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25620300000050

第50章 育儿篇(24)

一个三四岁的宝宝,喜欢地看着妈妈跟陌生人谈话几分后,可能会突然把一件不相干的事情告诉他的妈妈。这并不是宝宝“不懂礼貌”才打断了大人的谈话,在这个年纪的宝宝来说,他的意思只是想用这个比较有礼貌的借口创造一个学习礼貌谈话的机会。

他觉得妈妈与陌生人这一场有礼貌而动人的谈话是有趣的,他想“参加”。

他希望聪明的妈妈就在此时把他介绍给陌生人,由他作礼貌的招呼,随即能打开话题攀谈几句。他更希望时常有这种练习的机会,以便使自己以后也像他妈妈一样有礼貌地与陌生人同享交谈的乐趣。如果妈妈这时听懂了他的意思,就可趁机引导他对陌生人行礼、称呼、回答问题。

总之,不久之后,他就会用更自然的态度与客人和蔼有礼地相处了。

这是他懂得礼貌的开始,也是他成年时代社交礼貌的起步。

培养富有同情心的宝宝

宝宝应该富于同情心,同情心能激发他帮助别人。富于同情心能使他的情感变得真挚、善良和仁爱。研究表明,3~4岁的宝宝已具有同情心,如看到同伴哭泣时,他会去拿纸巾给同伴拭泪,哄他别哭;见到乞丐,会拿钱去帮助他们。父母应支持宝宝的举动,不应认为宝宝是在多管闲事,因为这是宝宝情感的真实流露。

同情心不是天生的,是经过后天的积极培养和潜移默化的教育而形成的。培养宝宝的同情心不仅可以使他形成与人为善的情感,而且可以避免对他人以及对动植物出现无情、冷淡和粗暴的态度。

爱护动植物

引导宝宝关心小动物,爱护植物,使他对动植物的同情心和怜悯心转化为对人的同情心。

随机教育

即利用偶尔出现的时机进行教育,例如,朋友有伤心事、烦恼事时让该关心的人在旁边,让宝宝看你如何安慰朋友。

引导宝宝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乐善好施。如果遇上赈灾捐款这样的事情,不妨向宝宝讲讲灾区人遭受的痛苦,让他知道有困难的人是极需别人帮助的。

(1)身教重于言教。若遇到邻人或路人有麻烦,家长应以身作则,及时施以援手,解人于危难之中,尤其是在与当事人在一起时。

培养宝宝的兴趣爱好

宝宝对某一方面知识产生了兴趣,必然会不断地接触、探求,孩提时代的兴趣由此会逐步强化,从朦胧、不稳定的意会变为较明确、相对稳定的志趣,从而发展成为终身的奋斗目标。宝宝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但保持时间短,特别是新鲜劲一过或一遇到困难便会退缩、回避。所以,培养宝宝的正当爱好和兴趣对他的成长至关重要。

如何才能正确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呢?

首先,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要针对孩子的特点,不能完全凭家长的好恶而主观臆断。要根据宝宝的性格、气质选择最适合孩子的项目。

其次,家长要循循善诱,使宝宝的爱好保持相对稳定并步步深入,在众多爱好中形成一个中心爱好,由单纯从兴趣出发转到有目的地去发展特长的轨道上。不能见异思迁,要持之以恒,特别是当宝宝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要鼓励他战胜困难,坚持到底。要通过培养兴趣让孩子养成做事认真、有毅力的意志品质。在具体的过程中,父母可提一些有效有益的建议启发宝宝去思考,鼓励他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再次,儿童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家长要在宝宝小时候起就注意提供良好的环境、培养有意义的兴趣爱好,逐渐引导他形成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

最后,提供给宝宝可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环境,不要包办一切,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要耐心、仔细地引导宝宝打开创造性思维的大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当宝宝遇到困难时,要让他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替他解决,更不能嫌宝宝麻烦。

2~3岁幼儿值得注意的问题

宝宝口吃怎么办

这个时期的宝宝,有的已经能够说一些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了。有的说话不流畅、结结巴巴,对一个字往往要重复好几遍才能说得出来,而且越着急越说不出来,脸也憋得通红。这是一种语言的障碍,称为“口吃”(俗称“结巴”)。宝宝在幼儿时期,口吃的发生率大约为1%,大多数发生在2~4岁,男宝宝较女宝宝多见。

口吃的原因

(1)宝宝大脑皮层和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语言能力的发展慢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宝宝掌握的词汇极其有限,有时想到了,却说不出来,或是没有恰当的词汇来表达。因此,说话时遇到困难便会重复刚刚说过的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口吃。

(2)宝宝接触过口吃者,在与口吃者接触的过程中,觉得好玩而去模仿,以致形成不良的口吃习惯。

(3)宝宝心理有压力,情绪过度紧张,致使发音器官的活动受阻而发生口吃,而且越害怕越严重。

(4)极少数宝宝的口吃与遗传有关,这些宝宝讲话时喉部肌肉高度紧张,造成声带闭合而一时发不出声来,为了要竭力摆脱喉部肌肉的紧张,便出现了口吃。

口吃不仅让别人听起来感到吃力,就是自己说起来也费劲,而且口吃对宝宝的精神发育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有的宝宝就因为口吃,而拒绝与人交往,不愿意说话,导致自闭症的发生。也有的宝宝因为口吃,产生了自卑心理,对自己缺乏信心,不愿意在他人面前出现,造成性格孤僻怪异。因此,对宝宝的口吃现象,要及早加以纠正。

纠正口吃的方法

(1)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家人要多关心和帮助宝宝,使宝宝生活得很愉快。同时,有意识地多给宝宝说话的机会,慢慢引导他正确发音。告诉他说话速度要慢些,一字一字说清楚,一句一句把话说完。平时可以让宝宝多练习数数、唱歌、背儿歌、讲故事等,这对纠正口吃很有帮助。

(2)要尽量避免让宝宝接触有口吃的大人或孩子,以免相互影响而加重口吃。在纠正宝宝口吃的过程中,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不要过于批评指责宝宝,不要老是提“讲话怎么又结巴了”,更不要讥笑和模仿。否则,将会使宝宝的口吃因精神负担而更加严重。发现宝宝学别人口齿时,要立即制止。

一般来说,通过及时纠正,以及随着宝宝语言表达能力的逐步提高,大多数口吃的宝宝都能恢复正常。

宝宝坐姿不正确怎么办

2~3岁的宝宝骨骼较软、弹性大、可塑性强,受压迫后容易弯曲变形。如果坐的体位不正,比如身体长时间侧向一侧坐,或者坐的时候不直起腰来,就很容易引起脊柱变形。另外,这个阶段的宝宝肌肉力量和耐力仍很弱,如果坐的体位不正,不但容易引起肌肉疲劳,而且还会造成筋骨损伤。

鉴于上述原因,父母不要让宝宝坐得时间太长,这个时期的宝宝,连续坐的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并应保持正确的坐姿。

正确的坐姿是:身体端正、腰部挺直、两腿并拢、两眼平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

当然,对宝宝来说,不可能也不会做得这么规范,但父母要尽量让宝宝坐的时候身体端正。可采取动静结合的方法,让宝宝坐一会儿,玩一会儿,这样可消除或减轻肌肉疲劳,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防止胸部和脊柱畸形。

宝宝走路姿势不正确怎么办

走路姿势正确,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特别是对于这个时期的宝宝尤为重要。正确的走路姿势有利于宝宝肺活量的正常发挥,有利于宝宝骨骼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够减少因走路而带来的疲劳感。那么,怎样的走路才算是正确的呢?

上身自然挺直、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手指并拢并自然弯曲、两臂以肩关节为轴心前后自然摆动、上下肢动作协调、两腿脚尖向前交替前进才是走路的正确姿势。

对于2~3岁的宝宝来说,虽然已经会走路,但走路时仍常常会出现头重脚轻、动作不协调、速度不均匀的问题。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脚部力量仍较差,为了保持身体平衡,常以身体重心前移来带动位置的移动,往往以类似跑的动作代替走。因此,在这个阶段,宝宝非常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指导,并提供练习的机会。

父母可以采用音乐伴奏、拍手等,有节奏地让宝宝做快走、慢走的练习;如果走姿正确而且好看,就可以让宝宝和父母一块走,这样既可提高宝宝练习走路的兴趣,也不致使宝宝感到疲劳和乏味,同时也训练了宝宝走路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怎样护理宝宝的牙齿

2~3岁的宝宝,乳牙已经基本长出来了,终于能自己吃上好多有营养的食品了。父母在高兴的同时,还应当密切注意宝宝的牙齿及口腔卫生。宝宝的牙齿及牙床还很稚嫩,加上吃甜食的机会比较多,刷牙、漱口又不到位,乳牙最容易发生龋齿,而且发生龋齿的速度又比较快。所以,父母应每半年定期带宝宝到口腔医院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或采取防龋措施。

如果父母本身牙齿不好,宝宝已有多个牙齿发生龋齿的,最好每3个月就带他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检查的内容有:

口腔内充填修复物有无断裂、脱落;牙病预防措施是否到位;口腔卫生习惯如何;有无新的龋齿,已补好牙齿的充填物边缘是否又发生龋坏;口腔矫正装置有无破损、变形、移位、不适应;根据龋齿活动性的高低,预测牙齿的排列和咬合上的变化;乳牙与恒牙交替后的健康护理等。

能带宝宝去公共场所吗

宝宝在公共场所,喜欢到处看,到处摸,有时嘴里还不停地吃。同时,宝宝的免疫力低,因此极易患上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而呼吸道传染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麻疹等都是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染的。

越是人群密集的地方,含有病毒、细菌的浓度就越大,宝宝就越容易感染。如果宝宝长时间呆在这种环境里,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对宝宝的健康极为不利。因此,为了宝宝的身体健康,父母应少带宝宝到公共场所去。

宝宝自言自语怎么办

有时父母发现,宝宝近来特别喜欢自己跟自己讲话。总是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或躺在床上,或坐在桌子边,一个人安静地、津津有味地、小声地对自己说着什么,脸上的表情还不断地变化着,让父母忍不住想凑过去听听。可是每当父母一到身边,宝宝就停止了说话,变得不高兴起来,好像父母打断了他的好事似的。

其实,父母根本不用着急,应该高兴才是。这是因为,这种自言自语标志着宝宝的语言能力正在迅猛增长,快要达到质的飞跃的阶段。

宝宝到3岁左右,外部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和周围人的语言交流沟通已经不成问题了。这时候,宝宝的语言能力将要有一个巨大的进步和飞跃——形成内部语言。对于成人来说,思考问题的时候,是在心里思考完成的,而不用把事情的整个过程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而宝宝的自言自语,就是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进行转化的一个过渡阶段。

在这一阶段,宝宝还必须把自己心里想的内容,用外部语言的方式讲出来,但这些内容都是内心的想法,所以只告诉自己就行。

宝宝的自言自语现象在3~5岁之间比较常见,3岁左右的宝宝在游戏的过程中,就已经出现自言自语的现象了。到六七岁时,大部分宝宝都能像成人那样,进行不出声的沉默思考了。

自言自语现象,是宝宝社会经历积累的体现。一般来说,没上幼儿园的宝宝,自言自语的现象来得相对比较晚和少;而那些已经上了幼儿园,或者经常与小伙伴玩耍的宝宝,自言自语的现象会更多一些。国外学者发现,最富社会性的宝宝自言自语最多,聪明的宝宝在独立解决问题时,比其他宝宝更早出现自言自语现象。

如果宝宝其他一切正常,大可不必为宝宝的自言自语现象而担忧。同时,也要对宝宝进行多方面的正确引导。

由于宝宝自言自语的内容常与他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宝宝的自言自语,父母也能够了解到宝宝内心世界的活动情况。比如,宝宝在给自己“讲故事”的时候,语言有暴力倾向,比如要伤害小动物什么的,就要反思和警觉,宝宝平时是不是听暴力或带有攻击性的故事太多了,如果是就应立即纠正。

当然,对宝宝的自言自语,既不要干涉,也不需要特别的鼓励。因为这只是宝宝发育中的一个过程,过多的鼓励,也会影响宝宝自然进入内部语言的进程。但是,假如发现宝宝除了自言自语外,从不跟周围人说话接触,整天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那就有必要到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有关的检查了。

宝宝看电视要注意什么

电视节目有声有色,有着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各种形象活动在荧光屏上,组成或欢快、或惊险、或幽默、或夸张、或感人的故事情节,不仅大多数成人喜欢看,对于这个时期的宝宝来说,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即使平时很难安静下来的宝宝,只要一坐到电视机跟前,也能够较长时间,专心致志地观看电视节目。

虽然电视在某些方面对宝宝的成长发育有好处,但如果对宝宝看电视的时间和内容安排得不好,都会给宝宝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带来危害和影响。因此,在让宝宝看电视的时候,应该注意电视内容和看电视的时间。

从电视内容讲,好的电视节目有助于宝宝增长知识、发展语言、训练感官。不好的电视节目,不但起不到任何对身心有益的作用,而且还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因此,在给宝宝看电视时,要有所选择。最好事先了解一下节目内容,选择宝宝能够理解和喜欢的,而且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节目。比如,动物世界、童话故事、动画片等。

让宝宝看电视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一次观看时间以不超过20分钟为宜。因为如果宝宝看电视时间太长,会影响视力,坐得时间太长也会影响宝宝的脊柱发育。

同时还要注意,宝宝与电视机之间的距离和角度,电视机荧光屏的中心要比宝宝的水平视线低3~4厘米,眼睛与电视机的距离最好保持在电视屏幕对角线的5~7倍。因为距离远了宝宝看不清,而距离近了宝宝的眼睛又容易疲劳,长此以往会导致近视。不要让宝宝躺着看电视,也不要边吃饭边看电视。看时要坐端正,看后要休息片刻,最好要洗一下脸。

让宝宝看电视节目,应该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千万不能用电视哄宝宝,而自己却腾出时间来做别的事情。宝宝看电视节目时,父母最好在旁边,这样可以在必要时给宝宝做些讲解,帮助宝宝理解其内容。同时,通过适当插入的一些讲解,可以使宝宝的注意力暂时转向听你讲解,使宝宝的眼睛得到短时的休息。

看完电视节目后,还可以跟宝宝谈谈电视节目的内容,让宝宝讲讲看了什么、喜欢电视节目中的谁、电视节目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等等,以此帮助宝宝回忆看过的内容,提高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不要让宝宝开闭电视,更不要让宝宝插、拔电源插头,以免发生危险。

怎样教3岁宝宝上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