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如面色苍白或潮红、心慌、胸闷、呼吸短促、四肢震颤或软弱无力。重者可瘫软在地,恶心呕吐、昏厥、痉挛等。有时还会出现睡眠和饮食障碍。
正常儿童对一些事物和特殊情境,如黑暗、动物、昆虫、死亡、登高、尖锐物体等也会产生恐惧,但是其程度轻、时间短,恐惧会很快消失。
儿童因年龄不同,其恐惧的内容也各异,如出生6个月以前对于任何突然的响声都会引起惊恐;5~9个月看到陌生人就害怕;1岁时,对与亲人分离、自身的外伤、独自上厕所等会产生恐惧;2岁时,对想象中的“鬼怪”、死亡、强盗也会产生恐惧;3岁时,怕动物、怕孤独;4岁怕黑暗;6~12岁时,对上学、外伤、自然灾害、社交产生恐惧;13~18岁时,对外伤、社交等因素能引起惊恐。但随着年龄增长,恐惧会逐渐消失,并不影响儿童的生活、行为与社会活动,这些均不属于恐怖症。
应对方法
(1)教育内容要科学、讲道理,不应用恫吓和恐吓的方法。注意培养儿童勇敢坚强的性格。
(2)榜样的作用。父母不应无故的表现出害怕,以免对儿童造成不良的影响。父母在孩子面前应以坚强、勇敢的形象出现。
(3)心理治疗。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系统脱敏法。
(4)药物治疗。症状较重者可配合使用丙咪嗪、多虑平等。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婴幼儿意外伤害的家庭急救
食道异物
表现
在咽喉部位的异物,绝大多数是鱼刺,尤其婴幼儿发生的较多。鱼骨刺入咽喉部最常见的部位是咽后壁及两侧扁桃体。
急救方法
家庭急救方法是吃一口白饭(嘱小儿不要咀嚼),直接吞下去,一口无效,再吞一口,直至4~5口,其目的是通过饭团的吞咽将刺入的鱼骨随之带掉。如果有效,咽部异物感会消失。但是还会产生两种后果,其一有可能鱼刺折断或者鱼刺刺得更深,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其二鱼刺被饭团带去,黏膜刺入处形成一个创面,小儿仍有异物感,觉得仍然有鱼刺。如碰到以上情况,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去医院,请五官科医师检查,拔去断刺,不然会引起咽后壁感染、脓肿。如仅见黏膜处鱼骨刺入的伤痕,约经1~2天后异物感会自行消失。
有的父母嘱“鱼刺梗喉”的宝宝吃一些醋,以此来达到所谓软化鱼骨的目的。这种方法是无效的,因为食用醋酸度不高,不能把鱼骨溶化掉,况且被刺入黏膜内的鱼刺与醋无法接触,更不能溶化,所以用此方法是行不通的。
气管异物
表现
一旦异物被吸入气管内,其后果会极其严重,最严重的情况是即刻因呼吸道阻塞而窒息死亡。轻者也会造成肺不张及久治不愈的肺炎。异物吸入后很少能自然回出。
异物进入气管后人立即会本能地出现保护性反射,想将异物咳出,于是出现一阵剧烈的咳嗽。如果咳不出,异物在气管内会随呼吸而上下移动,张口咳嗽时可以听到异物的撞击声及喘鸣声。
如果异物停留在支气管内(一般在右侧为多),则除咳嗽外,数小时后会出现发热、气急及类似肺炎的症状(实质为肺不张合并肺部感染)。如果不向医师提供异物吸入的病史,往往会被误诊为肺炎。
急救方法
在家中,一旦发现婴幼儿有异物吸入气道时,应立即把患儿俯卧在自己的双膝上,让患儿的头部位置放低,拍击其背部,协助他把异物咳出。同时要急送医院,作X线片检查,看其肺部有无异物、推断出异物所处的位置,然后请五官科医师诊治,用气管镜及时取出。
发生气管吸入异物,多数由于边吃食物边谈笑,或在口中正含着食物时突然放声大笑所致。吸入的异物可以为食物,如瓜子、黄豆、花生、米饭,也可以为水或油(鱼肝油),或为小儿喜爱的小玩具(玻璃珠、小塑料珠等)以及纽扣等。所以一定要教育宝宝吃饭时不要大声说话,也不要逗引小儿发笑,不提倡给小儿吃瓜子、花生、黄豆之类的食品。同时,婴幼儿玩玩具要讲究科学性和安全性,不能玩容易入口吞咽的小玩具。喂鱼肝油滴剂时,要把油剂滴在小儿的舌面上,不能直接滴入咽喉。
惊厥
表现
惊厥又称抽痉或抽风,以新生儿期及2~3岁的婴幼儿最常见。惊厥是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或功能异常的紧急症状,其典型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急骤发生全身性或局部性、强直性或阵挛性面部、四肢肌肉抽搐,多伴有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
同时,由于喉痉挛、气道不畅,可有屏气、呼吸停止以及口唇青紫等,部分小儿大小便失禁。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数分钟,严重者反复多次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痉止后大多入睡。
由于脑部异常放电活动倾向于局部化,新生儿期可表现为轻微的局限性抽搐如凝视、眼球偏斜、眼睑颤动、面肌抽搐、呼吸不规则等,由于幅度轻微而易被忽视。
急救方法
一旦宝宝发生惊厥应当立即送医院诊治,以明确病因。在送往医院前,父母所做的现场处理十分重要,因为惊厥不止,持续时间过长,会直接引起脑部损伤。所以父母首先要镇静,不要惊惶失措,要有步骤地采取必要的措施。
(1)立即把宝宝抱到床上,取侧卧位,防止他将呕吐物吸入而引起窒息。解开衣领,放松裤带,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将纱布或手帕包裹筷子或牙刷柄放在上下磨牙之间,以防宝宝惊厥时咬破舌头。但牙关紧闭时切勿强行撬开,否则会损伤牙齿。
(2)保持呼吸道及血循环畅通,宝宝在惊厥时吐出的白沫、分泌物、呕吐物应及时吸出,以防窒息。
(3)父母用手指重按宝宝的人中、合谷穴位,而用针灸刺人中、涌泉、百会、合谷穴位更能起到止痉作用。
(4)创造条件,给予吸氧。在家中应把窗门打开,尽量让新鲜空气进入屋内。
(5)如出现高热应迅速采取降温措施。如把宝宝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在农村可把患儿放在砖头地面或泥地上,解开衣服,用浸透冷水(或井水)的毛巾、冰块(注意一定要用手巾把冰块包好)置于患儿的额部、两侧腋窝及腹股沟的大血管处,并经常更换冷水毛巾及冰块,往往在体温下降后惊厥就会停止。另外,如家中有退热药应立即予以直肠内给药。
(6)在送往医院途中,父母仍应坚持采用以上积极的止痉措施,千万不能放松。
骨折
表现
宝宝常见的骨折称为“青枝骨折”,即骨折时骨质折而不断。其主要原因是小儿骨中的胶质较多,石灰质较少,所以骨质不如成人硬,但韧性较大。随着年龄的增大,骨中石灰质含量增多,当受到外力冲击时易折断,宝宝多发生上肢骨折,尤以肱骨髁上骨折、尺桡骨折、锁骨骨折等常见,而下肢骨折中则以胫、腓骨和股骨骨折为多见,脊柱骨折和骨盆骨折较少见。
诊断骨折有六个要点,即有典型的外伤过程、局部疼痛、功能障碍、肢体肿胀(血肿)、发生畸形、活动异常。
急救方法
(1)就地检查。迅速而又动作轻柔地检查其全身状况,特别应注意有无昏迷及休克。如昏迷首先应重点检查头部及神经系统是否有损伤,否则会即刻危及生命。如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快而弱、感觉口渴、血压下降等症状,可能是断骨刺破大血管引起大出血(包括内出血)而发生休克,应当紧急处理,及时止血。如果断骨刺破胸膜引起气胸,应紧急处理气胸。
(2)迅速止血。开放性骨折常伴有大出血,必须迅速止血。
(3)伤口处理。开放性骨折者一般止血采用包扎即可,创口内切忌填放不洁之物,也不宜放消炎粉、止血粉、油膏等,以免造成清创时的困难。
固定的器材选择一般应就地取材,如木条、扁担、树枝等,用绷带或绳子捆绑固定。
固定时应将断骨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住,如前臂骨折应固定肘关节和腕关节,下肢胫骨骨折应固定膝关节和踝关节。在无任何器材的情况下可将躯干和健侧肢体作为固定物。
绷带不能绑得太紧,要注意四肢远端(手指、脚趾)的温度及皮肤颜色,以皮肤温度适中、颜色红润为好,如指、趾端发紫、发凉就应及时将绷带放松。
经现场初步处理、固定后,应立即转送医院。搬运时动作要轻、柔、稳、速。救护车车速以平稳为宜,避免震荡,以防止损伤加重。
出血
表现
出血大多由外伤引起。血液从伤口向体外流出称为外出血,常见于四肢的损伤,这是可以看得到的出血,容易引起重视而立即止血。如果出血保留在外伤小儿的体腔或组织内称为内出血,常见于脑内、胸腔或腹腔的损伤,这是看不见的出血,从而容易被忽视。
然而内出血往往较外出血更为严重,更能威胁宝宝的生命。所以在出现严重外伤后一定要将宝宝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检查,X线、B超及CT检查均能做出有效的出血诊断。
出血又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及毛细血管出血三种。毛细血管因血管微细,出血后容易凝固而能自行止血。动脉出血由于压力很大,可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所以必须立即进行止血。
止血方法
(1)如伤口小、出血少的小伤只要洗净伤口,消毒后涂上红汞(红药水)即可,不需作任何包扎。
(2)较大的伤口应在局部清洗消毒后,涂上红汞或止血药物(如明胶海绵)后再用消毒纱布包扎。
(3)毛发多的部位,应当先剃去毛发,再清洗消毒后包扎。处理完毕后应注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
(4)如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并且血呈鲜红色,这就是动脉出血,应立即指压止血。其原理是用拇指压住出血血管的上端,血管被压后血流阻断,出血就会停止。还可用消毒纱布、棉花垫作软垫直接放在出血处,然后用绷带或弹力带加压包扎止血。
指压止血方法
用指压止血一定要注意把大拇指用力压在出血血管的上端。
(1)面部出血。用拇指压迫两侧下颌骨角稍前的骨凹处,压迫面动脉止血。
(2)颞部出血。在耳前部位,正对下颌关节,用力压迫颞动脉,即可止住颞顶部的出血。
(3)前臂出血。压迫上臂中、上三分之一处的肱二头肌内侧沟,以压迫肱动脉止血。
(4)手掌、手背出血。压迫腕部的桡动脉止血。
(5)大腿出血。在大腿腹股沟中点搏动处,用两拇指用力压迫搏动的股动脉止血。
(6)小腿出血。压迫月国窝(膝关节凹处)的月国动脉,并尽量屈曲膝关节。
(7)足部出血。用拇指压迫足背动脉搏动处止血。
止血带急救方法
(1)在病情紧急时用止血带止血是一种快速止血的有效方法,如遇到大出血,用止血带止血可以起到即刻止血的效果。
(2)止血带要用柔软有弹力的橡皮管或橡皮带,但绝对不能以电线、铁丝、细绳代用。
(3)上肢肘关节以下大出血,止血带扎在上臀三分之一处;如下肢膝关节以下出血,止血带扎在大腿中部。
(4)用止血带前先抬高伤肢,使静脉血液回流,然后在准备用止血带的肢体部位用毛巾或棉布等物垫好,再将止血带绕肢体两周打结,结扎的松紧必须适当,不宜过紧,以能够使出血停止为度。
(5)用止血带后必须准确记住用止血带的时间,并向转运人员交代下次放松的时间。
(6)每隔30分钟~1小时必须放松1次,每次2~3分钟,如出血已止,则暂时可松开止血带。
(7)对伤口远端肢体有明显缺血(肢体发冷、皮肤紫白色)或肢体严重挤压伤者禁用。
(8)必须待大出血患儿送进医院,并充分做好抢救准备后才能解除止血带,以防发生出血性休克。
(9)用止血带可增加伤肢的疼痛,如使用不当可以造成肢体缺血坏死,所以尽量采用其他止血方法。
烫伤
表现
一度烫伤皮肤红肿、疼痛。
二度烫伤形成水泡、溃烂。
三度烫伤最为严重,皮肤与组织完全受伤,形成溃疡状。
烫伤严重与否,可由烫伤面积占身体表面积的百分比来决定。对于幼儿来说,即使是一度烫伤,若达全身5%~10%,则需进行全身治疗。
如果是脸、眼、外阴部达到二度以上的烫伤,即使是只有1%~2%的面积,也必须住院治疗。
轻微烫伤的急救方法
(1)宝宝身体的表面积很小,因此一点烫伤就会变得很严重,除了相当轻微的烫伤以外都要住院处理。去医院时也要用裹着毛巾的冰袋冷敷。
(2)如果皮肤只是变红,也没有水泡而且烫伤范围小,在家中处理就可以了。但是如过了3天还不见好,就必须送到医院处理。方法是用自来水冲洗20分钟以上,直到不痛为止。脸或头轻轻淋浴或用手浇水,不要擦任何药。接下来用清洁的纱布或毛巾覆盖后包紧绷带。绷带上面再用水袋冷敷一个晚上左右。受伤后48个小时内观察情形即可。如有血水渗出纱布的话证明烫伤部位恶化,要直接送去医院处理。可去医院买药水或把未使用的管装凡士林软膏滴在烫伤面上。烫伤处一般应暴露,不需要包裹,但应注意防止伤口感染。
严重烫伤的急救方法
(1)烫伤的面积较大时(一双手或整个胸部)首先进行冷敷。不管任何烫伤都应立即在水龙头下冲20~30分钟,此法可缓和疼痛,也使烫伤不再扩展。
(2)脸部烫伤,则以湿毛巾冷敷,为了避免伤及眼角膜,不可擦拭眼睛。
(3)烫伤时不可勉强脱掉衣服,应把水直接淋在衣服上,然后再脱掉,袖管可用剪刀剪开。
(4)冷敷后送往医院,充分的冷敷后应以干净毛巾包裹患部。如果是手腕,应以毛巾把手吊在肩上,如果是脚,应抱起患儿前往外科,不可自行涂药。
(5)严重灼伤应叫救护车,一边进行冷敷,一边联络救护车,尽早送往医院。
全身烫伤的急救方法
(1)立即脱衣服并用清洁的布覆盖。
(2)把全身包裹毯子保温,争取时间赶紧送往医院。
(3)用清洁的纱布、毛巾或毯子包好,赶紧送医院或先做家庭护理。
头部撞伤
从楼上或是窗户跌落时,或者从床上摔下来,都会撞到头部,如果只是撞伤手脚,尚无妨,若撞到头部就必须作紧急处理,以免危及生命。
表现
(1)如果大声哭泣、意识清楚、没有呕吐,即可证明症状较轻,只要让其保持安静即可。但是有时候外表症状较轻,却可能发生脑部出血,或头颅骨折,最好接受诊查。
(2)头部虽没有外伤,却也可能发生脑部出血,如果意识模糊或昏迷不醒时应使其躺下,尽快联络救护车。
(3)平常不呕吐的宝宝突然发生呕吐或表情不对时应求医诊治。呕吐时,引起惊厥时,恶心时,耳和鼻出血时,头部有凹陷或膨胀时,应求医。
(4)头部若有异常,在2~3天内就会发生症状,有时候可能惊厥或突然昏倒。
出现这种情况应冷静观察2~3天,只要有异常立即送医院。
急救方法
(1)用毛巾冷敷肿包,有擦伤、割伤的话要消毒。即使割伤是小伤,为了慎重起见也应送医院处理。
(2)用清洁的纱布压迫出血的部位以止血,撞伤的部位要冷敷,不要摇晃或抚摸头。
(3)立着抱宝宝,避免呕吐物进入气管。
(4)当天尽量保持安静,晚上也要观察孩子有没有恶心、嗜睡、头痛及惊厥的现象发生。
气管异物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