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应酬比做我们生活中的道具,的确生活中的每个人都离不开必要的应酬。要想在交际应酬中灵活自如,还是需要有一些心机的。如果应酬的功夫太差,你就会失去很多的机会,应酬永远是伴随人一生的学问,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你能够灵巧地驾驭局面,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应酬高手。
1.应酬是一门人情练达的学问
应酬是一门社交艺术,只有善用心思的人,才能达到联络感情、求人办事的目的。应酬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你用心去思考。
生活中的应酬,是一门人情练达的学问。为人处世,同事之间有许多事需要应酬:张三结婚,李四生日,王五得了贵子,马六新升了职务,这些事要躲当然也能躲开,但别人会说你不懂得人情世故。善于社交的人,很会来事儿,送礼请客,皆大欢喜。为什么?因为他把日常生活中的应酬,看做是一门人情练达的学问。
如果你的一位同事生日,有人提议大家去庆贺,你也乐意前行,可是去了以后发现,这么多的人,都来为他贺岁,他们为什么不在你生日的时候也来热闹一番?这就是问题所在,这说明你的应酬还不到位,你的人际关系还有欠佳的地方。要扭转这种内心的失落,你不妨积极主动一些,多找一些借口,在应酬中学会应酬。
比如你新领到一笔奖金,又适逢生日,你可以采取主动的策略,向你所在部门的同事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想请大家吃顿晚饭,敬请光临,记住了,别带礼物。”在这种情形下,不管同事们过去和你的关系如何,这一次都会乐意去捧场的,你也一定会给他们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
重视应酬,一定要入乡随俗。如果你所在的公司中,升职者有宴请同事的习惯,你一定不要破例,你不请,就会落下一个“小气”的名声。如果人家都没有请过,而你却独开先例,同事们还会以为你太招摇。所以,要按约定俗成来办。这是请与不请,当请则请的问题。
重视应酬,还有一个别人邀请你去与不去的问题。人家发出了邀请,不答应是不妥的,可是答应以后,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对于深交的同事,关系密切,有求必应,无论何种场面,都能应付自如。
浅交之人,去也只是应酬,礼尚往来,最好反过来再请别人,从而把关系推向深入。
能去的尽量去,不能去的就千万不能勉强。比如同事间的送旧迎新,由于工作的调动,要分离了,可以去送行;来新人了可以去欢迎。欢送老同事,数年来工作中建立了一定的情分,去一下合情合理;欢迎新同事就大可不必去凑这个热闹,来日方长,还愁没有见面的机会吗?
重视应酬,同事之间的礼尚往来,是建立感情、加深关系的物质纽带。
同事在某一件事上帮了你的忙,你事后觉得盛情难却,选了一份礼品登门致谢,既顺应人情,又加深了感情,同事间的婚嫁喜庆,根据平日的交情,送去一份贺礼。既添了喜庆的气氛,又巩固了自己的人缘。像这种情况,送礼时要留意轻重之分,一般情况礼到了就行了。
同事间送礼,讲究的是礼尚往来,今天你送给我,明天我再送给你。倘若你估计到送礼者别有图谋,推辞有困难,不能硬把礼品“推”出去,可将礼品暂时收下,然后找一个适当的借口,再回送相同价值的礼品。实在不能收受的礼物,除婉言拒收外,还要有诚恳的道谢。而收受那些非常礼之中的大礼,在可能影响工作大局和令你无法坚持原则的情况下,你硬要撕破脸皮不收,也比你日后落个受贿嫌疑强。这叫做“君子爱礼,收之有道”。
2.场面话可以说,但不要轻易信
场面话是人们在应对各种关系时的现象之一,而说场面话也是一种生存智慧,有心机的人都懂得说,也习惯说。这不是罪恶,也不是欺骗,而是一种现实的“必要”。场面话可以说,有时候不能轻易相信。
一般来说,场面话有以下两种:
(1)当面称赞人的话
诸如称赞对方的小孩可爱聪明,称赞对方的衣服大方漂亮,称赞对方教子有方……这种场面话所说的有的是实情,有的则与事实有相当的差距,说起来虽然“恶心”,但只要不太离谱,听的人十之八九都感到高兴,而且旁人越多他越高兴。
(2)当面答应人的话
诸如“我全力帮忙”、“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等,这种话有时是不说不行,因为对方运用人情压力,当面拒绝场面会很难堪,而且会马上得罪人;缠着不肯走,那更是麻烦,所以用场面话先打发,能帮忙就帮忙,帮不上忙或不愿意帮忙再找理由,总之,有缓兵之计的作用。
所以,场面话想不说都不行,因为不说会对你的人际关系有所影响。
不过,千万别相信场面话。
某甲在一公司单位服务,十几年没有升迁,于是通过朋友牵线,拜访一位人事主管,希望能调到别的单位,因他知道那个单位有一个空缺,而且他也符合资格。
那位主管表现得非常热情,并且当面应允,说:“没问题!”
某甲高高兴兴地回去等消息,谁知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一点消息也没有,打电话过去,不是不在就是“正在开会”。问朋友,朋友告诉他,那个位子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他很气愤地问朋友:“那他又为什么对我说没有问题?”他的朋友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这件事的真相是:那位主管说了场面话,而某甲相信了他的场面话!
对于别人敷衍你的场面话,要保持你的冷静和客观,千万别为两句好话就乐昏了头,因为那会影响你的自我评价。冷静下来,反而可看出对方的用心如何。
对于拍胸脯答应的场面话,你只能持保留态度,以免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只能姑且信之,因为人情的变化无法预测,你既然测不出他的真心,只好做最坏的打算。要知道对方说的是不是场面话也不难,事后求证几次,如果对方言辞闪烁,或避不见面,或避谈主题,那么对方说的就真的是场面话了。所以对这种场面话也要有清醒的头脑,不然可能会坏了大事。
在交际应酬中,有一条很大的忌讳,就是耳根子太软,盲目地听信别人。
你在辛苦时,喜欢帮你出主意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积极主动帮你想办法,热诚感人,但要如何面对他们的好意呢?
有些人见你在工作中不大顺心、怀才不遇,就好为人师地劝你该如何争权和争表现的机会;也有些人见你在感情上不大顺心,两性关系走得坎坷,好为人师地提醒你该如何经营、如何掌控;还有些人好为人师地劝你该去运动、去美容、去塑身、去买房子……他们不但劝,有时还拿一堆资料给你,甚至还主动牵线,让你觉得不照着做,仿佛自己是个罪人,伤了他的心。
这些都是场面话,你一定要清醒地对待。
3.该喝的酒不能不喝
东北人的豪爽,是大家公认的,而其表现之一,就在喝酒上。实际上,北方人都素有以酒论友的传统,所谓“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只要你酒量大,陌生人立马就可以变成好朋友。诚然,喝酒太多对身体不好,酗酒更是不对,酒后开车、酒后闹事则就违法违规了,但是,适度地饮酒,并学会以酒搭桥,以酒会友,对成功的社交还是很有帮助的。
大学刚毕业,王刚应聘到了一家大公司。初来乍到,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淡漠的同事,王刚有些无所适从,不知该怎样消除与老员工们的隔阂,尽快融入这个新的团体中。恰好,有一天加班到很晚,大家一起去小饭馆聚餐。结果,几杯酒入肚,老员工立马拍着王刚的肩称兄道弟起来。以后,王刚在工作中碰到什么难题,老员工们不再冷眼相看,而是主动提供帮助。而王刚尝到了酒的好处,也更是主动和老员工们多多聚餐喝几杯。
无独有偶,王刚的同学——进入公务员系统的刘强,也是因为好酒量而很快被单位的老同事所认可。这不是什么不正之风,而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饮酒能体现男性豪爽、讲义气、慷慨大方的形象,而且使彼此的距离迅速拉近。
俗话说:“酒是万能胶,越喝越要好。”在酒桌上,人和人之间就容易结交为知心朋友。所谓“酒后吐真言”,喝酒时,每个人都豪气冲天,借助酒的刺激,忘掉了平日世俗的忌讳,忘掉了对陌生人的戒备心,把平日里不敢说、不想说、不能说的话,都掏心窝似地掏了出来。所以,喝酒时,大家会觉得彼此间更加坦诚,以诚会友,怎么会得不到好朋友呢?再者,因为有“酒后吐真言”的威胁,能在一起大碗喝酒,也就是向对方表明:我不把你当外人看,你可以听我的真心话。如此相待,在这个人与人互相戒备、互相防范、互相欺骗的时代,怎么能不起到加深感情的作用呢?
“酒逢知己千杯少”,酒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增进彼此间的深层次了解。古往今来,以酒会友,彼此推心置腹,肝胆相照,从而互为知己的故事,比比皆是,管仲和鲍叔牙的“管鲍之交”,蔺相如和廉颇的“刎颈之交”,孔融和祢衡的“忘年之交”,刘备、关羽、张飞的“患难之交”,都是以“酒”为媒介的,在觥筹交错中,友谊升华为万代流芳的旷世之交,而绿林好汉,更是以酒论英雄,以酒觅知己。
初次相识,对饮一杯,是一种愿与对方成为朋友的暗示,更是立刻成为朋友的契机。关键要做到真诚,酒乃一“诚”物,如果你暗藏心机,鬼鬼祟祟,辜负了这一“诚”的氛围,那会把你排除在酒友之外,也排除在朋友圈之外,也许是永远。
故友重逢,感叹岁月流逝,回忆昨日故事,不禁会令人感情沸腾,思绪滚滚。此时,“不醉不归”,一起共庆“万里他乡遇故知”之人生大幸事,一起回味无法重来的过去,浓浓的故友情会像酒一样醇烈可口,不能忘怀,绵绵悠长。
酒过三巡,刚刚尽兴,喝酒者往往豪气顿生,摘星揽月仿佛也不在话下,“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只怕就是此时所为。再过三巡,人已微醉,豪气之下,各种戒备心和忌讳心都烟消云散,正是“吐真言”之时。此时,他会每问必答,每求必应。签合同盖章可能就发生在此时。而再有三巡,酒已入血,酒气入心,会使饮酒者感知最真实的自己。人的外在表现虽然各有不同,但心底却都是脆弱而孤独的。为了面子,为了好强,为了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大多数人都在面对别人时掩藏心底的胆怯、软弱、孤独等人性缺点,而代之以乐观、坚强,甚至是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而酒气入心之后,往日隐藏的自己会真实地被自己感知,此时,人心最容易被打动。
准确把握喝酒的三个阶段,并加以利用,可令你事半功倍。比如,可在第一阶段结交朋友,在第二阶段寻求帮助,在第三阶段向对方倾吐真情。不过对此可要慎用,不能借此利用别人,欺骗别人,更不能干违法违规的事,否则,后果可要自负。
如今,聚宴饮酒已变得普及化,成为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形式。我们要善加利用,注意避免染上一些损人不利己的饮酒陋习。
(1)不能耍酒疯
极个别的人,在饮酒时经常“酒不醉人人自醉”,借机生事,装疯卖傻,胡言乱语。这一做法,实在令人厌恶,也有损于自己的社交形象。
(2)不要酗酒
有的人嗜酒如命,饮酒成瘾。这不仅有害身体,而且会误事,成为成功路上的一个障碍。在任何时候,饮酒都要限量。不要争强好胜,故作潇洒,非要“一醉方休”不可。高兴时要如此,心情不佳时,更是万万不可借酒消愁,存心自残,需知“借酒消愁愁更愁”。在饮酒之前,应根据以往经验,对自己的酒量心知肚明。不管碰上何种情况,都不要超水平发挥,在正式的酒宴中,更要注意将其控制在自己平日酒量的一半以下,免得喝酒误事,贻笑大方。
切记,因为喝酒致病、致死的人已不在少数,可别凑这个热闹,真的把生命奉献给饮酒事业。
(3)不要灌酒
祝酒干杯,需要两相情愿,千万不要强行劝酒,像“东北人”那样,“喝得少了他不干”,你可不能学。劝酒不是逼酒,劝酒应是散酒,客人不干也不必勉强,否则,盛情一片会因客人的无奈和勉强而变了味,影响宴席的气氛和以后的交往。
不可否认,除了有特殊天赋的人外,大多数人喝多了酒,在酒精的麻醉作用下都会失去常态。所以,酒宜常喝,借此联络感情,却不可多喝,特别是在生意场上,更要注意不要被别人借此揩油。而在上司面前,更是万万不能喝醉,让自己丑态百出,影响上司对你的评价。
4.人情纠缠最复杂的地方
应酬场是涉及人情最复杂的地方,你一定要懂人情,善于驾驭人情,该说什么,该怎么去说,都要仔细掂量,用心琢磨。
有心机的人,在交际场应酬中游刃有余。有的人无论多么陌生,有心机的人都能一见如故;有的人无论新交旧识,无心机的人总是落落寡欢,如此不同,真有如天壤之别。一见如故的,当然大家都欢迎他,而使他成为交际场中的重心。相反地,大家当然不会和他建立亲热的关系。
有心机的人,绝不肯单和同一个人讲话,他们一定能够周旋于大众之间,而且和每个人都有相当的接触,绝不会对某甲特别亲热,而对某乙特别冷淡;有心机的人,绝不会用一个方式,与每个人接触,他们对于每个人,一定各有一种说法,或者追述故事,或者触景生情,或者谈偶发事件,或者谈朋友近况,或者谈生意经略,或者谈国家大事,或者谈某种学问,或者谈某种艺术,或者谈业余生活,或者谈茶经茗道,或者谈金石书画,或者谈评剧京腔,或者谈稗官野史,或者谈本地风光,或者谈对方的近况,或者谈对方的著作。他们谈话的资料,有新有旧,有浅有深,有俗有雅,有远有近,各随对方的生活情形而定:对于新人,不讲旧话;对于旧人,不说新话;对于浅人,不讲深义;对于深人,不说俗论;对于俗人,不讲雅事;对于雅人,不说俗情。他们所说的话,都不是自己要说的话,而是对方要说的话。说话的目的,不在炫耀自己的长处,而在引起对方的热情。
说多少话,不能只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而要配合对方的兴趣,说得对方兴致勃勃,便可趁机中止,且要留一点余味不尽的感觉。说话最忌唠叨不休,使得对方讨厌,所以真正会说话的人,绝不以多话见长,而以句句配合对方兴趣为长。
如果大家围坐一桌,谈笑风生,有的人往往好出风头,抢说话的机会,表现自己的能言善辩,在这种交际场所,用这种竞胜的方法,给大家的印象未必很好,因为这时所说的话也许因为多言而有缺失,使人可以窥视到你内涵的深浅,不如多听别人说话,随时表示会心的微笑,反而好些。而且对于每个人的说话,都要凝神倾听,中间不妨用简洁的语句表示你的见解,这种淡合微中的方法,比竞胜方式要高明得多呢!
王君在某次宴会席上,很少发言,始终抱着谦恭安静的态度。席中某位客人,学有深度,反而因此特别注意王君,认为他是全桌中最杰出的人才。事后那位询问主人,才获得王君的底细,便去和他相交,商讨某种学问,结果欣然成为知音故人。可见以静取胜,也是一法。
但是呆板、拘谨、严肃、轻佻、锋利、狂放、粗野、鄙夷、卑怯、傲慢等种种态度在交际应酬中都是要不得的,这些都足以引起对方不快。若自知自己偏于呆板,就要特别活泼些,偏于拘谨,就要特别大方些。交际场好比舞台,你是在扮演一个角色,不能太表露你的真性情,这叫心机。
5.应酬中的礼节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