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月的宝宝不仅爬行的本领与日俱增,而且能够扶着东西站起来了。刚学会站立的宝宝,还不会自己坐下。你可以教他向前弯一下腰再坐下,这样他就不会摔倒。一旦学会站立,他的本领就越来越大了。他可以用一只手扶着沙发站立,或者干脆背靠在床边把两只手腾出来拿玩具。他还可以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用一条腿支持全身重量,试着迈出他人生的第一步。
当然宝宝更喜欢的运动是学爬行——从匍行转到爬行。如果学爬时,宝宝的腹部不能离开床铺,你可以用一条毛巾放在他的腹下,然后提起腹部,使体重落在手和膝上,开始膝爬行。小腿肌肉结实、能支撑体重后,就会渐渐变成手足爬行。练习爬行不但轮流锻炼了四肢的耐力,而且能增强小脑的平衡与反应联系,这种联系对宝宝日后学习语言和阅读有良好的影响。
学爬行最好的玩具是各种色彩鲜艳、大小不同的皮球。皮球之所以受到宝宝的青睐,是因为无须宝宝费什么劲,皮球就能滚得老远。此外每次皮球滚动的方向是无法预料的,而且可能失而复得,这就增加了玩耍的新奇性和趣味性。
要给宝宝开辟一个“运动场”,任他“摸爬滚打”。你可以用沙发围出一块宽敞的活动场地,再在地板上铺上席子、毡子或棉垫之类的东西,使他可以练习扶着站立、移动身体,并在上面玩耍,又不易磕着碰着。当然给他的玩具也要安全卫生,不要让他够着剪刀、扣子、能套在头上的塑料袋等危险品。
不要总是抱着宝宝,这样会限制他的活动,减少锻炼的机会,也不要轻易打断他的活动,哪怕他不厌其烦地用积木敲打着桌面,而要给宝宝提供自己活动与锻炼的机会,这样他的能力就会得到迅速发展。
培养宝宝自理能力
学拿小勺,用杯喝水不仅是一种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对外界兴趣的培养,过去宝宝只依靠着妈妈的乳房、奶瓶,而现在却要让他知道杯碗中的世界是更丰富多彩的。
当然宝宝不可能一下子便学会用手、用杯碗等。大人可循序渐进,一开始可让宝宝玩些塑料杯、碗等,并教他学着大人的样子喝水。之后可在杯子里倒入牛奶,鼓励他喝,一段时间后,为了增加宝宝的兴趣可改换一些形状颜色不同的杯子,并变换杯中的食物,如牛奶、菜汤、果汁等。
长期使用奶瓶会改变宝宝口型,影响牙齿生长。所以应尽早给宝宝使用杯子喝水、喝奶。开始由成人帮助扶着杯子或碗,再由宝宝自己扶。
吃饭时,宝宝有可能来夺勺子,这正是学用勺子吃饭的契机。开始时他还分不清凸凹面,快到1岁时就会装满勺子、自己喂食。学用勺子的方法如下:
从两把勺到1把勺:先让宝宝右手持勺学吃,妈妈用另一把勺喂饭。
可左右手用勺:开始宝宝持勺不分左右手,没有必要迫使他纠正,两手同时并用有助于左右大脑发育。
要有耐心,宝宝开始用勺子不够熟练,会弄得手、脸、衣服到处都是饭,甚至摔碎碗杯。这时不要斥责,更不能因此让他失去兴趣。一定要多给宝宝机会,相信宝宝的能力,相信宝宝会逐渐熟悉并掌握这些技巧。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宝宝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懂事,许多习惯也就会慢慢形成,而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首先,应做到定时、定量、定场所,这有利于宝宝生理节律的稳定、有规律,利于形成内在条件反射,利于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其次,应注意卫生习惯的培养,进餐前应给宝宝洗净小手,带上围嘴或挡上小手帕,掉到地上的东西不要再吃等。第三,吃完再玩,不要边吃边玩或吃几口去玩,玩会儿又吃,这样可使宝宝集中注意力,尝到食物的美味,增进食欲。最后,在进餐时应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可放一些轻松的音乐。
语言训练
宝宝7个月时,有50~70%的宝宝会自动发出“爸爸”、“妈妈”等音。尽管他们还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但这却说明他们已进入了学习语言的敏感期,这是一个语言教育的契机,父母一定要珍惜,让宝宝多听多练。只要能抓住机会,不久便会感到宝宝主动叫“爸爸”、“妈妈”时的激动心情了。
这段时间,妈妈应多给宝宝买一些构图简单,色彩鲜艳,故事情节单一,内容有趣的宝宝画报。在宝宝有兴趣时,指点画册上的图像,一边翻看,一边用清晰、缓慢、准确、悠扬的语调给他讲故事,同一故事,应反复地讲。
给宝宝讲故事,是促进宝宝语言发展与智力开发的好办法。无论宝宝是否能够听懂,妈妈一有时间就应声情并茂地讲给宝宝听,培养他爱听故事,并对图书感兴趣的习惯。但也有的小宝宝,无论妈妈怎么讲,他都不愿意听,也不爱看画册,这时,大人也无须着急,过一段时间再试试看。
(第五节)益智游戏
体育游戏
在妈妈的膝盖上摇摇
让宝宝脚底贴着地板,脚趾用力踢地面。首先,让宝宝站在膝盖上,然后往妈妈这边拉,宝宝由于身体往前倒,接近妈妈的脸而显得高兴。同时,脚底所承受的重量会从脚踝移到脚尖,脚底变得较有弹性,而脚趾因为注入力量,也可以刺激运动神经。
在肚子上爬
父亲先躺好,然后把宝宝放在他的肚子上,让宝宝趴好,并将宝宝的手跟脚调整成容易爬行的姿势,让宝宝练习如何保持身体平衡。
倒立
让宝宝趴着,然后抓住他的脚踝慢慢地上提,呈倒立姿势,过一会儿再轻轻放下来。等宝宝习惯时,再往上抬高些并轻轻摇动。
取小物品
在桌上放一堆细小物品,妈妈抱宝宝坐好,教宝宝用手去取小物品,如小软糖、小碎饼干,甚至小米花等,训练宝宝的小肌肉运动和手、眼协调动作。
手指动作的发展能较好地促进大脑的活动功能,也就能“心灵手巧”。所以要及时训练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注意不要拿脏的、硬的、尖的小物品给宝宝,以防吞入口中。
练站
让宝宝抓住妈妈的大拇指,妈妈轻轻地把他从卧位拉到座位,然后再拉他慢慢站起。每天练习几次,增强肩、胸的活动能力。等宝宝能站后,可以在床栏上挂些玩具,吸引宝宝站起来取玩具,妈妈在旁边帮助和照顾。另外,可以让宝宝在床上站好,从旁边或前边轻轻地推他一下,使他失去平衡,再用另一只手扶住宝宝,防止他跌倒。
这项活动可以训练宝宝站的能力和平衡能力,但站立时间不宜过久。
敲东西
让他敲打每一种东西。虽然没有节奏感,宝宝还是喜欢听“咚咚”、“锵锵”的声音。一开始,宝宝喜欢乱敲,不久就能分辨出音色的好坏,变得只喜欢敲打能发出悦耳及愉快声音的东西了。这样可以训练宝宝手的灵活性,让宝宝理解为了要让物体发出声音,就必须活动它,接触它。
让他随着音乐起舞
让他的身体随着音乐舞动,培养乐感。一开始,妈妈抓住宝宝的身体,让他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动。拉着他的手摇动或抱着他转圈即可。宝宝很喜欢和妈妈一起摆动身体,当他接收到音乐的刺激会自己摆动身体时,动作也就会变得更有节奏感了。
碰碰头
妈妈把宝宝抱在怀里,面对宝宝,用自己的额头轻轻触及宝宝的额头,并亲切、愉快地唤他的名字,说“碰碰头”。重复几次后,当妈妈的头稍稍向前时,宝宝就会主动倾向妈妈额头,显出欢快的情绪。
这可以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语言游戏
说“再见”(“Bye—Bye”)
爸爸、妈妈和宝宝在一起玩一会儿后,爸爸一边往外走,一边说:“再见!”这时,妈妈不但要让宝宝招手和爸爸再见,而且自己也要招手说:“再见!”这样,宝宝就会模仿着说“再见”了。
爸爸再回到屋里时说:“宝宝,爸爸回来啦。”妈妈教宝宝拍拍手,说:“欢迎,欢迎。”
宝宝一时发不出“再见”的音,可教他讲“Bye—Bye”。这项活动除了语言训练外,还让宝宝从小储存“礼貌待人”的经验。
把玩具还给妈妈
妈妈和宝宝面对面坐着,玩具放在身旁。妈妈一边缓慢而清晰地讲出每件玩具的名称,一边把玩具一样一样还给自己。如果宝宝一时搞不清,或者宝宝不愿意给,妈妈就把玩具拿去,并讲出那件玩具的名称。
这项活动可训练宝宝听懂语言的能力和认物能力。
智力游戏
模仿点头
使宝宝面对自己,叫声“宝宝看妈妈”。然后开始上下有节奏地点头,看宝宝是否也在轻轻地点头。只要他稍微动了一点,妈妈就把点头的幅度增大,看他是否也会模仿。这个阶段的宝宝,只能用头部进行大致的模仿。用身体其他部位(如手、嘴等)进行模仿,还需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
阻力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喜欢把手中的东西往地上扔。妈妈可借机教他懂一些简单的生活道理,在宝宝面前放一块积木、一张纸和一片羽毛,让他分别扔出去。积木是重重地落在地上的,纸是飘了一阵才落至远处的,羽毛则在空中飘浮很长时间。让宝宝反复体验。
让宝宝拿一辆小汽车,在玻璃桌上开动。然后在桌面上铺上大毛巾,让宝宝把汽车放到毛巾上开。前者不用怎么用力,汽车便飞速滑行,后者怎么用力,汽车也开不快。让宝宝反复体验。
让宝宝从小积累关于空气阻力、摩擦阻力的体验,这样可为其从理论上理解这些物理概念打下潜意识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宝宝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从而促进他的智力发展。
取娃娃
妈妈当着宝宝的面,用纸把一个娃娃包起来。然后交给宝宝,说:“娃娃哪儿去了?宝宝,把娃娃找出来!”宝宝会翻弄纸包,把纸撕破,最终看见娃娃出现了,宝宝会很高兴。然后妈妈再用另一张纸把娃娃包好,然后又慢慢打开纸包,把娃娃拿出来,多次重复这一动作,给宝宝看,最后让宝宝学会不撕破纸,就能取出娃娃。
如此能进一步训练宝宝手的活动能力和理解语言的能力。
识别态度
用“严厉”和“不高兴”等面部表情来阻止宝宝的某种行为。如宝宝要撕坏一本完好的书,妈妈可以板起脸来“嗯”的一声,或皱起眉头盯着宝宝看,看宝宝是否会领会你的情绪,停止行动。
这时候的宝宝,已具备识别大人态度的能力,要适时加以训练。
听音乐盒的声音
让宝宝听音乐盒的美妙声,可以使他心情舒畅。当着宝宝的面转动音乐盒的开关,做几次后,宝宝自会知道一转动开并就会发出声音,每当音乐停止时,他会用手摸开关,做出要妈妈转动开关的动作。这种过程可帮助宝宝发展智能。
(第六节)科学喂养
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随着宝宝越来越大,越来越懂事,许多习惯也就会慢慢形成,而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
首先,爸爸妈妈在给宝宝喂食时,应做到定时、定量、定场所,这有利于宝宝生理节律的稳定、有规律,利于形成内在条件反射,利于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次,应注意培养宝宝的卫生习惯,进餐前应先给宝宝洗净小手,带上围嘴或挡上小手帕。
另外,不要让宝宝边吃边玩,或吃几口又去玩,这样喂食,既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又有可能使饭变凉,引起宝宝腹泻。只有让宝宝集中注意力吃饭,宝宝才能尝到食物的美味,增进食欲,身体才能更好地生长。
这一时期应给宝宝吃肉
有些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总认为7个月的宝宝,牙没长出几颗,又没有什么消化能力,所以,给宝宝只喝汤不吃肉。其实,宝宝到了七八个月时,宝宝已经能进食鱼肉、肉末、肝末等食物了,是大人们低估了宝宝的消化能力。还有的爸爸妈妈认为,汤的味道鲜美,营养都在汤里,所以只给宝宝喝汤就足够了。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宝宝更多地摄取营养。
汤里含有的蛋白质只是肉中的3~12%,汤内的脂肪低于肉中的37%,汤中的无机盐含量仅为肉中的25~60%,所以可以这样说,无论鱼汤、肉汤、鸡汤多么鲜美,其营养成分远不如鱼肉、猪肉、鸡肉。
因此,爸爸妈妈在给宝宝喂汤的时候,要同时喂肉,这样既能确保营养物质的摄入,又可充分锻炼宝宝的咀嚼和消化能力,并促进宝宝乳牙的萌出。
如何喂养挑食的宝宝
随着宝宝的逐渐长大,宝宝的味觉发育越来越成熟,对各类食物的好恶就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而且有时会用抗拒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宝宝的这种“挑食”并不同于大孩子的挑食。宝宝在这个月龄不爱吃的东西,到了下个月龄时就可能爱吃了,这也是常有的事。所以,爸爸妈妈不必担心宝宝的这种“挑食”,而是要花点儿心思捉摸一下,怎样能够使宝宝喜欢吃这些食物。
为了改变宝宝挑食的状况,妈妈可以改变一下食物的形式,或选取营养价值差不多的同类食物替代。比如,宝宝不爱吃碎菜或肉末,就可以把它们混在粥内或包成馄饨来喂;宝宝不爱吃鸡蛋羹,就可以煮鸡蛋或者煎荷包鸡蛋给宝宝吃,等等。
总而言之,要想方设法变着花样给宝宝吃。即使宝宝对变着花样做出的食物还是不肯吃,爸爸妈妈也不要着急。如果宝宝只是不爱吃鱼和肉中的一两样,是不会造成营养缺乏的。
为宝宝准备食物时需注意的事项
宝宝的食物除了要做得碎、软、烂,煮炖得法,保存食物的营养素外,还要注意色、香、味美和多样化,以通过宝宝的视觉、嗅觉和味觉等,将其传导到大脑食物中枢,使大脑中枢兴奋,增强食欲,促进胃肠道消化液和消化酶的分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根据宝宝的不同年龄,应把食物做得细软一些,米饭最好是蒸或焖,以保留其营养成分。蔬菜及副食也要恰当选择原料,配好调料,让宝宝看到鲜明的色彩,受到吸引,闻到香味,流下口水,引起食欲,以使宝宝提高对进食的好感,而获得各种需要的营养素。另外,饮食还要注意季节的特点,夏季宜清淡凉爽,冬季要注意食物的保温。
让宝宝按照自己的方式进食
宝宝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一定的动作,这也是宝宝生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这代表着一种本能,代表着一种进步。宝宝能将东西往嘴里送,这就意味着宝宝已在为日后自食打下良好的基础,若禁止宝宝用手抓东西吃,可能会打击宝宝日后学习自己吃饭的积极性,不利于宝宝手功能的锻炼,不利于宝宝身体各部分协调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因此,爸爸妈妈应该从积极的方面采取措施,如把宝宝的手洗干净,让宝宝抓些像饼干、水果片等“指捏食品”,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宝宝手的技能,还能摩擦宝宝的牙床,以缓解宝宝长牙时牙床的刺痛。而饼干、水果片通常是7个月宝宝最先用手捏起来吃的食物。
另外,妈妈在给宝宝喂食物时,不要阻止宝宝把手伸到碗里,要随着宝宝自己的意愿,让宝宝自己喂自己,只要宝宝吃得高兴,食物就消化得更好。宝宝经过一番辛苦,能吃进去一部分,另一部分会沾到手上、脸上、头发上和周围的物品上,爸爸妈妈最好由宝宝去,不必计较这些小节,重要的是让宝宝体会到自食的乐趣。
如何提高宝宝的抵抗力
许多爸爸妈妈发现,这个时期的宝宝抵抗力突然下降了,容易患各种疾病。因此,为使7个月的宝宝能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爸爸妈妈要积极采取措施增强宝宝的体质,主要做好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