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25422600000225

第225章 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万俟咏

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悠悠。岁月如流。叹水覆、杳难收。凭画栏,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拍絮入书楼。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

【赏析】

此词托为惜春,实际上抒写作者与一位恋人诀别的情事。

上片从惜春写起。开头三句写春事阑珊。词首句起势不凡,为全篇定下了感恨的基调。以下三句以夸张的手法发出了留春无计的感叹。借“榆钱”而拈出“难买”,堪称妙笔。“梅花”二句以梅花寄恨,将惜春之情推向纵深。“结子满枝头”暗用了杜牧为湖州刺史时婚约的典故,借以透出他伤春的个中消息。歇拍二句便进一步揭出了这层底蕴:那垂杨画桥,柳湾兰舟,曾是他与情人幽会之所,如今唯余一泓绿水,柳下无人系舟,再也看不到她的倩影芳姿了。词人来用多种艺术手法,将离情别绪融化于物象中,颇具深婉曲折之妙。

下片前四句连用两个比喻,感叹光明如流水,往事绝无重现的可能。借用“覆水难收”的典故喻指自己与恋人相诀、欢情不再的悲哀,将上片离恨再加强化。“凭画栏”三句写词人由于心境不佳,想凭栏眺望,以舒愁怀,但触目都是惹起春愁的景物,因此他不再凭栏而走入楼内。“东风”两句写词人转头不看触目伤心的残春景色,但它还是追踪而至。那吹花搅絮的东风,到傍晚更来得厉害,把落花柳絮直卷入书楼,有心再来撩惹了。结尾两句构思奇特,以拟人和问句的形式将燕子成双的物象与主人公的孤单悲苦加以对比映衬,淋漓尽致地刻划出主人公愈怕外物引发春愁愈无法回避的痛苦境地。

此词伤春亦伤别,借春愁言词人与恋人诀别情事。这种含蓄蕴藉的比兴手法,将词人心中千回百转、愁肠寸断的情感抒写得荡气回肠,撼人心魄,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