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见习记者
2549600000010

第10章

环保局会议室。

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已经开了空调倒了茶并上了水果。

钟湘请于之恒在长条形桌子的上方坐下,自己和副局长李铮、办公室主任冯少杰及自己的老上司原局长兼党委书记曾汉民分两组坐在于之恒的两边。

于之恒心想:这就是李蒲说的把我当做领导来对待了吧。

钟湘为于之恒作了引介之后,说:“曾局长一直在抓镜溪污染的治理工作并常驻姜甸村,于记者所有的提问就由曾局长来回答,我们三个作补充。”

李铮和冯少杰都说:“是,是,是。”

于之恒一听由曾汉民答问,心中不禁一喜:姜智新和赵满江等人都说曾局长是个大好人,看来这次采访比较顺利了。于是准备提问。忽闻手机一响,有信息到。他说了一声:“对不起!”打开手机一看,是章彦发来的,内容是:

进展如何?据内线消息,环保局长熊金亮正在和金穗县的环保局长一起开会,对方要求五岭县赔偿呢,这说明三十三湾采选矿所造成的污染已十分严重,你务必想法从他们口中套出我们想要的东西来。

于之恒最讨厌章彦这种命令式的口吻,因此,他复了一条短信:

知道了,我正在采访,请勿打扰!

之后,重新按下采访机,开始正式提问。

于之恒:“曾局长,刚才钟书记已作了介绍,那么我就直奔主题了。请问,据您所掌握的资料,目前三十三湾有多少矿藏开采点?从业人数有多少?”

曾汉民:“目前还有26家企业,每家企业的工人大约五六十人。”

于之恒心中暗笑:撒谎!自己昨天上三十三湾拍照,只走了四五个湾就发现不下百余个矿点。既而心中生疑:姜智新他们说曾局长是个帮老百姓的好人,怎么我见了觉得有些名不副实呢?

于之恒不动声色,一边记录一边继续问:“这26家采矿企业中,有多少家是在你们环保局办过审批手续的?”

曾汉民:“全部办过,都有许可证的。”

于之恒:“照您所言,目前三十三湾只有一千多人在采矿,与我掌握的两万多人相距甚远。一千多人怎么会造成那么严重的污染?”

冯少杰插嘴:“于记者,你所说的两万多人是农民告诉你的吧?”

于之恒不吭声,未置是否。

冯少杰:“口说无凭,眼见为实。你不能听信老百姓的一面之词。”

曾汉民见冯少杰插嘴,心中暗自叫好。因为冯少杰十分投机,已变成熊金亮的心腹。如果自己言多失误,他肯定会告诉熊金亮,让他来挡一挡,自己可以松口气。

于之恒冷冷地说:“冯主任,你怎么知道我没去三十三湾现场?我们搞新闻工作,一向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凭空捏造的。”说完,不再理冯少杰,继续问曾汉民:“曾局长,县里对镜溪的整治工作是什么时间开始的?”

曾汉民:“大约是九八年底九九年初。”

于之恒:“县里和局里做了那些具体工作?”

曾汉民:“必须承认,五岭县近几年的有色开采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我们局里从九九年春节过后开始重点跟踪镜溪的污染状况,并多次请示县委县政府加大治理力度。县委县政府对此也十分重视,二OOO年,我们从省里请来了省有色金属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实地研究了具体情况,结合县里的财政状况,制订了治理可行性方案。大家认为,五岭的有色开采始于明朝滥于今日,其中有不少历史遗留的问题,因此治理要分几步走。首先,我们大力整顿了采选矿。从九八年开始,每年抓几次。尤其是去年5.16事件之后,我们的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采矿企业从40多家下降到26家。其次,我们规范了现存的有证采矿。三十三湾地势陡峭,无法搞尾砂坝,我们就搞了一些堆放场,对废石进行指定堆放,以免山洪爆发将废石冲进河道酿成淤塞。同时,对废弃的矿眼进行回填,这样就减轻了镜溪的压力。再次,由于河床抬高,对姜甸村、桃花村、李塘村一带的农民构成了威胁,为了确保这几个村老百姓的安全,县里最近投资200万元作了一些整治。比如镜溪姜甸村一带的拦砂坝长1230米,基础宽5米,高8米,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生一起因河道拦砂坝决堤危及百姓安全。”

于之恒:“我这两天反复看了现场,据我所知,姜甸村一带的拦砂坝有的地方最上面宽不足一米,而且只有一层薄薄的片石,用水泥浆勾了缝。远看很壮观,近看又令人担心不已。因为现在的坝越来越高,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以后加高加固都十分困难。”

冯少杰:“我们会有办法解决的。”

于之恒:“你们现在的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一旦发生意外,就会后悔莫及。”

话刚落,手机响了。于之恒对大家说了一声:“对不起,我接个电话。”

一听,是跟他实习的黄琳打来的。

黄琳:“于老师啊,你安排我做的两个专题都做好了,《汽车尾气污染》一文5600字,两幅照片;《农资价格吸引农民眼球》一文4900字,三幅照片。”

于之恒:“知道了。第一个标题可能要再斟酌一下,我正在五岭采访,这样吧,你先将稿子交给采编中心的徐主任,让她把把关,留着备用。还有,你代我催一下晏伯武,看看他的稿子落实得怎样了,要他发短信给我就可以了。”

关了电话,于之恒继续问:“你们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曾汉民:“县里也知道姜甸村的情况十分紧迫,因此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对姜甸村老村即151户533人建筑面积1760平方米实行整体搬迁。方案已经做出来了,整个工程投资预算1100万,去年已投入新村建设用地31万,加上其他项目已累计投入了90万元。”

于之恒狐疑地:“可是,我走遍了姜甸村只看见推土机推了一条路和一块两个篮球场大小的地,就这些已花了31万?比金沙的造价还高呀!”

曾汉民:“县里有个专门治理环境污染的综合指挥部,由何西华副书记和常务副县长蔡兴武、副县长魏皓明同志挂帅,建设局、水利局、农业局、环保局、国土局等单位派员组成,大家既分工又合作。镜溪这边有十多个人,在综合指挥部设有办公室,还有驻姜甸村工作小组,我只是其中一员,也不是项目负责人,所以只知道大概情况而不知道所有细节。”

于之恒紧追不舍:“请问,这1100万怎样使用?是否包括工作小组所有人员的奖金和各种补贴?因为现在建筑行业都流行这么一句话:每一个工程后面都有好几个贪官,每一个项目的实际造价只有预算的一半,另一半是公关消费款。”

听到这里,在座的人都不敢小觑于之恒了。

曾汉民赶紧解释:“这1100万是专用款,一部分用作新村征地建房,另一部分用来恢复耕地。没有人敢挪用。”

于之恒:“水都污染了,即使另垦田地,老百姓又如何耕种?”

钟湘:“水利部门对此作了专题研究,他们认为姜甸村具有另辟灌溉的条件。”

于之恒:“就算解决了新垦田地的灌溉问题,那么,姜甸村几百人的饮水问题又如何解决?我前天在现场看到村民靠竹管从山上引天河水(雨水)下来,那水不大,很多人在排队等水呀!那场景哪里像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社会?简直就像电影上苦难的旧社会镜头。”

曾汉民:“我一直在那里蹲点,这个情况我也很清楚,姜甸村的老百姓饮水确实困难。本来穿村而过的镜溪分支旁有一口古井,现在也被污染了。不过,今年县里已下决心,下半年投资50万元,从十六公里外的白洞水库接引水下来。”

于之恒:“大家都知道阳光、空气和水,是一切生物生命的基本生存要素。我在姜甸村呆了两天,老远就能闻到尾砂和废水里散发出来的废气。当地老百姓说这两天还是雨天,那点气味算好的了,天晴时废气味更浓。莫说姜甸村的尾砂废气,就是街头的汽车尾气,人闻久了也受不了,也有害于身体。俗话说,将心比心。请问,县环保局对姜甸村一带的农民长期遭受废气的无形伤害又如何处置?”

曾汉民一时瞠目结舌。

李铮马上补救:“那里的空气容量挺大的,再说空气是流动的。我们分析过,姜甸村移民新村的绿化规划很好,老村迁移之后,这个问题可以得到缓解。”

于之恒见状,心中一笑。他觉得自己一个人提问,对方四个人来回答,真有点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味道,这种采访颇有乐趣。因此,他决定打破常规采访方式,实行跳跃式提问,倒要看看他们怎样应对。

心随意转,意到话成。于之恒接连问了一大串断断续续好象比较混乱的问题。

“请问镜溪的治理目标是什么?”

“姜甸村的五保户姜大斗你熟悉吗?”

“驻村工作组有几个人?来自哪些部门?谁为头?何时正式驻村?已做了哪些工作?”

“你长期驻村, 不想念老婆孩子吗?”

“五岭有哪些土特产?”

“书记和县长到过姜甸村吗?”

“尾砂里还有大量可利用的其它矿石,是否继续筛选?”

“环保局与冶金局的关系如何?”

“现在市场上的锌和钨的价格是多少?”

“你们知道姜甸村有多少孩子因贫穷而辍学?”

“建移民新村和引水、垦田地,是否会毁坏森林?”

“现在五岭县的领导班子最关心问题的是什么?你们环保局呢?”

“对于饥饿者来说,米值钱还是钨锌矿产品值钱?”

“农民没田地了,政府有没有补偿?”“五岭出了哪些历史名人?”

“环保局向县政府提了哪些治理意见?”

“五岭还有生猪出口到广东吗?”

“环保局怎样向三十三湾的采选矿企业收取排污费的?”

“听说长春电影制片厂马上有一班子人来五岭拍电影,是真的吗?”

“宋祖英来五岭演出过吗?”

“听说姜甸村的儿童有不少是血铅中毒,是吗?”

…………

于之恒的提问,显得无序而随意,仔细一想,又显得有些刁钻。曾汉民和钟湘曾多次接受过市县媒体的采访,每次提问记者都是按事先拟好的提纲进行,所以他们的回答也是从容不迫和准确切题的。曾汉民甚至觉得,许多记者的采访都是公式化的,说轻一点,好对付;说重一点,双方都不要什么水平。可是今天,这个原江经济报的见习记者这个于之恒,看似漫不经心的提问,却弄得四个人的思维好象断了线的风筝不知飘向何处,以致洋相百出。

就在曾汉民让钟湘、李铮、冯少杰三人应答,自己想梳理一下思绪时,于之恒忽然叫他了:“曾局长,你最近三四年到过三十三湾吗?”

曾汉民:“作为局长,我经常上去调查。”

于之恒:“三十三湾,多好听的名字,那里的风景一定不错吧。”

曾汉民:“以前是不错,现在已变得千疮百孔遍体鳞伤了。”

于之恒:“哦?有人说三十三湾是天上的街市热闹非凡,那里的人很多吗?”

李铮插嘴:“还真热闹呢,比县城差比其他乡镇好。”

冯少杰也忘不了自我表现,一句话脱口而出:“我到现在只上去过一次,那里的棚子一个连一个,像国家一个重点项目的工地。”

于之恒:“是吗?大概有多少人呀?”

钟湘咳了一声嗽,示意冯少杰别乱讲,但是被于之恒一系列提问搞乱了思路的冯少杰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他应声回答:“我去年八月和熊局长上去时,他们说只有一万八千人,还说高峰期差不多有四五万呢。”

于之恒满意地点了点头:“曾局长,一万八千人的队伍就浓缩在二十六个采选矿企业?”

至此,众人才明白上了于之恒的当。其他三人尤其是冯少杰心中暗自叫苦,曾汉民心中却高兴不已,因为他借冯少杰之口告诉了于之恒三十三湾采选矿的现状。不过,对方正在问自己,自己又不好回避,只得硬起头皮解释:“我开始说的没错呀!我说的是有证开采的企业,但不包括非法开采企业。对于合法开采,我们检查了他们的排污,都是达标排放的。对于非法开采,我们的态度是鲜明的,那就是坚决予以打击。问题是,每次整顿时有所好转,整顿队伍一离开,就会出现反弹。对于这一点,我们也束手无策呀。”

于之恒:“不管非法合法,三十三湾究竟有多少家采选矿企业?”

曾汉民吸取上次在某些时候做好人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教训,所以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将眼光投向钟湘。

钟湘理解老上司的尴尬处境,心想:熊金亮的心腹冯少杰已说了从业人数,自己说一说企业数字也无妨。于是,他苦笑了一下,代曾汉民回答说:“以前大大小小有七百多家,现在大概剩下三百多家。”

就在此时,有人推门而入。于之恒一看,是姜智新和赵满江。

原来,姜智新三人在车上等了一个半小时,眼见十点钟了还不见于之恒下来,心中不免有些焦急了。姜克强说打电话问问。赵满江说环保局的人都是熟人,而且大多数是向着我们的,我们也经常来这里,不如直接上去找人。所以,他和姜智新上来了。办公室的人见是老熟人,就告诉他们于之恒正在会议室采访局里的几个头头。

姜智新和赵满江一进门,就点头与四个局领导打招呼。冯少杰也由此明白于之恒是姜甸村请来的了。

于之恒示意姜、赵二人不要出声。

曾汉民忽然想到了什么,他对于之恒说:“于记者,我也想申明一点,我们环保局一直处于在两难境地,夹在政府和老百姓之间做人的滋味并不好受。尽管如此,我们环保局的领导班子和广大职工还是很认真的工作着,竭力维护政府形象和群众利益,争取做到双赢。比如,三十三湾非法采选矿虽然严重污染了镜溪流域,但是我们在姜甸村下游二十一公里两县交界处的大树村筑了一个小尾砂库,将尾砂全部截断,即从五岭排出去的水是达标的,对下游的金穗县没有丝毫影响。”

于之恒:“不可能吧。我看了现场,姜甸村、罗家村和桃花村一带的尾砂已淤积成沙漠了,站在村边的桥上,能看到的尾砂面就有三四公里长,而且那水是非常的浑浊和难闻,就算用化学手段处理,也不可能流出十多二十公里就沉淀达标了。你所说的达标排放,是你脑海里臆想出来的,而不是我亲眼见到的。”

曾汉民:“自然界有很多怪现象是用科学手段都无法解释的。我们县双河乡有镜溪和甘溪两条小河,一条向北出县境,一条向南出省界。两条河都因采选矿而不同程度污染,但都达标出境。不信,你问钟书记他们,也可以再去现场看看。”

钟湘、李铮、冯少杰三人都点头说:“真的。我们局里做了不少工作,所有出境水都是达标的。”

于之恒心想:真是鬼有屋大了!那么浑浊的水也会达标出境?看来非要去现场取证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