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第一卷)
25653700000022

第22章 人能诚心和气 胜于调息观心

“原文”

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

“译文”

任何家庭都应该有种真诚的信仰,任何人的生活都要有种不变的原则。一个人如果能保持纯真的心性,言谈举止自然温和愉快,这样才能与父母兄弟相处得很融洽,比用静坐调护身心还要好上千万倍。

“解说”

身体的健康,是生活中各种因素相协调的满意结果。其中,家庭因是人的寄宿之所,它必然影响着每个人的身心健康。一个家庭的存在方式,以及这个家庭的组成结构,都关系到每个家庭成员个体该怎么做的问题。如果家庭没有了凝聚力,不能满足一个人的安全需要,不能令他身心愉快,那么,这个家庭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可言。家庭是影响一个人的最根本的社会因素,所以,如何搞好家庭关系,是养生者的必要话题,可以说,没有家就没有生命的健康。一个家庭的群体意志和意识,它直接控制着单个人的行为,并且,人也是以家庭意识来确立自我的。因此可知,放宽心事的必要条件是:家庭和睦。

“例解”

心宽则安稳畅快

周国有户严姓富人很会经营产业,在他手下干活的仆人,从早干到晚还不得休息。仆役中有个老头已精疲力竭,手脚都不利索了,严氏却更频繁地安排他去干活。白天,他干活时呻吟呼号;到了晚上,他就因疲惫不堪而昏昏熟睡。在昏睡中,他的精神散乱,恍惚不定,可他夜夜都在梦中登上国王宝座,位居百姓之上,总理一国之事。他还梦见自己在宫廷楼台中游览宴乐,随心所欲的恣意寻欢,实在是快乐无比。等他早上一觉醒来,老头又去干他的苦力活。有人对他这么劳累很同情,就来安慰他,老役夫回答说:“人生百年,白天和黑夜各分其半。我白天做人家的仆役,确实很苦;可到了夜里,我就当上国王,快活无比,我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那个姓严的富户由于每天都心里盘算着世事,考虑的是家业,因此身疲心劳,到晚上也照样昏昏熟睡。每夜他都梦见自己沦为别人的奴仆,奔走服役,样样都干,主人还要斥骂杖打,受尽了凌辱欺侮。他在睡梦中梦话不断,呻吟和痛苦的呼声往往通宵达旦。严氏为此十分苦恼,于是便去向他的朋友讨教,看看有什么法子可帮他摆脱这番苦恼。那位朋友说:“你的地位已够显赫,资产财富也很多,远远胜过别人。至于夜里梦为仆人,苦和安逸相反复,这就是符合事物规律的人世常情。你想在睡觉醒来时和睡得烂熟时,都兼有快乐,哪有这么好的事啊!”

严氏听了这位朋友的话,以后就放宽了手下仆役们的工作期限和进度,并把自己每天该做的事也省掉了不少。这样,严氏在夜里梦中的病苦也就减轻了。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人太多的心事,就影响他身体的健康,放宽心事,像那个老役夫一样,就会活得安稳畅快,但是,放宽心事,也要有一定条件。

武丁意拔贤 托梦用傅说

武丁是商代一个有作为的国王,相传年少时在民间生活,了解民间的疾苦,也熟悉下层的人物。他对国事和用人问题上的见识,远在他的父王小乙之上。

武丁即位后,遍观宫中大臣,没有一个可以辅佐他成就一番事业的。于是,他想出一个计谋。

一日,武丁与群臣宴饮,正在兴奋之际,武丁突然昏倒,人事不醒。大臣恐慌,多方调治不见效,三天之后,武丁突然清醒,对大臣述说他几天来做的一场奇梦:

我昏迷之中,上天见到天帝,天帝叫我尽心国事,不拘旧法,选拔贤人,革除积弊。临别时,天帝告诉我有一个奴隶叫“说”的,是个贤才,上天赐之于我。你们赶快四下寻找,尤其不要放过在边远贫苦之地做苦工的奴隶。

群臣受命四出察访,终于在傅险一带(今山西平陆县东)找到那个叫“说”的人,面貌、名字都和武丁梦中所见一样。“说”是一个奴隶,正在傅险那个地方修筑城墙。傅说“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因为是在傅险得到的,因此定名为“傅说”。

武丁是怎样想到傅说的呢?司马迁说是“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乃使百工宫求之野”。比较可信的解释是:武丁少时在民间曾到傅险一带私访,他扮作杂役,遇见筑城的傅说,谈及国事民心,意见十分相投,深感傅说是个不凡的人。即位以后,意欲拔以重任,又恐众人不服,于是才演出梦见天帝圣人的故事。

萧何追韩信 汉王委重任

韩信,是西汉时期的有名奇才。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96年。开始投奔项梁,以后归附项羽,他几次向项羽献计献策,却都没有被采纳,更不被项羽所重用。因此,他又投靠刘邦。当时,刘邦只是让他做一个管理粮饷的治粟都尉,并未重视他的才能。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说: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急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这段文字就是说,萧何(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93)当时任汉王刘邦的丞相。韩信曾多次和萧何聊天,萧何发现韩信对当时敌我形势掌握得十分准确,分析得非常精当,是个出可为将、入可为相的将相之才,因此,萧何十分佩服韩信。并多次向刘邦推举他,但始终没有得到重用。当时,跟随汉王刘邦的人大多是东方人,进入蜀地以后都很不安心,纷纷偷跑回到故乡。韩信见汉王刘邦不重用自己,便也偷偷跑了。萧何听说韩信偷跑的消息后,来不及报告汉王刘邦,便亲自去追赶。有人对汉王说:“丞相萧何也逃跑了。”汉王刘邦听说萧何逃跑的消息,认为自己好象失去了左右手,感到非常气愤。

过了几天以后,萧何回来去见汉王,汉王刘邦又生气又高兴,骂萧何说:“你为什么要逃跑啊?”萧何说:“我哪敢逃跑啊,我是去追那逃跑的人。”汉王刘邦问:“你追的是谁?”萧何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十分不解地说:“每天逃跑的人有好几十个,你一个也没有去追他们,偏偏却要去追韩信,你这是什么意思呢?”萧何说:大王有所不知,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那些将领虽然跑了,却容易得到,可象韩信那样的杰出人才,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大王如果只想做汉中王,当然用不着韩信,可是大王如果要是想称霸天下,除了韩信,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了。这就凭大王你决定吧!”汉王刘邦说:“我总想打回东边的老家去,怎么能总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打算向东发展,如果能重用韩信,韩信就能留下来,若不能重用他,他终究还是要逃跑的。”汉王刘邦说:“那么,我看到你的面子上,那就委任韩信做个将军吧!”萧何说:“让他做将军,他也肯定不能留下来。”汉王刘邦说:“好吧,那么就让他做大将军。”萧何高兴地说:“这太好了。”于是,刘邦就想召见韩信任命他为大将。萧何提醒刘邦说:“大王你平时就傲慢无礼,不讲礼貌。现在任命大将象呼唤小孩,这怎么能够使人完全相信呢?大王如果诚心诚意地想拜韩信为大将,就应该选择吉日,进行斋戒,在广场上设立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礼节举行仪式,这样,不仅能够取信于韩信,而且能够取信于全体将校,使其为大王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