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25620300000061

第61章 育儿篇(35)

一氧化碳中毒常常突然发生而且毫无先兆,死亡率极高。开始的临床表现是自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无力和全身不适,症状逐渐加重则有恶心、呕吐、胸部紧迫感,继而昏睡、昏迷、呼吸急促、血压下降,以致死亡。

急救方法

(1)一旦发现屋内的患儿煤气中毒,抢救者应破门或破窗而入,迅速将患儿转移到空气畅通的场所,或迅速打开门窗使中毒的现场空气流散。

(2)立即解松中毒患儿的衣领、裤带,平卧时头应转向一侧,以免呕吐时发生窒息,但必须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切忌不可让他赤身露体地躺在地上。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

(3)进行人工呼吸。

(4)应迅速送患儿到高压氧舱接受高压氧治疗。在无高压氧舱的地方,也可迅速给予患儿常压口罩吸氧治疗,吸氧越多,血内一氧化碳分离亦越多,排出亦越快。

预防煤气中毒的方法

(1)用煤炉时要配备安全设置,如应装烟囱、小通气窗、风斗等。没有烟囱的煤炉夜间要放在室外。

(2)已装有煤气灶的房屋内,严禁在该房内铺床睡觉。在家庭中,临睡前均应把煤气总开关关闭。

(3)应正确安装使用各种煤气淋浴器和煤气取暖器,提倡煤气淋浴器与浴室分房安装,冬季使用煤气取暖器的房屋一定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

(4)加强对婴幼儿安全使用煤气的宣传教育,严禁小儿玩弄煤气灶、煤气取暖器等。

(5)应当进行宣传,纠正家长认为液化气不会中毒的错误观点。因为液化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如在通风不良的室内燃烧,同样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引起急性缺氧和中毒症状。

嘴唇被牙齿咬穿

表现

这种情形以好动的宝宝在室内或在周围探索游玩时最容易发生。

有时会出现乳牙松动、移位或是断裂的情况。其次,由于嘴唇遭到切穿,所以附近的皮肤极易内部裂开而难以治疗。

急救方法

一般而言,为了将来的容貌,伤口需接受相当精细的缝合,特别是嘴唇及附近的皮肤需要缝合时必须请外科大夫来进行。

有时牙齿会刺穿内唇从唇下的皮肤穿透出来,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皮肤裂口亦需缝合。若仅有嘴唇受伤,则无需缝合,嘴唇的伤口痊愈很快,也不会变形或留下伤痕,它所需要的只是用手轻压及冰敷来消肿而已。

刺伤

表现

所谓的刺伤是由于皮肤及肌肉遭受尖锐物品的刺透而形成较深的伤口。

尖锐的物品能将病菌带入伤口的深处,在那里,病菌将因大量繁殖而引起感染。有时,尖物会在伤口内部断裂,由于深入肌肉内部,很难判断它是否被遗留在伤口之中,就算知道它在里面往往也很难将它取出来。

方法

(1)大多数的刺伤发生在脚上,虽然它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但治疗的方法却是大同小异,首先要看看是被什么东西刺伤的。

(2)多数的刺伤很少流血,但却因刺得深而感到疼痛。被刺伤的部位应细心检查看有无异物在伤口之中,有则须小心翼翼地挤压,将其除去。

(3)如果在伤口内发现尖物,千万别用针挑,以免将其推得更深而更难取出。若是尖物在皮屑以下,最好将患儿带到适当的医疗机构,以便除去异物。

(4)由于少量的出血无法发挥清洁伤口的作用,所以刺伤后往往会形成感染发炎。建议用温水每15分钟浸泡伤口,有助于伤口的清洁及血液循环。

(5)应当确定宝宝最近是否接种过破伤风预防疫苗,以免得破伤风。

(6)可以采用绷带保持伤口的洁净,但是若发现伤口有红肿、化脓或在24~48小时内有好转的迹象,以及身体感到虚弱等,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蜇伤

表现

蝎子的尾部有毒刺,蜇人时毒腺排出的毒液可引起小儿中毒。蝎毒素是一种毒性蛋白,对人的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对心血管有兴奋作用,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此外还可能发生出血和溶血。偶见引起胰腺炎和血糖增高。

当身体被蝎子咬后,局部会感到灼痛、麻木,又红又肿,并出现水疱或出血,大多无全身症状。但如被剧毒的蝎子蜇伤后可以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头痛、全身不适、心动过缓、出汗、尿少、嗜睡、肌肉痛、痉挛、抽搐、胃肠道出血以及呼吸中枢麻痹等,有的还可出现低血压和肺水肿。此外,被毒蜘蛛蜇伤的患儿也会出现类似症状,其治疗方法与被蝎子蜇伤的治疗方法相同。

急救方法

(1)立即拔去蜇入小孩体内的毒刺,然后双手用力挤压伤口,挤出毒液,或用吸奶器或用拔火罐方法吸出毒液,也可以局部冷敷。

(2)严重蜇伤应在伤口近心端扎缚,切开伤口吸出毒液,并用3%氨水或5%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冲洗伤口后立即把小儿送往医院紧急处理。

(3)可用蛇药、中药万应绽或二味拔毒散(雄黄、枯矾)敷于患处。有条件者应尽快注射抗蝎毒血清。

抓伤

对被猫等动物抓伤的宝宝,你的首要工作是伤口的处理,正确的方法是小心地用肥皂和清水将抓伤的部分清洗干净,再予以包扎。

宝宝可能会发烧,这是由于猫咪抓伤宝宝时,猫爪上的病菌进入了宝宝的体内。大约两个星期后,一个小小的脓包会在被抓伤的部位形成。几个星期后,靠近抓伤部位的淋巴组织会肿大而疼痛,同时持续的高烧和普遍性的疼痛也开始出现。这些症状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身体也没有严重的影响。所以,你也不用太担心,必要时可向医生咨询。

咬伤

表现

宝宝被狗等动物或其他宝宝咬伤的机会是相当多的。这与居住的地方有关。

急救方法

宝宝被猫、狗或其他哺乳动物咬伤后,除需注射狂犬疫苗外,还要根据伤口的深度,以及最近是否做过破伤风预防接种而进行不同的处理。

如果伤口是浅表的,可清理伤口,必要时结上绷带。如果伤势严重,或者伤口在脸部,必须找医生处理。

如被其他宝宝咬伤,就应该清洗伤口并结上绷带。

如果被蛇咬伤,应立即送他去医院,并使他平卧在车里的座位上。

婴幼儿预防接种与健康检查

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预防接种可以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小儿的健康。为了更有效地达到预防效果及减少接种后不必要的反应,接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接种前应注意的问题

每一种疫苗都有一定的禁忌症,因此父母要如实地向医务人员反映宝宝的健康状况,必要时要进行体格检查后才能接种。

接种时应注意的问题

(1)接种的剂量。一般情况下免疫力的强度与接种的剂量成正比,若剂量过低,便不能引起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反应,而达不到免疫效果。但是剂量过大可能引起异常的接种反应,也不能达到应有的免疫效果。因此,必须按照规定的剂量接种。

(2)接种的次数。父母都希望接种一次就能获得免疫成功。然而,从目前制剂的质量来看,只有一些活疫苗接种1次即可达到免疫效果,如卡介苗、麻疹疫苗等,而一些死菌苗、灭活疫苗及类毒素等需进行多次注射才能达到免疫效果,如百白破三联混合疫苗、乙型脑炎灭活疫苗等。因此,应按规定接受全程和加强接种。

(3)注意两次接种的间隔时间,不同种类制剂均有最适宜的接种间隔时间,主要是根据每种制剂的性质、产生免疫反应的快慢以及注射后机体吸收的快慢来决定。通常间隔7~10天,类毒素或吸附剂一般间隔4~8周。所以接种完毕后应主动询问医务人员下次接种的日期及疫苗名称。

预防接种后的反应

绝大多数宝宝接种后能获得抗感染的免疫反应,但是作为免疫预防制剂,对机体来说是一种异性蛋白。个别宝宝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也会发生一些不利于机体的反应,如全身轻微发热、乏力、头晕,局部可出现红晕、肿胀及疼痛等。

预防接种制剂实际上是一次轻度感染或异物刺激。因此,有些疫苗在接种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

局部反应

所谓局部反应是指,一般在接种后24小时左右在接种局部发生红、肿、热、痛等现象。红肿直径在2.5厘米以下为弱反应,2.5~5厘米为中等反应,5厘米以上为强反应。

全身反应

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在38℃左右,可持续1~2天,除体温升高外,少数小儿还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症状。

应对方法

目前所用的这些疫苗绝大多数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都较轻微,也是短暂的,一般不需做任何处理,只要宝宝能适当休息,多饮开水即可恢复。若全身反应较严重可以对症处理,如高热、头痛可以口服退热镇痛剂。在一般情况下体温恢复正常后,其他症状也会随之消失。

除上述情况外,有极少数宝宝会发生晕厥,原因是在空腹、精神紧张情况下进行接种。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让其平卧,保持安静,可以喂热开水或糖水,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若仍不恢复应送医院诊治。

不宜预防接种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宝宝儿必须按时进行预防接种,但因每种疫苗接种到人体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因此为了避免给小儿带来严重反应,以下几种情况不宜接种。

暂时不接种

(1)急性传染病,如急性肝炎、伤寒、活动性肺结核、消化道溃疡发作期或严重疾病并发热时,不宜立即接种,但待病情缓解、热退后即可接种。

(2)最近6周内曾注射过丙种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的,需待6周后才可接种。

(3)有急性传染病密切接触史(如肝炎、结核病人等),待该疾病最长潜伏期过后再接种。如乙型肝炎最长潜伏期为180天,那么宝宝儿应在接触乙肝病人180天后再接种。

不宜接种

如患有免疫缺陷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放射疗法、抗代谢化学疗法等)治疗的宝宝,或患有严重的慢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肝肿瘤、慢性迁延性肝炎等)的宝宝都不能接种任何的疫苗。

一般感冒、轻微发热、营养不良或其他一般性疾病都不影响预防接种。

同类疫苗多次接种的原因

宝宝出生3个月时接种了1次百白破三联疫苗,可到4个月及5个月时又分别接到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的通知,这是为什么?

当宝宝初次接种某种抗原(引起身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也即预防针)后,机体需数周或更长时间才能产生免疫抗体。初次接种后体内产生抗体的量不多,维持的时间也较短,过一段时间后,抗体逐渐下降直至完全消失,而失去了免疫功能。因此,在抗体尚未完全消失之前再进行1次(或2次)接种,抗体可在短期内迅速大量地增加,并且维持较长的时间,从而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

根据以上原理,百白破三联疫苗要接种3次;脊髓灰质炎糖丸要口服3次;乙肝疫苗要接种3次;乙脑疫苗要接种2次。

每种疫苗接种的间隔时间根据疫苗的种类而不一,应根据每种疫苗的性质,产生免疫反应的快慢,以及接种后机体吸收的快慢来决定。一般来说,活疫苗(如麻疹疫苗)及活菌苗(如卡介苗),因为抗原作用强,间隔时间可长些。类毒素(如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死菌苗(如百日咳菌苗)、灭活的疫苗(如乙脑疫苗),因为对机体刺激的作用弱,免疫效果较差,所以间隔时间短。因此,不能随意改变接种的间隔时间,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的 注意事项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的一种制剂,因它的形状像弹子糖,故俗称为“糖丸”。其味甜蜜,小儿喜欢吃。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在宝宝出生后第2、3、4个月服用(间隔期为1个月)。以后分别于1岁半、4岁时各加服1次,每次口服1粒。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采用减低毒力的I、II、III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疫苗株,在猴肾细胞上培养而成的减毒活疫苗。

服用时注意事项

(1)给宝宝服糖丸时,可以用汤勺将糖丸压碎用冷开水溶解后服用。较大小儿可直接吞服,切忌用热开水或其他饮料送服,以免杀死疫苗,服后无效。如果口服疫苗后出现呕吐则应补服。

(2)对哺乳的宝宝,不要在哺乳后2小时内服用,因母乳中可能有抵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存在,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3)如因宝宝有特殊原因,当时不能服用时,一定要把糖丸放在冰箱冷藏柜内。3个月以内服用。

接种百日咳预防针的注意事项

近年来由于加强了对百日咳疫苗的接种,百日咳已较少见。

百日咳疫苗于1932年制成,经70多年来的临床应用证明疫苗是安全有效的。从1981年起为了适龄儿童接种方便,我国已将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百白破”混合制剂,自宝宝出生后满3个月进行接种。接种后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及破伤风。

每种疫苗都有其禁忌症,百日咳也不例外。凡是出现以下情况的宝宝不宜接种百日咳预防针,而只能接种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二联疫苗: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发育不全,曾经有脑损伤史、癫痫病或常发生热惊厥的小儿。第1次注射“百白破”后有严重反应,如发生抽风的小儿。

一般注射“百白破”预防针后反应较轻微。注射局部可有红、肿、疼痛及痒,个别宝宝可出现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低热、疲倦等。只需适当休息,做一些对症处理(如服退热片等),在2~3天内症状即可消失,不必着急。

接种麻疹疫苗的注意事项

目前各种预防针初种的月(年)龄各不相同。例如卡介苗初种是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百白破三联疫苗在出生满3个月后,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在出生满2个月后,而麻疹疫苗是安排在出生满8个月后。当然,为了使宝宝能尽早地获得足够的免疫力,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应让宝宝尽早地接种各种预防针,但每一种疫苗的初种年龄必须要考虑到产生有效的特异性免疫力的最小年龄和传染病侵袭的最小年龄。

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注射麻疹疫苗的目的是让这些减毒活疫苗(抗原)进入人体使其产生抗体,而新生儿可以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特异性免疫力)。这些抗体在宝宝体内可以维持一段时间,若在此时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抗原),就会被从母体带来的抗体中和,从而使宝宝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也就起不到预防麻疹的目的。

而一般宝宝从母体获得的麻疹抗体可在体内保持到6个月左右,所以,麻疹疫苗一定要在宝宝出生后8个月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的注意事项

1992年1月我国自行研制成功乙型肝炎疫苗(简称乙肝疫苗),从而开辟了一条为预防乙型肝炎的发生以至消灭乙型肝炎的新途径。

乙肝疫苗是采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血浆加工而成的,分为血源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两种,目前使用的为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接种于上臂三角肌内。新生儿亦可接种于大腿上外三分之一处或臀部肌肉内。注射前应将疫苗摇匀,接种量根据情况会有所不同。

接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