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我的父亲邓小平:戎马生涯
2553200000053

第53章 全面内战的爆发(2)

西路敌军大摇大摆地进入了我军预先设好的战场。我军集中以四倍于敌的兵力,包围了敌军整编第三师。敌军指挥刘峙急令其他四个师从两个方面实行增援。在我军重击下,敌被围之第三师向南突围,我军全线出击,将其迅速全歼。敌援军一看增援无望,即行撤退,我军迅速转移兵力,又歼援敌一部于撤退途中。

9月8日,定陶战役结束。我军以伤亡三千五百人的代价,歼敌四个旅约一万七千人,俘虏敌整编第三师中将师长赵锡田。

这一仗,连同我军在苏中的胜利,扭转了整个共产党解放区南方战线的严重局势。

这一仗,打得国民党郑州绥署主任、蒋介石心腹大将刘峙被撤职。

毛泽东致电刘邓:庆祝你们歼灭第三师的大胜利,望传令全军嘉奖。

攻克定陶一仗,打得十分勇猛,但是,由于居功情绪滋长,个别部队纪律有些松弛。邓小平治军,向以严格著称。战后,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到会的各级干部均满面春风,没想到,邓政委却开门见山地说:“今天开会不握手!省得打几个胜仗就握手言欢。”

这个“不握手”的会议,邓小平治军的作风,使与会者至今难忘。

连打两仗,都是胜仗,都是大胜仗,但自内战开始两个多月以来,部队连续作战,确实疲劳了。

部队需要休整,需要补充,但敌人不允许。

定陶战役刚刚结束,国民党以其主力新五军和整编第十一师向定陶、菏泽发起进攻。为避其主力,我军撤出菏泽,主力转入以北的巨野西南休整。

敌军得寸进尺,决心不让我军得以休整,于10月初进犯巨野地区。为阻止敌军继续前进,刘邓决定于10月3日开始进行巨野战役。

在巨野,我军的对手是全副美械、战斗力很强的国民党军主力军新五军。双方激战四日,毙伤敌人五千人,但我军亦伤亡四千余人,双方打成僵持局面。我军为避免被动,停止了进攻。

此役,是刘邓野战军首次与敌军强手较量,虽获小胜,达到了阻止敌军进攻的目的,但亦有经验教训。

刘伯承是共产党军中的大军事家,被人称为“常胜将军”。其精于宏观战略,智于战役战术,为举世公认。但他从来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善于总结利弊长弱。这一点上,他与邓小平的作风是完全一致的。

刘邓对巨野战役认真地作了总结,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利弊得失,总结了经验教训。

总结后,刘邓向中央报告说:“我们正准备大踏步的机动,哪里有机会就到哪里打!”

敌人真是不让我军有一丝一毫的喘息。10月中,敌整编第二十七军军长王敬久率部又向我军扑来。

此次,刘邓决定撇开敌主力王敬久,而寻机进攻从郑州来的孙震的部队。

10月29日,我军在山东巨野西北发起鄄城战役。我军撇开强敌,集中四倍于敌的兵力,突然向敌孙震部实施包围和进攻。

10月31日战役结束。

我军全歼敌军九千余人,生俘敌旅长刘广信,缴获美制榴弹炮八门、山炮七门、迫击炮三十七门、小炮九十五门、轻机枪二百零八挺。这一战,不仅歼灭了敌人有生力量,阻止了敌人的进攻势头,而且在武器装备上大有收获。真好比大大地美餐了一番,顿使部队如虎添翼。

仗,打了三个了,刘邓野战军主动出击,机动灵活地寻歼敌军,共歼敌十个旅五万余人。这个胜利是在敌强我弱的兵力对比下取得的。我区虽有十七座城镇为敌所占,但敌人兵力分散,攻势开始下降。我军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主要在运动战中求得歼灭敌军有生力量,已初步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

与刘邓在河南山东战场的作战相呼应,陈赓部在晋南连续取得闻(喜)夏(县)、同蒲、临(汾)浮(山)诸战役的胜利,三个月歼敌五万余人。

在其他战场,晋绥的贺龙、晋察冀的聂荣臻所率部队,亦歼敌三万八千余人。

毛泽东于1946年10月1日发出了《三个月的总结》。

中央指出:三个月来,我军共歼灭国民党军二十五个旅,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唯一正确的作战方法,今后必须继续坚持此种作战方法,在三个月内,再歼敌二十五个旅左右(即平均每月歼敌八个旅左右),这是改变敌我形势的关键。

刘邓野战军经过四个月的战斗,军队已从二十七万人增加到三十一万人,民兵由六十万人增加到七十四万人,武器装备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奉送”而得到改善,进行大规模运动战也更具经验,全军士气高涨。晋冀鲁豫解放区全区三分之二的地区、二百万人口进行了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翻身农民支援战争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1946年11月,刘邓作出决定,全区要在三四个月的时间内,再消灭敌军六七个旅。

杨国宇当时写道:“刘邓干事,完全是预算好了,才决心干。刘邓他俩向军委报告冀鲁豫战场形势时,提出今后三四个月歼敌六七个旅的计划。没有十分把握他们是不会这样写电报的。”

11月4日,邓小平向全区部队号召:再打几个大胜仗。

在河北、河南、山东的这一片大地上,国民党也正在调兵遣将,刘汝明集团、孙震集团、王敬久集团,加上王仲廉、孙连仲,已分头部署,各有作战计划,要奔邢台、取邯郸、打通平汉线。

刘邓野战军于11月18日在平汉线以东发起滑县战役,用四天五夜,歼敌一万二千人,吸引了王敬久、王仲廉两集团各一部从东、西来援,打乱了敌军北进打通平汉线的计划。

而这次战役所使用的战术是极妙的,刘伯承诙谐地说:“我们打法也怪,我们不理会那些伸出来的手,我们从他们的手边擦过,穿过他们的小据点,一下子抱住他们的腰,猛虎掏心,打他的根。”

此役后,我华东野战军在宿迁附近获歼敌五万的大胜。

为了继续实现打通平汉路的计划,敌军王敬久、王仲廉、孙震、刘汝明部共九个旅五万余人,从滑县并肩北犯,气势汹汹。

根据中央指示,刘邓大军决心不顾敌军对我腹地之进犯,实行敌进我进,以主力大踏步前进,向敌后方徐州西北地区实施进攻。

1946年12月30日到1947年1月16日,进行了巨(野)金(乡)鱼(台)战役。

此役刘邓发挥了高超的指挥艺术。部队连续行军二十余天,辗转二百余公里,出其不意地攻敌后方,共歼敌军一万六千余,缴获大批武器,收复县城九座,迫使敌军紧急回援,又一次粉碎了敌军打通平汉线的计划。

这一仗,刘邓指挥得好,各部将领们打得也好。

刘邓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写道:“各级首长在一个机动战役意图之下,必须预见情况的演变,因势利导,机断行事,努力达成歼敌任务。上述的战役情况如此演变,各级指挥员一般都能在总的意图上,独立自主抓住战机,向胜利方向扩张战果。尤其在战役最后一段向胜利进展之际,各纵队能从各方面向心集中作战,发挥有余不尽之力,故能获得如是战果。战斗时敌人屡战屡败,其狡如兔,不易捕捉。这要各级指挥员在作战中,不单能从自己方面打如意算盘,守株待兔。而应在注视战机进展中,更以自己积极行动的因素去开展战局,走向歼灭敌人。即如何创造敌人的弱点,如何诱敌前进,如何追求敌人,如何兜击敌人之类。由于机动作战,必须发挥前线指挥员捕捉战机的灵敏性和责任感。而上级指挥员的指挥,预宜以训令(示以任务而不示以手段)方式推出,以便下级机断行事。”

我之所以抄下这一大段纯军事上的报告,主要是想以此说明刘邓的指挥艺术。

取得战役胜利要靠指挥员高明。但单靠个别指挥员高明是远远不够的,能够发挥每一级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一个指战员的勇敢精神和聪明才智,才是最为高明的指挥艺术。

刘邓是如是指挥的。

毛泽东更是如是指挥的。

所以,整个的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是一个充满了集体智慧的,充满了主动积极精神的,是一个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甚至舍自己而求全局的战斗集体。

这种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军队克敌制胜的一大战斗优势。

1946年结束了,全面内战爆发已有半年的时间了。国共之战,也已越打越激烈了。

可是这时局,这战事,却没有按照蒋介石潜心策划的那样去发展,甚至,有一种莫名的兆头,已开始隐藏其中。

1947年的开年,就是在这种气氛中渡过的。

蒋介石急了。

他急派心腹大将陈诚,至郑州、徐州组织“鲁南会战”,调兵五十三个旅三十余万人,向山东南部进攻。

为遵照中央命令,扩大战果和吸引进攻鲁南的敌军主力,刘邓下决心于1947年1月24日进行豫皖边战役,也就是二出陇海战役。

是役,刘邓野战军在陇海路南北两侧的广大地区机动作战。邓小平亲赴杨勇率领的南集团指挥作战。他和部队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行军、打仗、实施战场指挥。解放皖北亳县以后,邓看到当地群众生活饥馑,立即下令开仓济贫,当地群众顿时沸腾。他们说,国军抢人,共军救人……

2月11日,二出陇海胜利结束。刘邓大军收复了陇海路两侧的广大地区,歼敌一万六千余人,取得重大战果。

从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刘邓野战军在冀鲁豫战场,大踏步机动作战,歼敌八个旅,共四万四千余人,收复县城二十五座,放弃县城二十四座,粉碎了敌人打通平汉线的计划,滞留了敌王敬久集团主力,有力地配合了我军在山东、苏北的作战。

全面内战爆发以来,八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这八个月,战争之急迫是出人预料的,战事之紧张是出人预料的,而人民解放军所取得的辉煌战绩,更是出人预料的。

蒋介石曾信誓旦旦地说,三至六个月消灭关内共军。三个月过去了,六个月过去了,八个月过去了,关内共军非但没有被消灭,反而越打越强大了!

到1947年2月,八个月的时间,共产党的军队,共歼灭国民党军七十一万人,总兵力上升到一百六十万人,积累了丰富的进行较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充实了武器装备,还建立了炮兵。

而国民党,不但损失了七十一万军队,还未能实现其野心勃勃的战略计划。在此期间,国民党军占领了解放区的一百零五座城池,但每占一城,平均就要付出损失七千人的代价。同时,每占一城,就是又多背上了一个需要看守的包袱。因此,其用于第一线攻击的兵力,从1946年10月的一百一十七个旅,已下降为八十五个旅。

八个月过去了,经过全面的轮番较量,国民党军队,虽然对于共产党的军队来说,还占有总兵力上的优势,但已经丧失了对解放区实行全面进攻的能力。

基于这种形势,毛泽东说:“必须在今后几个月内再歼蒋军四十至五十个旅,这是决定一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