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第一卷)
25653700000011

第11章 得意须早回头 拂心莫便放手

“原文”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译文”

被当政者垂恩重用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从政时不可过分贪恋权位,应抱有“见好就收”,“急流勇退”的态度;不过有时遭受小小的挫折,反而使人走上成功之路,因此遭受不如意的事打击时,千万不可罢休,应再继续奋斗。

“解说”

“乐者忘其形”,快乐的情志抒发是由心发出的。“喜志属心”,心的本性是渲染高兴,快乐的境地正投其所好,于是,心性完全接受和信任了这种环境,它的情意也完全投注在上面。这种客体环境,强烈地激发主体人的参与,并使主体的心志处于被动,而逐渐忘了他应当把持的尺度和分寸,而被客观化了,这样,主体人就失去了独特的个性。所以,一个人置身于快意之境,往往会丧失自我,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受官能的驱动,从而拒绝理性的调控,由此滋生惰志。人体的各机能也在心智懈怠的情况下,消解掉自身运转的积极主动性,形体与精神同时沉沦,即使危险到来,也不知道。

虽说“乐而忘忧”,那是指的另外一回事,即针对于调神养心来说的,而不是指感官的快乐刺激而言。善于运用快意之事,的确能够调节情感活动,它的前提是快乐养神必须遵循事理,不然的话,就会害生的。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快乐或快意之事,都能够损伤身心健康,其要点在于养生者要适当控制。俗话说“乐极生悲”就是这个道理,它包含着的另一层意思是,我们要注意情志活动的互相转化的规律。人的生命其实也是一个矛盾体,人为的因素往往是激发生命内部矛盾的诱因。所以,一个人在快意之时,“须早回首”,及时地做好渲泄与控制的合理节奏,这才不会害生,才会起到养生的作用。

养生的关键在于对待生活以怎样的态度。生活要求人们一定要保持积极冷静的心态,这样,你才能接受生活给人带来的困惑和痛苦。生活给人以什么样的果子吃,就要看人自己怎样去栽培果树。“果子好吃树难栽”,因为生活不是按人的主观意愿而运转的,事物的发展变化也不因人的意志而改变它的规律。西方神话中说,由于人违背了上天的意志,所以人就要吃尽苦头,这当然只是浪漫的说法,但它却包含了一个道理,即人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才会吃苦果子的。而人碰到了拂意的事,并没有违反其规律反而获得接触事物的一次机会,这就等于是事物给人透露出的一个信息,只要善于利用,就为成功奠定了基础。话又说回来,即使捕捉到了信息也并不等于说就能马上成功,还要等待其它方面的条件。只要把多种条件都具备了,就能成功。将失败看成一次机会,就不必惹莫名烦恼,这正是养生之道。

“例解”

刘禅乐不思蜀

三国后期,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做了蜀国的皇帝。刘禅是个软弱无能、整天只会吃喝玩乐的人。魏国看准这个机会,就派兵去攻打,果然,刘禅招架不住就投降了,而后被押往洛阳去当亡国奴。

有一天,魏国的司马昭设酒席请刘禅吃饭,并让人在酒席上为他表演蜀国地方的歌舞。同被俘来的原蜀国的官吏看了都十分伤心,有的还流下眼泪。不料,刘禅看了却嘻嘻哈哈,丝毫没有亡国之恨。司马昭看了感叹道:“真想不到他竟是一个糊涂的人,难怪他的国家会保不住。”

过了几天,司马昭问刘禅:“现在你还想回蜀国吗?”

刘禅回答说:“我在这里很快乐啊,不再想蜀国了!”

乐不思蜀,感官的享受瓦解了人的意志,也使那些本来就不具备道德修养的人更加堕落,掉进了害生的陷阱而不自知,这也真是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由此可见,前人所强调的养性修德健全性命,是有着深刻的人文精神意义的。

不听斗勃言

春秋时的楚成王熊恽在位四十多年,立嗣的问题一直没有拿定主意。一次,他和大臣斗勃商议,想立长子商臣为世子。斗勃为楚国的社稷着想,便谨慎地回答说:“按以往的经验,楚国立嗣君,适宜立少(成王就是少子),不宜立长。再说公子商臣,从相貌上看,他眼睛像蜂子,声音像豺狼,这样的人性情残忍。大王如果现在喜欢他立了他,日后厌恶他时再废他,他就会作乱。”但楚成王没有听取斗勃的意见,还是把商臣立为世子。

商臣知道斗勃不同意立自己为世子,一直怀恨在心。一次晋国伐蔡,蔡国向楚求救,成王命令斗勃与成大心二位大将率兵救蔡。晋军见楚师前来驰援,便解围而去,斗、成二将便班师而归。商臣在他们入朝复命之前,向成王进馋,诬陷斗勃收受晋国的贿赂,故意贻误军机,使晋军来得及撤兵而不用承担失败的名声。

听到这些话,楚成王勃然大怒,命人给斗勃送去一把剑,责备他不战而归,并不许他入朝分辩。斗勃无处剖白,只得伏剑自刎了。成大心闻讯跑到成王面前叩头大哭,详细说明了回师的情况,表示绝无斗勃受贿之事,由此,成王便对商臣产生了疑心;同时,成王喜爱小儿子熊职,就产生了废长立幼的念头,但又怕羽翼丰满的商臣不服作乱,便打算找他个错把他杀掉。成王这种情绪难免在某些场合流露出来,时间长了,渐渐传入商臣的耳中。

为此,商臣找到太傅潘崇讨教。潘崇问:“你能面朝北跪在地上事奉你弟弟熊职吗?”商臣答:“我为什么要以年长的身份去事奉年少的呢?”潘崇又问:“既不愿意低头事奉弟弟,可以奔到别的国家去吧?”商臣说:“有什么理由呢?人家要不好好待我,不就没有出路了吗?”商臣一再恳求潘崇给出主意。潘崇叹了一口气说:“就怕你不忍心采用。”商臣说:“生死关头了,还有什么不忍心的?”潘崇说:“只有行大事,才能转祸为福!”听罢,商臣当即下了决心。

当晚,东宫的卫队包围了王宫。太傅潘崇仗剑带兵冲到楚成王面前。卫士侍从都吓得逃散了,胆子大一些的,也只在远处观望,没人敢来阻挡。成王见呼救来不及,便壮着胆子问:“你们这是干什么?”潘崇冷冷地答道:“大王在位四十七年,功成名就,大福享足,应该引退了。现在国人思得新王,就请传位太子吧!”成王惶恐地说:“我可以马上让位,但是你们能不能让我活下去呢?”潘崇不耐烦地说:“一个国君死了,才能另立一个国君。”成王见他如此绝情,语塞了一下说:“我刚叫厨师去做熊掌,让我等熊掌熟了吃下去再死,也就没有遗憾了。”潘崇不同意,解下自己腰间的束带扔给了成王。成王仰天大呼:“斗勃呀,我不听你的忠告,到底自取杀身之祸了!”说着拿起腰带,缠到自己的脖子上,潘崇一挥手,两个卫士一人拽住一头,一拉,成王登时气绝了。

天亮后,商臣以成王“暴毙”宣告于宫中朝堂,潘崇扶持他主丧即位。楚穆王商臣就这样踏着父亲的尸体登上了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