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我的父亲邓小平:戎马生涯
2553200000060

第60章 决战之前(2)

共产党方面:刘邓野战军主力,陈谢集团,华野陈(士榘)唐(亮)兵团,三大作战集团共五十个旅三十五万人,由刘邓统一指挥,准备在淮河、汉水、陇海路和津浦路之间机动,打中等规模的歼灭战。(华野粟裕另有任用)。以上布局,总的战略指导思想,是继续大量歼敌,粉碎国民党的中原防御体系。

为了加强中原地区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

一.加强中原局,由邓小平任第一书记,陈毅为第二书记;

二.建立中原军区,刘伯承为司令员,陈毅为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为第二副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下辖七个军区;

三.将刘邓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改名为中原野战军,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九、第十一等七个纵队,并负责指挥华东野战军的陈唐兵团。

刘邓野战军由此更名为中原野战军,简称中野。在中原地区,国共双方都已布好阵局。

逐鹿中原,犹未结束。

毛泽东指挥的军队,在中原地区,开始了有步骤、有计划的,甚至是有节奏的军事行动。

1948年2月,刘邓转出大别山后,进入淮河以北进行休整。

3月,陈谢、陈唐两兵团发起进攻,一举夺下河南大城市洛阳,同时掩护了刘邓的休整。

5月2日,陈赓指挥中野二、四纵及华野十纵,发起宛西战役,歼敌二万一千余人,解放县城九座。

此时,粟裕兵团休整完毕,中央令其加入中原战场。

5月22日,为钳制敌张轸部,保障粟兵团南下,刘邓中野发起宛东战役,东西集团各由陈锡联、陈赓指挥。是役用不到十日的时间,歼敌一万余人,俘虏张轸手下之少将三名。

在中原,蒋军有三大机动兵团,即南阳的张轸,驻马店的胡琏,鲁西南的邱清泉。

华野进入鲁西南,找准的对手就是邱清泉的第五军。

6月17日,我军发起豫东作战。华野打击邱清泉,中野负责阻击胡琏、张轸部北援邱清泉。至7月6日,华野歼灭邱清泉部等敌军九万余人。中野三次阻击作战,亦歼敌七千。

此役后,华野转移休整,刘邓中野决心于7月2日发起襄樊战役。

这时,仗,已经由北向南,打到汉水边上来了。

7月16日襄樊战役结束,刘邓野战军歼敌二万一千人,解放了襄阳、樊城等城镇,控制了汉水中段,并活捉了国民党的大特务头子康泽。

1948年1月至7月,在中原战场上,我中野、华野两支劲旅,相互配合,运转作战,共歼敌二十万人以上,解放了洛阳、开封、襄樊等重要城镇。

国民党军在淮河、汉水以北的防御体系至此已被彻底粉碎。

中原解放区,已拥有人口三千万,人力、物力、财力都大为加强。

父亲曾经自豪地对我们说过:“从大别山出来以后,二野就削弱了。二野本来武器就差,好不容易从敌人手里夺来的重武器,过黄泛区时也丢掉了。二野兵力小,还分了两摊,刘邓一摊,陈赓一摊。主体四个纵队都削弱了,有三个纵队每个只有两个旅。不过,我们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斗志。淮海战役前,打了一些小仗,取得了胜利。我们没有丧失过机会,该打的都打了。这时,中原三足鼎立,东北取得了胜利,西北也稳住了脚,对全国的鼓舞很大。总的形势是好的。”

正如父亲所说,到了解放战争的第二年结束的时候,也就是到了1948年6、7月间,总的形势的确是好的,而且不是小好,是大好。

共产党的军队,在西北,四个月歼敌五万三千;在苏北,四个月歼敌二万五千;在华北,几次战役歼敌十四万人;在东北,九十天歼敌十五万六千余人,连克四平、吉林、营口等战略要点。

在解放战争的第二年里,共产党共歼国民党正规军九十四个旅,一百五十二万余人,毙俘敌将级军官一百七十四名,解放人口三千七百万,收复和解放国土十五万五千六百平方公里,攻克城镇一百六十四座。

共产党控制的地区扩展到二百三十五万平方公里,城市五百七十九座,人口一亿六千八百万。人民解放军已发展到二百八十万人。

国民党军队,除兵力损失一百五十二万人以外,其正规军均被分别钳制在东北、西北、华北、中原、华东战场上,其中大部分只能扼守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已丧失了机动作战的能力。

在蒋管区,国民党政府的财政经济已陷入空前危机,巨额财政赤字不断上升,恶性通货膨胀已如洪水猛兽,货币连连贬值,物价日日飞涨,连制币工厂都已赶印不出当日所需钞票。

蒋介石军事上失利,经济上失败。他心情不好,脾气也不好。他自我哀叹道:“国军处处受制,着着失败。”

在中国,参与政治运筹的,不只是中国的国共两家,还有美国呢。

美国政府对中国发生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给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写信,他说:“局势的恶化已经进展到接近崩溃的地步。”

美国政府不愿意共产党夺取胜利,因此照旧继续支持国民党打内战。但是,美国政府对于蒋介石的无能又深怀不满,于是便暗中支持原桂系的李宗仁逼蒋下台。美国的目的,是在中国另找一个代理人,以挽回沮丧之局面。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势力大幅度上升,于是乎,它便以为,在世界上,它想做什么就可以做到什么。其实,它不知道,在中国,时至今日,任你用武器金钱支持也好,任你用走马换将的阴谋也好,对局势的发展,都没有用了。

想逆人民的愿望而行者,想逆天之大道而行者,不论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你是何等地为此而费尽心机,最终的结果,都只会随着无可挽回的失败,而凭添白发几许、皱纹数道……

1948年7月,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

这时,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已由1946年的3.14∶1,变为1.3∶1。

对国共双方来说,这个第三年,无论如何都是最关键的一年。

国共双方都各自召开会议研究战争局势与战略问题。

国民党开的是“军事检讨会”。

共产党开的是政治局会议。

蒋介石召开的检讨会,是在南京巍峨的高楼大厦中举行的。

毛泽东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是在河北省建屏县一个叫西柏坡的小山村里的土房子里进行的。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机构,是于1948年3月底东渡黄河,4、5月间到达西柏坡的。

西柏坡,这个太行山山脚下的小山村,一下子变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首府”。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各解放区党和军队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父亲于7月下旬动身,从河南宝丰县的驻地出发,去参加西柏坡会议。他不是政治局委员,但是中原局第一书记。

父亲告别了刘伯承,乘上一辆从敌军手中缴获的美国军用吉普车,向洛阳方向驰去。他带了一点礼物给中央的同志们,是灵芝草和水晶石。这两样东西并不稀罕,但却是从敌人那里得来的战利品,是有纪念意义的。

过临汝,父亲没有停车吃早饭。

过龙门石窟,他没有去观赏那举世闻名的古代艺术。

过伊水,他站在那缓缓流淌着的河水边,一直看着大卡车把他乘坐的小吉普车拉过河去。

过洛阳外的关帝冢,他没有下车前去拜扫。

过汉光武帝刘秀的埋葬地,他更没有去凭吊的意思。

一路上,几天的时间,每到一地,他总是找当地的人谈工作。到了作战地区,白天有敌机不能走就改成晚上走。大路被破坏了,他也绝不绕路,硬是颠簸着从凸凹不平的道路上直线而去。几天之中,他一直未敢稍事停留。

他的心是急切的,因为他知道,他要去参加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一个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会议。

西柏坡会议,的确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会议提出了全党的战略任务:建设一支五百万的人民解放军,从1946年7月算起,总共用大约五年的时间,歼敌正规军五百个旅(师)左右,从根本上打倒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会议指出:现在战争进入第三年,这是五年胜利中关键的一年。军事上要继续发展外线进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并准备打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会战。解放军仍应全部在长江以北、华北和东北作战,全国的重心在中原。

会议号召:要敢于打前所未有的大仗,敢于同敌人的强大兵团作战,敢于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夺取全国的胜利!

会议同时提出,在政治上,成立全国性的中央政府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准备于1949年内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人民的国家和中央政府。

毛泽东的决策,总是果断而又及时。

毛泽东的判断,总是先人而又准确。

毛泽东的胆略,总是那么超乎常人。

在抗战最艰苦的年代,他就预言抗战必胜;在国民党占有绝对强大优势的时候,他就抱有必胜的信心;在我军力量还大大弱于敌军的时候,他就下令进行战略反攻,在我力量还未大到足以超过敌人时,他就决心进行战略大决战!

共产党和国民党在中华大地上的战略大决战,就这样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