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25422600000098

第98章 忆君王·依依宫柳拂宫墙

谢克家

依依宫柳拂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赏析】

谢克家是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的进士,亲眼看到金人南侵,徽宗被掳,在国家和民族的危机中,写下了这首忠愤填膺的词,其凄凉怨慕之音,缠绵悱恻之感,溢于字里行间,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作品。

全词富于抒情色彩,不言国破君掳,巢覆卵毁,而言宫柳依依,楼殿寂寂,一种物是人非的今昔之感,跃然纸上。

“春昼长”一语把客观的景物描写,转向主观的心理感受,是景为情使,情因景生,抒情和写景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富丽堂皇的景物后面,蕴藏着深深的隐痛。接着词人把笔锋一转,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描写,转为“登楼遥望”。

燕子是无情之物,它哪里知道楼殿依旧,而主人已换,仍然忙着衔泥,在旧梁上筑起新巢,俨然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沧桑之感。然后点明题旨,怀念故君。

从头到尾都是写对君主的怀念,由柳拂宫墙,而想到宫殿的主人;由宫殿无人,而想到燕归何处;由燕语呢喃,而想到“燕子不知何世”。到此便有精神百倍之势,集中全力于这“月破黄昏人断肠”的结句,使一个芳馨悱恻的艺术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因为它是从题前着笔,题外摄神,只用了一个“破”字,便刻画出抒情主人公从清晨忆到黄昏,又从黄昏忆到月上柳梢,都沉浸在如痴如醉的回忆中的形象。强烈的对比,实在是伤心的回忆。“月破黄昏”是写景;“人断肠”是抒情,把写景和抒情统一在一个完整的句子里,而景物在感情的丝缕中织得更加光彩夺目,感情在景物的烘托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