛泽东接见外宾,那位外宾看到日夜为中国和世界大事操劳的毛主席竟使用这样的拐杖,很受感动,就对毛泽东说:“主席,我这根拐杖送给您用吧!”毛泽东对这位外宾表示感谢,并风趣幽默地说:“不用啦,还是你用你的‘文明棍’,我用我的‘打狗棍’。”

优良的品质 伟大的境界

林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方杰出的领导人,他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同时,他还具有许多可贵的优秀品质,因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林肯曾在伊利诺斯州的纽萨拉姆村的一家小店当店员。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五分钱就走了,他发现以后,马上冒风雪跑了六里路退还给人家。那时候,他还兼任着纽萨拉姆邮务所邮务员的职务。邮务所开办两个月就关闭了。林肯认真地把账目结好,把帐本和剩下的一些资金装在一个纸袋里保存好,准备上级来接收。但是人们早已忘了这个偏僻的小镇,一直没人来结账。直到一年以后,他在路上遇到了邮局的稽查员,并将他请到家里,把钱和账目如实交清。这件事,使地方上的人非常钦佩,从此人们一提起他,就叫他“诚实的林肯”。

林肯的诚实和廉洁,直到他成名以至当了总统后仍未改变。在他竞选州议员时,朋友们为他筹集了200美元经费。竞选过后,林肯把199元又分退了回去。1860年,林肯作为共和党的候选人参加总结竞选时,他没有专车,只是买票乘车。每到一站,朋友们就为他准备好一辆耕地用的马拉车。他就站在车上,开始了竞选演说:“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有一位妻子和一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还租有一个办公室,室内有桌子一张,椅子三把,墙角还有大书架一个,架上的书值得每人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蛋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

他对南方蓄奴制度持鲜明的反对态度,加上往日的声誉,他一举击败了竞选对手———大富翁、民主党人道格拉斯,就任美国总统。

林肯上任后,有一次,一家新开张的银行送给他一笔股金,林肯婉言谢绝道:“总统乃人民之主,而不应从他的地位中谋取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