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我的家怎么了
25493800000030

第30章 教育的基础――习惯决定一生

父母要用好方法才能教育出好孩子。什么是好方法呢?有一位母亲跟我说,我的孩子真讨厌,坏毛病太多了,不爱写作业、贪吃零食、乱花钱、整天看电视,你说怎么办呢?我都说他八百遍了,就是改不了。我和她开玩笑:“你要是这样说孩子八千遍,他就更改不了了。一位著名的儿科医生说,一句话重复三遍就是对别人的折磨,你对你的孩子重复了八百遍,他怎么受得了?”我建议这位母亲,把你每天对孩子说的话录下来,录一星期放给自己听听,看看是什么样的结果。孩子们对我抱怨说,妈妈真烦人,每天唠叨不完,她连嘴都不用张,只要嘴唇一动,我就知道她要说什么,因为她天天都讲一样的话。我也发现,全国的父母不约而同都对孩子唠叨一样的话:别看电视了,赶快写作业!你要是考不上好中学,怎么考得上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以后怎么找好工作?没有好工作,你喝西北风去?……这样的话说多了之后就变成一堆噪音,只能给孩子带来情绪混乱信心崩溃。所以我给大家一个忠告――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一、好习惯带来好运气

2001年到2005年,我主持了一个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即“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研究发现:孩子在儿童时期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的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较多的孩子。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一个坏习惯使你丧失了良机,而一个好习惯则使你走向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

2003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外语听力成绩首次计入总分。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规定:“考生必须在13:45前进入考场,利用考前的这段时间进行调试收音机和试听等工作,13:45后禁止考生入内。”这个规定在考场纪律和准考证上都明确写清,各大媒体也在考前一再提醒。

考试当天下午,上海市某大学考点,13:45以后一连来了4名迟到考生,而这时13:55都已经过了。当老师告诉他们不得入内时,这几名同学当场傻眼,这才想起看准考证。他们纷纷表示没有看见该规定,请求监考老师放行。其中一位不断向老师苦苦哀求:“我为今年考研已经准备了3年,我很有信心考上,老师给我一次机会吧。”一位考生边哭边说考官不近人情。

这几名男生迟到的理由,有的因为睡觉睡过了头,有的因为吃饭吃晚了,最主要的是他们都忽视了“13:45前入场”这一规定。据说,全国很多考点都有类似情况发生。这件事,说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凡事要养成“确认”的习惯,例如.平时写完作业认真检查,考试的时候仔细审题,与别人有约的事情提前落实等等。而“确认”只是众多习惯中的一个。人一生中,要不断培养各种良好习惯,小到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大到接人待物、礼仪礼貌、工作学习等方面的习惯。习惯就是养成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有良好习惯的人,一般都会有较高的素质和修养。说到习惯的培养,有人担心会不会束缚孩子的天性。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刘翔平说得好:养成好习惯是人的解放,因为解放了人的大脑,把人从许多低级行为中解放出来。加加林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20世纪60年代,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当时几十个宇航员在培训,加加林之所以能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偶然事件。

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参观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罗廖夫说:“我只有把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才会放心。”

所以,加加林的成功,得益于他良好的习惯。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

好习惯给加加林带来好运气。也可以说好习惯解放了加加林,他其实并没有刻意考虑去脱鞋,是他的文明行为已经“习惯成自然”了。好的习惯能够给人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坏的习惯往往使你在不知不觉之中走向失败。

那么,习惯到底是什么呢?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行为,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比方说,我在开会或者演讲的时候,一到会场肯定会把手机调成振动,这是一种习惯。再比方说,很多人边打手机边做着手势,“喂,到了吗,快点儿来啊,从马路那边过来,大概往前走50米,拐个弯,就可以见到我……”其实,这时的手势完全是多余的,但这就是习惯。人的动作70%以上都是习惯动作。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更形象: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二、给父母支招

1.习惯要有标准

北京市史家小学的一个男孩上课时很调皮,惹恼了任课老师,下课后全班同学都埋怨他,这个小男孩很沮丧,就去找班主任孙蒲远老师。

孙老师是位全国特级老师,听了小男孩的话,对他说:“犯了错就认错还是好孩子嘛。那你决定怎么认错呢?”小男孩说:“我去给老师赔礼道歉,再给老师鞠个躬。”孙老师说:“鞠躬很好,会让对方知道你很有诚意。可是你会鞠躬吗?试一下我看看。”小男孩直挺挺地点了一下头。孙老师摇摇头说:“这不是鞠躬,这只是点头嘛。”

说罢,孙老师站起来,给小男孩演示怎么鞠躬:挺胸抬头,双手自然下垂,然后上身向下弯曲与地面平行,再平身,这才是鞠躬。然后,孙老师让男孩练习了几次,才让他去给任课老师认错。

孙蒲远老师不愧是全国特级老师,她教育学生不光有耐心,还细心地从培养好习惯人手。

2.奖励好习惯

对于孩子的要求,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能笼统而泛泛,比如跟孩子说:“这个假期你要把你写字握笔的姿势练好,开学前我要检查。”孩子会因为要求不具体而不知所措。因此父母要把大计划分割成很多小计划,并不断地与孩子一起总结评估.今天做得好,可以奖励一颗小星星;7天都得得到小星星,可以换l颗大星星;获3颗大星星,就可以获得更高奖励。这样,孩子会很具象地了解和进步,并期待着明天的奖励。

3.重要的是第一次

在习惯培养当中要特别注意第一次。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都是从一开始的。

比方说,父母带着孩子去商场买东西,要做好思想准备,孩子一下看好这个东西了,“妈妈,我要这个。”孩子不会管价格和实用性,父母说不行,这东西不好,孩子可能就会耍赖:“不,我偏要!”而且怎么哄都不行,拽着你的裤腿死活不走,甚至躺在地上打滚。天哪,全场的人都看,父母会觉得丢死人了。但这就是较量,这就是关键时刻。有些父母受不了,说:“好了,起来,给你买。”父母给他买了,麻烦就来了。孩子取胜了,因为哭闹成功了。今后他就会用这法宝来治父母了,凡是他想要的,他就闹。

父母该怎么办呢?首先出家门的时候跟孩子约法三章,今天我们到商场去只买什么什么东西,别的东西不能买,不能随便提出要求。把规矩定好了,同不同意?同意就去,不同意就不去。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到了商场,孩子早已把约定丢在脑后,看到好的就要,不给就打滚,怎么办?我的建议是不要理他,你可以在孩子耳边说这个东西不值这个钱,现在不能买。悄悄地告诉他这番话,孩子如果不听,你就走,坚决地走、不回头地走。你走到商场的出口,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在那儿等着。你走的时候速度不要太快。孩子这个时候实际上是一边闹一边看着你的反应,看你真走了,走远了,觉得没戏了,爬起来跟着就走,这时候你就胜利了。一定要把孩子的第一次治住。

4.习惯贵在坚持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就是说,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够持续一段时间。当然,2l天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不同,一般需要30至40天,而且时间越长习惯越稳固。

举一个例子,训练孩子洗手的习惯,不洗手就不能吃东西,只要是吃东西就必须洗手。吃饭的时候洗手了吗?我看看,经常问孩子,还不断检查,孩子慢慢就习惯了。一看到妈妈,就知道,“哦,我要洗手”,以后就不用提醒了。这就是习惯!养成了习惯就成了稳定的自动化行为。

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孩子小的时候容易乱,早上起来,我的袜子呢?我的鞋呢?我的裤子呢?东找西找。这就是没养成良好习惯。我建议父母采用一个办法,晚上睡觉以前,让孩子把衣服叠好,把鞋子搁好,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把书包有序地整理好。孩子开始不会,父母可以演示、指导.弄乱了让孩子自己整理,孩子往往会很有兴趣。

培养好习惯,关键在头3天,决定在1个月。这是习惯培养专家周士渊先生的发现。培养习惯需要持之以恒,但关键是第一个月,重要的是要坚持21天。过了这一个月,孩子就能够养成初步的习惯。

5.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北京有一个妈妈,儿子上五年级,写作业磨蹭。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妈妈开始采取措施培养习惯。

一天,妈妈发现儿子写1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7回,一会儿打开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一会儿打开电视看看动画片开始了没有……

妈妈于是对儿子说:“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我刚才给你数了数,1个小时站起来了7回,是不是太多了?我看你写1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3回就差不多了吧。”儿子一愣,说3回就3回。妈妈就说:“你如果1个小时内站起来不超过3回,当天晚上的动画片随便看。”儿子高兴得不得了。有奖必有罚,妈妈又说:“先别开心,如果你1小时站起来超过了3回,电视就不能看,包括动画片。”

结果5天下来,儿子有3天做到了,这3天他兴高采烈地看了动画片。但是有两天忘了,不能看动画片。这样对孩子有很强的激励,一想到1个小时只能站起来3回,就会慢慢地去控制。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妈妈。从她的经验中,可以总结出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加减法,也就是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你想让孩子拥有什么样的好习惯,就千方百计让他将好的行为不断出现,出现的次数越多,好习惯越牢固。

用递减法减去孩子的不良习惯,就像戒毒。有一年,我到阿姆斯特丹去访问,在大街上发现有的店里卖毒品。我很奇怪,全世界都在戒毒,你们怎么卖毒品呢?荷兰人说,我们是卖给那些戒毒人的,如果戒毒一下子戒不掉,我们允许他少量吸毒,凭证可以买一点儿,让他逐渐减少。这就是递减法。坏习惯和毒瘾类似,要用递减法去矫正,就是说他的坏行为比原来次数减少,就可以容许他,一次比一次少,直到完全改正。

日本的教育家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培养习惯虽然是慢功夫,却是教育孩子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