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见习记者
2549600000018

第18章

对于于之恒来说,2004年4月6日的阳光到达得特别早。

似乎刚闭上眼,就听到了敲门声。打开门一看,是李蒲。

于之恒:“这么早敲门干什么?我刚闭上眼睛。”

李蒲指了指手表;“大哥,都七点二十了,他们都来了,在下面等我们呢。”

于之恒感觉到眼睛和太阳穴都有一点痛,心想,这几天真是太累了!以前在作协编杂志轻松多了,搞新闻工作必须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行,好在自己还吃得消,如果做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记者或伊拉克的战地记者,真不知能否吃得消。

李蒲:“太辛苦了吧,再坚持最后一天吧,我们今晚赶回去。”

于之恒:“没挂关系,我洗涮一下就下去。”转身进卫生间,匆匆洗涮一番,穿好衣服,拿起采访包就往外走。

姜德光与姜许友也没睡好觉,昨天晚上,应该说是凌晨,他俩躺在床上又议论了半天。乡村干部尤其是贫困乡村的干部真不好当啊!他俩在处理镜溪污染这事情上既要考虑党性原则,又要顾及群众利益,真是左右为难。最后,姜德光说:“睡吧。既然干了,就不要瞻前顾后了。贤发老师常说,当年共产党因为打土豪分田地,处处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才送儿送夫去参军去打仗,才夺得江山。现在,五岭县政府不管姜甸村800多人的死活,我们只好豁出去了。反正每个人只有一条命,我不求生的伟大死光荣,但求做人做事问心无愧。现在我们干了,是好,是坏,相信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早餐是在电业局旁边的一家小食店吃的,赵满江具体安排,每人一碗米粉外加一个荷包蛋,还拿了两笼小笼包子。农民就是能吃的,能吃才能干嘛。

吃完早餐后,大家按计划分头行动。姜智新、赵满江、姜克强、姜平原和于之恒为一组,上了面包车,目标是林州市环保局。

市与县有天壤之别,作为原江南方的边陲重镇,林州这几年发展很快,市区面积比一九九0年翻了一倍,达三十平方公里以上。作为一个新兴的生态旅游城市,林州的街道很整洁,绿化也很好,再加上一幢幢高楼大厦,给人的总体感觉挺不错。

由于姜智新等人来林州的机会较少,对林州一些单位的地址不清楚,经过多次打听,找到林州环保时已八点四十了。

林州环保局之所以难找,是因为它藏身于老城区的一个角落,于之恒和姜智新开始找来找去找到了位于开发区与新城区边接处的环保局新址,但是那栋高大的新楼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问装修工人,才知道七月份才交付使用。问环保局原址,有人说在国庆路,有人说在建设路,最后在国庆路的一个集贸市场进去,绕了好几个弯,弯到一个巷尽头,才赫然看见环保局的牌子。

于之恒在离环保局五六十米远的地方下车,吩咐姜克强等人调头,到市场入口对面等,然后,独自走进了林州市环保局。

守门的老头问明来意,说:“局长室在四楼。”

办公楼就在大院门口,是栋六层旧楼,里面宿舍前有个篮球场,虽然逼仄了一点,但环境还是不错。

于之恒径直上了四楼,在四楼走了一圈,但见局长室、书记室、纪检室和两个副局室大门紧闭,只有一个副局长室的门敞开着,一位四十出头的副局长正在与一位年纪相仿的妇女进行交谈。

于之恒见他们谈得正热乎,不忍打岔,便下到三楼办公室找办公室主任。

主任一听来意说:“我们龚局长到市政府开会去了,王副局长和廖副局长也出去了,只有张副局长在家,你自己上去找他吧。”

于之恒想起昨天在五岭的采访经过,心想:市县两级环保局竟如此相似,总是找不到一把手。

重新上到四楼,来到那间敞开的副局长室门口,于之恒敲了敲门板。里面的男人问:“什么事?”

于之恒掏出介绍信,走上前去说:“局长,你好!我是原江经济报社记者,现在想就五岭镜溪污染一事采访你一下,好吗?”

副局长瞄了一眼介绍信:“镜溪污染的事由五岭县局具体在抓,你去县里采访县局的熊局长吧。”

于之恒:“我昨天已采访了县局及县领导,现在想到你这里求实一下几问题并了解一下市局的看法。”

副局长沉思了一下,说:“本来我可以接受你的采访,但是从去年开始,市委办和市委宣传部联合下文明确规定,凡是有记者来采访,必须要到市委宣传部外室办去办手续并有外室办的人陪同,我们才接受采访。你有手续吗?”

于之恒:“没有。”

副局长:“那就对不起了。”

于之恒:“请问你上午出去吗?”

副局长:“说不定,也许不出去。”

于之恒:“我这就去外宣办,等会儿回米找你。”

副局长:“好吧。”

于之恒迅速下楼,走出巷子,走出市场,跑到马路对面找到姜智新等人,向他们讲了对方要市外宣办的人带着来。

姜平原一听,说:“这分明是刁难!”

姜智新:“于记者,你有什么办法。”

赵满江:“现在已是打草惊蛇了,外宣办的人陪不陪你来,还很难说呢。”

于之恒:“按道理,外宣办的人不敢刁难我,只是我去不太方便。”

姜平原:“怎么呢?”

于之恒:“去年9月我在作协主编《葱绿林州》一书时,曾下来采访过,你们林州外室办主任马少华对我们十分客气,说愿意跟我们这些作家交朋友,并跟我喝了两大杯五粮液。去年是为林州去正面宣传,写拍马屁的文章,往他们脸上贴金,马少华当然高兴啦,今天,我要为揭林州的疤去找他,只怕好尴尬。”

姜克强:“于记者,你干脆送佛送到西好事做到底算了,既然来了就帮我们这一次,我们姜甸村800多村民会永远感激你的。”

姜智新:“是啊,于记者,你一定要帮忙才行。”

于之恒:“你们村是从支书、村长以及你们这些干部到全体村民都舍得拚了,我当然也要尽一份心意了。走,去市委!”

二十分钟左右,面包车抵达林州市委大门旁边。于之恒跳下车,嘱附姜智新等将车开前一点等待,自己大摇大摆地走进了中共林州市委大院。

林州市委大院位于林州市著名风景区金鸡岭下,可谓老城区的边缘。这里以前是中共林州地委和林州地区行政公署的办公地,环境比较优美,到处鸟语花香绿树掩映,建筑大多是一些三层楼的旧式楼房和两层楼的木楼宿舍。七十年代末行暑迁了出去另址办公,地委就拆了部分老宿舍,盖了几栋五层楼的新宿舍。九五年地改市这后,市委新建了一栋三层楼的常委楼和一个会堂,并对另外几栋旧办公楼进行改建和装修,因此,除了进门右边的宿营舍区老远能看见房子露出在树梢以外,办公区的房子是难以看到的。于之恒去年编《葱绿林州》一书第一次进来时,若非看见门口有武警站岗,还以为进了公园呢。

在市县党政部门值班的武警,比起在省委省政府大门口值班的武警来说,警惕性就差多了。于之恒在省政府大院上班,开始那一个月每天都被轮流值班的那几个武警能从数千进出者中能够认出他这个陌生者。而现在,自已大摇大摆走进林州市委大院,这里的两名武警居然问都没问他一声。

去年9月下来采访时,于之恒与同事就住在市委大院内的林州迎宾馆。在为期一周的采访中,于之恒多次进出市委大院,晚上还和同事出去宵夜,所以对市委大院的情况比较熟悉。

进了大门,绕过花坛,于之恒往左边的大道径直走去,走了一百多米之后才到二办公楼。二办公楼是一栋中间大楼梯上到半层再分两边上楼的旧楼。于之恒记得一楼是市委办和接待处,二楼左边是纪委和监察局,右边是政法委,三楼左边是组织部,右边是宣传部。

于之恒来到三楼右边的第二间市外宣办。外宣办主任马少华正在与宣传干事何军谈话,他们的桌子靠窗对设,外面还横摆着一张桌子。

马少华坐在桌前正斜对办公室门,他见于之恒走进来,立即认出来了。他站起走过来伸出手:“哎哟!我们的于大作家,我的好兄弟,今天什么风将你吹来了?”

于忆恒跟他握手:“你看今天吹的什么风?”

马少华:“今天吹的是东南风,省城在北方,只有刮北风时你方可能来呀。”转身向何军:“何军,帮忙倒一杯水。”

何军也认识于之忙,起身去饮水机前倒水。

马少会又说:“半年不见,你好象发福了。”

于之恒:“我是自己开伙做饭,又不像你们整天可以吃喝共产党的,怎么会发福呢?”

马少华:“别说得那么难听,什么吃喝共产党的,我们吃喝也是工作需要嘛!你今天来有何贵干?今晚走不走?不走,我陪你喝两杯。《葱绿林州》出来之后,我们市委许多人都说你的那篇文章写得很好,书也编得好,因为工作忙,我一直未跟你联系,你也不来个电话,今天我们要好好谢谢你这个执行主编呢。”

于之恒:“我是来找你帮忙的。”

马少华:“说,帮什么忙?只要老哥能办到的决不推诿。”

于之恒:“我现在已不在作协了,到了原江经济报。这次下来是想调查一下你们五岭县三十三湾采矿造成镜溪流域严重污染的事,我刚才去了市环保局,局长说接受采访要经你们外宣办批准,想请你帮个忙。”

马少华一听,吃惊不已,他包着于之恒转了一圈,说:“我说兄弟,在作协干得好好的跑到经济报去干什么?原江经济报,不就是省政府信息中心办的嘛!报纸质量差得要命,后来拉广告的人特别多。我马某人最反感的就是你们经济报的一些人打着省政府的招牌下来搞钱。”

于之恒:“我不是来拉广告的,是采访。”

马少华:“我知道。不过,我先跟你说清楚,你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方向。采访没关系,但要为林州作正面宣传,如果你搞负面报道,搞到我这个外宣办主任下不了台,不但没有给你酒喝,我们连兄弟也做不成了。”

于之恒心想:看来,这次采访是要得罪这位朋友了。口上却说:“你放心,我会作理性而客观的报道。”

马少华:“我不管你怎么报道,反正只有一点,莫给老哥添乱。你要办手续,具体找小江,来我带你去找他。”

马少华将于之恒带到对面办公室,对一个正在低头写稿的小伙子说:“小江,这是省城的于作家,原来帮我们编书的,现在到了经济报,他要采访市环保局,你帮他办理一下手续。”

马少华话未说完,对面何军喊:“马主任,舒部长等楼下等你呢。”

马少华拍了拍于之恒的肩:“兄弟,你好自为之。我有事,先走了。”

于之恒一听,心想:麻烦来了,我只不过例公事下来采访,他们拿我当贼防了。

小江放下笔,给于之恒倒了一杯水,并请他坐。于之恒:“谢谢。”

小江:“你已下来好几天了吧?星期天去了三十三湾、昨天白天在五岭,晚上赶到林州,住在电业宾馆,对吗?”

于之恒一听,惊骇万分:天啊!自己的一举一动他们是如此清楚,好像有人一直在暗处盯着自己。唉,现在的官员如此怕媒体,对付我这个见习记者花这么多心思,如果将这种态度和精力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上,那么天下苍生有幸了!

小江见于之恒未吭声,继续说:“其实,你不必亲自来,打个电话来就行了。”说完,掏出市委办编的小小电话簿拨通了市环保局局长龚海潮的电话。

小江:“龚局长吗?我是外宣办小江,你在局里吗?不在?有个记者来采访,您知道吗?不知道?那么哪位副局长在局里?哦,张局长在,那我打他的电话。”

小江又拨通了市环保局副局长张仁重的电话:“张局长吗?我是外宣办小江,刚才是不是有位原江经济报的记者来找过你?对,他现在在我这里。这样吧,你可以接受他的采访,反正按我们和市委办下的文件执行就好了。那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你自己把握分寸,宣传部知道这事就可以了。好的,就这样,再见。”

小江挂了电话,对于之恒说:“你现在可以去找他了。”

于之恒心想:这就是所谓的手续?搞了半天,不用盖章写字条,只需外宣办的小喽啰打个电话?咳,真他妈的官僚!

但是,他嘴上却说:“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