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主要材料,同时人体内整个新陈代谢过程需要蛋白质,大脑从事复杂智力活动需要蛋白质,身体抵抗疾病的激素等均需要蛋白质。
婴幼儿时期是宝宝身体各个系统发育的最重要时期,因而宝宝需要蛋白质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也需要蛋白质对体内破坏的组织起到修补和恢复的作用。所以鸡蛋、鱼类、奶类、各种蔬菜、豆类等含大量蛋白质的食物,对于宝宝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适量摄取动物蛋白
鸡蛋、肉类、奶类中的蛋白质虽然比较丰富,但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纤维素含量较低,胆固醇、动物脂肪过高,所以父母应让宝宝适当摄取。结合摄取蔬菜、豆类等植物蛋白质,也能够补充这些植物内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纤维素。
大脑发育的关键营养
0~3岁的婴幼儿时期是宝宝脑发育相对较快的时期,这时便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来供给发育需要,蛋白质是这些营养物质中最关键的,需要量也较大。因为蛋白质是构成大脑的重要物质,当人们在从事脑力活动时,便需要蛋白质来提供脑细胞代谢,以此维持大脑的各种运动状态。因此,蛋白质决定着宝宝的大脑发育,如果缺乏蛋白质,将降低婴儿脑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宝宝摄取蛋白质越低,大脑结构受损情形越严重。
要有热能配合
蛋白质的需求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热能的摄入量的影响,要想让食物中的蛋白质充分发挥其特殊的功能,热能就必须同时满足需要。因此,父母在宝宝的营养素摄取上,要注意合理搭配,从而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随着宝宝的生长趋势以及环境的不同,日常活动量的增加,宝宝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也各有不同。年龄越小的宝宝生长发育越快,因而所需的蛋白质量也就相对越多。
脂肪
脂肪是身体必须的营养素之一,所含的热量是碳水化合物的两倍,是丰富的热量来源和重要的供能物质。
脂肪是身体构成的重要成分,还能因在皮肤下阻止体热散失而起到维持体温的作用,同时脂肪围绕在器官的周围,像垫子一般,缓冲机械冲击,起到保护器官的作用。不仅如此,脂肪还能作为溶剂而促进维生素的吸收。
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由脂肪酸构成,分为两类:
一是来自牛油、猪油、羊油等固体脂肪的脂肪酸,是饱和性脂肪酸,主要存在于肉类和奶制品中,它们只能给身体产生能量,摄取过多却很容易导致一些疾病,如心脏病和中风等。
二是来自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中的液体脂肪酸,是不饱和性脂肪酸,主要存在于以植物为主的食物中,有助于控制血液中正常的胆固醇含量,防止疾病,有益于身体健康。
机体不可或缺脂肪酸
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脂肪酸,脑部尤其是这样。如果没有脂肪酸,那么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都无法被吸收,身体就会出现这类维生素不足引起的问题。婴幼儿时期的宝宝脂肪代谢不稳定,容易消耗,如果长期供应不足,会出现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引起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如维生素D吸收不足,会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能力;如维生素A不足,会出现皮肤干燥、鳞状脱屑等情况,还会使宝宝体重增长减慢。一般来说,食草类家畜所含的脂肪比较容易被儿童吸收。
适量以免引起肥胖
相对来说,脂肪在胃里停留时间比较长,不管是宝宝还是成人,吃了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都会有饱腹感。但脂肪很容易在体内堆积,宝宝摄取过多容易引起肥胖。因而,父母应注意给宝宝适量补充。
糖类
糖类即碳水化合物,是构成人体各组织的重要成分,可以给宝宝的身体提供热量,保证宝宝身体正常运作,还能够保持宝宝体温,促进宝宝新陈代谢,促进宝宝肢体运动,维持宝宝大脑和神经系统正常。
如果供给充足糖类,让肝脏中储备充足的糖原,不仅可作为身体需要时能量的来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肝部受到有害物质的损害。碳水化合物中还含有不被消化的纤维素,能够吸水、吸脂,对宝宝的排便有帮助。
糖类的来源
相比成人来说,0~3岁的宝宝需要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在宝宝最初的饮食中,糖类多为来源于各种奶类的乳糖和蔗糖,刚出生的宝宝可以消化乳糖,但对于蔗糖则没有较好的消化能力。
宝宝在日渐成长后,可以从蔗糖、大米、小麦、玉米、大麦、燕麦、水果、坚果、蔬菜中获取糖类,但注意要适量,避免让宝宝过多地直接摄取砂糖以及甜食。
需要不断补充
碳水化合物除了存在于血液和细胞外的体液中外,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肝脏和肌肉中,一般很容易在一天中就消耗完,因而需要不断地补充。
纤维素
纤维素来源于膳食纤维,缺少膳食纤维成了诸多疾病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因此,它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被认为是除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6种营养素之外的第7种。
宝宝自3~4个月能够接触半流质食品的时候,父母就应该注意给宝宝添加含有纤维素的食物,让宝宝从这时逐渐适应纤维素,这对保护宝宝肠道、避免肥胖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纤维素的来源
鱼肉、家禽肉、蛋、奶制品中没有纤维素,纤维素存在于粗粮、麸皮、蔬菜、水果、谷类、豆类等素食中。
纤维素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在摄取时,注意最好适量多样,从不同的食物来源中获得纤维素,而不要只是从单一或少数食物中获得。同时,蔬菜在烹饪时,许多纤维素容易被破坏,因此应避免烹饪时间过长。
保护宝宝肠道
纤维素不被肠道直接消化和吸收,但可以被肠道细菌分解,继而被人体吸收利用。它对于促进肠道蠕动、保持正常的消化功能是大有裨益的。宝宝在1岁左右时,是建立排便规律的重要时期,这时,父母就应注意逐步给宝宝添加膳食纤维了。
膳食纤维有很好的吸水性,可避免大便干燥,促进肠道的正常蠕动,加快排泄,保护消化功能。不仅对厌食的宝宝、患便秘的宝宝大有帮助,还可以预防肠道疾病。如果父母给宝宝吃的食物太过精细,如牛奶、肉汤和鸡蛋等缺乏纤维素的食物,由于对肠道蠕动的刺激少,使食物通过宝宝肠道的速度过慢,便有可能使一些致癌物质在肠道里增加停留时间,加大感染风险。
因此,父母要注意不要给宝宝吃过于精细的食物,或只吃肉类而不吃素食,应荤素搭配,避免宝宝出现上述肠道疾病现象。此外,纤维素在胃肠中占据空间较大,使宝宝有饱腹感,避免发生肥胖现象。
预防疾病
一些成年后易患的疾病,也可以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预防。比如,纤维素可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也可以预防糖尿病。
食物中的纤维素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运转时间,减慢人体对糖的吸收速度,降低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同时,这些纤维素还可以和胆酸在肠道中结合,使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减少。
热量
热量给人体提供基础的代谢能量,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消耗能量。婴幼儿时期的宝宝生长发育飞快,热量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成人每日每千克体重仅需约209千焦的热量,3~4岁的宝宝需要418千焦,而1岁以下的宝宝需要约500千焦。
维持身体基本活动
与成人一样,婴幼儿首先需要用热能来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维持体温、肌肉张力、各脏器的活动等体内基础代谢。其次用于生长发育:给身体各种活动提供能量、帮助消化食物、满足快速生长发育所需。另外,它还要用于宝宝的运动,爱哭爱动的宝宝消耗热量比较快,一般要比安静的宝宝高出2倍多。
热量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最终会以排泄等形式来消耗完。因为婴幼儿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所需热量多于成人,如果宝宝没有足够的热量,就会出现疲倦、活动少、食欲差、消瘦等影响生长发育的情况。
热量的来源
首先,热量主要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来提供。它们经过氧化产生热量供身体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运动。这三类营养素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脂肪的热量相比较高,同等情况下,脂肪的热量高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两倍之多。
粮食类、薯类食物也是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奶油、黄油、植物油、沙拉等都是脂肪含量高的食品;肉类、蛋类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组成;大豆和坚果类同样富含油脂和蛋白质。
各种营养保持平衡
为了使宝宝的生长发育得到保证,父母给宝宝准备充分的热量是很重要的,但是父母也要注意合理供给。
当热量供给不足时,各种营养素在宝宝体内都失去了应有的功效,无法发挥作用,优先向热量转化。而当热量供给过量时,多余的热量会变成脂肪贮存在宝宝体内,久而久之会引起宝宝肥胖症。
同时,父母还要注意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各营养素之间保持平衡,一般来说,在总热量里,蛋白质供给的热量要占12%~15%,脂肪占25%~35%,碳水化合物占50%~60%。
钙
在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就是钙了,它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并参与人体内的凝血过程,维持心肌的正常收缩,降低毛细血管、细胞膜的通透性及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生理功能。
构成骨骼和牙齿
人体的大部分钙都存在于骨骼和牙齿里,它和磷相互作用使骨骼和牙齿得以保持健康。人体中的钙是不断更新的,它被不断补充到骨骼中,也不断地被更新掉。对于婴幼儿时期的宝宝来说,骨骼成长快速,钙的更新自然也快于成人的。因此这时充足的钙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宝宝的骨骼和牙齿结实、坚固,顺利地发育成长。如果宝宝在这时期缺少钙,可能有佝偻病、牙齿发育不良的情况出现。同时,足量的钙质对宝宝的大脑发育也有益,使宝宝更聪明。
维生素D配合吸收
有的父母很奇怪,一直给宝宝补钙,为何还是出现了缺钙的情况。事实上,单纯补钙,宝宝并不一定就会吸收。这是因为钙要依靠维生素D来促进吸收,维生素D存在于食物中,如鱼子、鱼肝油、奶制品、蛋黄等食品中,更可以通过晒太阳由皮肤安全地得到有活性的维生素D。所以父母要注意,在给宝宝补钙的同时,不要忽略了维生素D的摄取。
钙的来源
除了人们熟知的鲜牛奶、酸奶、奶酪等奶制品,绿色蔬菜、豆制品以及添加了矿物质的果汁,也都是钙的来源。此外,还有海产品,如鱼、虾、海带、紫菜中也含有较高的钙。
同时,多食用植物类的食物,可以减少通过肾流失的钙,从而保持骨骼中含有充足的钙。
除了依靠食物补充钙,父母给宝宝多晒太阳也是预防缺钙的好方法。因为阳光可以让宝宝的体内产生充足的维生素D,从而促进食物中的钙在宝宝体内的吸收。
磷
在人体中磷的含量较多。和钙一样,磷同样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磷酸可促进身体组织器官的修复、参与代谢过程、调节酸碱平衡、给身体提供能量与活力,是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
几乎所有食物都含磷
磷很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一般不会出现磷缺乏的情况。瘦肉、动物的肝肾、蛋、奶,都含有丰富的的磷,粗粮、虾皮、海带、紫菜、蔬菜、豆制品、芝麻酱、坚果等,含磷也较丰富。但谷物粗粮中的磷为植酸磷,如果没有经过加工处理,则不容易被吸收和利用。
与钙的抵抗关系
对于正在长身体、长骨骼和长牙齿的宝宝来说,磷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的食物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磷,所以磷缺乏的情况也很少见。只要按照正常的要求喂养宝宝就可以了,一般不会出现磷的缺失情况。
但是如果摄入磷过高,则会破坏矿物质的平衡,干扰、抵制钙的吸收。因为磷与钙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它们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如果体内磷的含量过高,就会形成磷酸,把钙排出体外,导致钙含量低,从而出现佝偻病、牙齿发育不良等情况。
铁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我们全身都需要它,它是许多酶的重要成分,存在于红细胞中,向肌肉供给氧气。如今缺铁性贫血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四大营养缺乏症之一,因此,注意补铁应从婴幼儿时期开始。
铁是造血原料
铁是造血原料之一,人体中大部分的铁都在血液中,它和蛋白质结合成血红蛋白,在血液中参与氧的运输,人体缺乏铁质,就会影响许多酶的正常功效,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
对于半岁以下的宝宝来说,体内存储有来自母体的铁,这些铁可以供宝宝3~4个月的身体所需。母乳虽然含铁量较少,但是有一种很容易被消化和吸收的铁质,也足以满足宝宝身体所需。当宝宝到了半岁时,由于生长发育迅速,出生时体内有限的铁已经被逐渐损耗了,如果父母没有在这时给宝宝补充铁质,就有可能导致宝宝出现贫血情况。
此外,铁质补充不足还会导致肠炎、肝脏受损、维生素吸收不良等情况,阻碍宝宝的健康成长。
铁的来源
在谷类、酵母、肝脏、蛋黄、绿色蔬菜、全麦面包中,都含有丰富的铁。相比来说,在动物性食物中,肝脏的含铁量最丰富。而动物性食物中的铁要比植物性食物中的铁更容易吸收,因此父母可以把肉类切成小的颗粒,喂给宝宝吃。
蛋类也含有很丰富的铁,但蛋类中的铁质很不容易被吸收,还会妨碍其他铁质的吸收。父母可以在喂宝宝吃蛋时,加一杯番茄汁或橙汁,因为维生素C可以促进蛋类中铁质的吸收。
此外,父母可以在宝宝半岁后,选择给宝宝添加麦片和奶粉、含铁的滴剂。牛奶中的铁质很少,对于只喝牛奶不吃其他食物的宝宝,很容易导致贫血。宝宝满周岁后,随着牛奶的逐渐减少,父母可适当增加含铁丰富的固体食物。菜花、甘蓝、瓜类、豆类中有很丰富的铁,能够满足宝宝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同时因为没有肉类、奶制品中的饱和脂肪,也不会使宝宝发胖。
铁剂过多的危险性
一般来说,食物中的铁已经可以满足身体的需求,不需要再额外补充铁剂。因为铁质过多会破坏维生素E,造成贫血。同时维生素A、维生素C、胡萝卜素以及必需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激素,也都会因为缺乏维生素E而被氧化,遭到破坏。
在日常饮食中,如果因为缺乏镁、维生素B6或胆汁素,也会使组织中积存过多的铁。这些过量的铁在肝脏等组织中存储,可能形成结痂组织并且钙化,导致铁质过多症,造成某种程度的损害。
碘
碘是人体健康所不能缺少的微量元素,大部分存在于甲状腺中,碘的生理功能也是主要从甲状腺激素中表现出来的:它调节机体物质代谢,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结构,增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促进多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从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一般来说,如果胎儿缺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生后出现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表现。然而,碘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对甲状腺有双向作用,碘缺乏或是过量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如果缺少,会引起低碘甲状腺肿,而过量,则会引起高碘甲状腺肿,所以要注意合理摄取碘。
碘与宝宝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