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25423300000135

第135章 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古今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毛诗序》以为是美宣王:“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宋人朱熹不同意毛诗的说法,以为这首诗是“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也”(《诗集传》)。从诗的内容看,朱熹之说较贴近诗意。

全诗三章,每章六句。每章首两句以“鸿雁”起兴,兴中有比:“鸿雁于飞,肃肃其羽(集于中泽)(哀鸣嗷嗷)”写鸿雁在空中翩翩地飞,双翅嗖嗖作响;停下来的时候它们会聚在沼泽的中央;阵阵哀鸣声让人心酸。首章写流民被迫远离家门,到野外去服劳役,尝尽一切奔波与苦难,连鳏寡孤独之人都不能幸免。而在空中翩翩飞舞的鸿雁勾起了流民的感叹,感叹自己流离失所无所安身,感叹繁重徭役的重压,感叹统治阶级的无情。次章以鸿雁聚集泽中起兴,兴中带比,以鸿雁聚集沼泽中央来象征流民聚集一处服劳役筑墙,写流民们具体劳作,辛苦又劳累地筑高墙服苦役,先后筑了很多墙,可是自己却无安身之地。一句“其究安宅”道出了流民心中的无奈和悲伤。末章鸿雁的哀号引起了流民的共鸣,进而作歌唱悲惨的命运。然而明白人才能理解流民内心的苦,那些没有体会过人间疾苦的贵族富人们则嘲讽和讥笑流民这是在无病呻吟。末章颇有种“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之感。

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流民们对统治者的残酷无情的愤懑,对自身所处的环境的无奈。此外这首诗每章开头均使用起兴手法,且兴中带比,具有象征意味,成为本诗最闪亮的艺术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