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25422600000047

第47章 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赏析】

此词作于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由杭州太守被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时,是作者离杭时送给参寥的。这首词表现了二人深厚的友情,同时也抒写出世的玄想,表现出巨大的人生空漠之感。

词的上片起势不凡,以钱塘江喻人世的聚散离合,充分表现了词人的豪情。接着三句以“问”字领起。“几度斜晖”即多少次看到残阳落照中的钱塘潮呵!“斜晖”一则承上“潮归”,此句以发问的形式,写出天上阳光的无情。这是以天地和自然万物的无情,衬托人之有情。

“不用”以下四句意谓面对社会人生的无情,不必替古人伤心,也不必为现实忧虑,必须超凡脱俗。

从上片写钱塘江景,到下片写西湖湖景,南江北湖,都是记述他与参寥在杭的游赏活动。“春山”,一些较早的版本作“暮山”,或许别有所据,但从词境来看,不如“春山”为佳。前面写钱塘江时已用“斜晖”,此处再用“暮山”,不免有犯重之嫌;“空翠烟霏”正是春山风光,“暮山”,则要用“暝色暗淡”、“暮霭沉沉”之类的描写;此词作于元祐六年三月,恰为春季,特别叮咛“记取”当时春景,留作别后的追思,于情理亦较吻合。

“算诗人”两句先写与参寥的相知之深,如此志趣相投,正是归隐佳侣,转接下文。结尾几句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归隐山水的志趣,进一步抒写二人的友情,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