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灵异戮魂
25475700000271

第271章 醉红尘

半个时辰后,角龙剑发出一声哀鸣,豁口变成了裂缝,更多的金色光芒从中溢出,变成丝丝缕缕的金色雾气,却在黑色宝剑的呼吸之中,化作气流被一吸而入,继而变得更加欢快地追逐。又一个时辰,金色角龙剑裂隙扩大,明显有着断裂的迹象,无数的金光蜂拥而出,这就更使得裂缝扩张,不消片刻,只听咔嚓一声,剑身断成两截,刹那间便有无数的金色雾气腾起,在黑色铭文的网中,将两柄剑影淹没。

至此,陶汐再也看不到任何的场景,入目之处都是金色的雾气,如果不是铭文之网的坚定如初,那些雾气一定会四散而逃,但是此刻,雾气只能在那网中不断地冲突着,却无法逃出网的笼罩。

左右无事,陶汐歪歪斜斜地坐在偌大的平台之上,目光四处游离,这才发觉剑山处于空间的核心之地,方圆不过万里,“看起来只是一座小秘境!”陶汐暗暗叹息,但丝毫没有什么沮丧的意思,也没有失落,反而是觉得庆幸,如果自己没有能够坠入这个秘境,那么必然会被后面的朱龙山追上杀掉,那岂不是太亏了。

收回思绪,陶汐显得有些百无聊赖,等待就是接下来唯一的事情,可是这件事情让陶汐觉得有些漫长,本以为只需要短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吞噬的黑剑,隐藏在金色的雾中无声无息,如果不是对于那把剑有着独特的感应,陶汐早就冲进那篇铭文之中了。在自己的感应中,剑在不断变得强大,是本源之上的强大,显然是吞噬了足够多的本源而产生的蜕变。陶汐不知道这种蜕变需要多长的时间,所以就只能等待。

一天、两天、五天、十天……一直过了半个月,陶汐都有点变得急不可耐的时候,那篇铭文终于发生了变化,每一个字符都不再是黑色,而是逐渐的向着金色转变,就像是被侵染了某种病毒一样,一点一滴的,最终完全的成就了一种淡淡的金色光泽,接着那些字符陡然散去,重新化作一篇铭文,在空中熠熠生光。而当网散开的时候,金雾翻滚,随即向内急速塌陷,就像是里面有着一个黑洞一样,将所有的金色雾气全部吸入其中,一把闪烁着暗金色光芒的宝剑,出现在陶汐的视野中。

宛若蝌蚪的符文在空中旋转,接着便如飞鸟投林,一个个的重新落在剑体之上,悄然隐去。当所有的符文全部回归之后,那把剑身通体透亮,一股金色的气劲冲霄而起,又眨眼消散一空,仿佛从未出现一样。当金光渐渐的敛去,露出一把黝黑的宝剑本体。

宝剑通灵,发出一声明快的欢鸣,向着陶汐激射而来。

剑轻浮,浑不受力的样子,悬在陶汐的面前,带着阵阵欢快的剑吟,像是讨好,又像是述说,带着一种明快的情绪。陶汐的手指缓缓地在剑身之上拂过,手指尖便传来一种极致的锋锐,但没有割破自己的手指。陶汐明白那是剑本身不由自主的情况下所释放的剑压。

想到剑压,陶汐的目光缓缓地落在自己的脚下,一个匪夷所思的念头浮现:“难道说脚下这座山竟然真的是一把剑?这样巨大的剑谁能够使用?”也许是被自己的这个念头吓到了,陶汐不由得洒然一笑。

“该离开了!”陶汐将宝剑收入鞘中,淡淡地说着。秘境属于一种小世界,从属于大世界,自然有着完善的规则,可是规则是存在漏洞的,就像是人专门设计的后门,所以陶汐要找到这个后门。在等待的半个月之中,他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神识虽然受到限制,但是眼睛却比以前更加的明亮,找出后门自然不是什么难事。而实际上,这座秘境的后门就在自己的脚下,这座剑山之上。

剑通常配有剑穗,那么就需要一个孔可以系上剑穗,而那个孔在剑山之上是确实存在的,只要穿过这个孔,就能够轻松的走出秘境,但是这个孔却不是那么容易穿过。

穿过这个后门的条件很简单,就是实力抵达天仙之境。陶汐显然不是天仙,没有成就天仙之位,所以就只能望洋兴叹,但是天仙距离自己远吗?不远,只差临门一脚,甚至是说自己的一只脚已经迈入了天仙的门槛儿,只需要将剩下的那只脚也提上去就成了,在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就是真元的积累。

道路已经不是问题,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路,陶汐也一样,从另一个世界而来,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路,同样还需要融入这个世界。实际上这一点陶汐早已经做到了,因为这个世界的人而悲伤欢喜,也因为这个世界的人而同情怜悯,甚至生出了爱,那么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他就已经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不可分割,换句话说就是他已经彻底的融入了这个世界。至于路,不是剑道,也不是仙道,他所追求的是当下,能够陪着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吃饭喝茶,游览古迹,那么便已经足够,而这就是他所选的道,红尘之道。

修道之人以红尘炼心,却不知道身在万丈红尘之中,谁能真的超脱?那么就不妨醉在这片红尘的世界,有美相伴,相许终身,未尝就不是一条独特的道。

路已有,道已融,那么剩下的就是收回自己的最后一只脚。“突破吧!”陶汐低声呢喃,随着手指的跳动,一股氤氲的波动从他的丹田生出,不消片刻便已经笼罩了整个秘境,再也无所阻挡,神识突破了阻碍,扫视万里,纤毫毕现之间,小世界内的一切都映照在心头。

无数的天地灵气狂涌而至,随着周天旋转,缓缓渡入经脉,最终沉寂于丹田。

半个月又半个月,陶汐不知不觉的在剑山之上端坐了一月有余,身上的气息从剧烈的波动到平静,渐渐不显,如果有人在此,就会发现,陶汐的身影在逐渐的模糊淡化,单是从神识扫视来看,根本看不到原地还有着一个人,只有肉眼能够看到这个人在不断的变化着,身上的气息若有若无之间,带着一种天地至理,而这就是道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