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25422600000216

第216章 朝中措·客中感春

赵孟坚

担头看尽百花春,春事只三分。不似莺莺燕燕,相将红杏芳园。名缰易绊,征尘难浣,极目销魂。明日清明到也,柳条插向谁门?

【赏析】

这是一首在飘泊行旅中有感于春天的词。

春天本来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风和日丽,光明温暖,杨柳吐绿,百花盛开。由于大自然的绚丽,人们的心情也应朝气蓬勃,开朗愉快。但是对背井离乡、抛别亲人的行旅者来说,由于心情的悒郁,春光也为之减色黯然。

上阕开头“担头”两句说的就是春天行旅者的情怀:词人一路上看尽了各种盛开的花,但十分的春光在自己的眼中和心里却只有二三分,大部分的春光都被愁闷和烦忧所消解了。“担头”二字不仅点出了抒情主人公身在旅途,而且体现出了行旅者的身分、境遇,他是一个肩挑一卷寒伧行李的穷书生,或者有一位小小的书童替他挑着,那说明他也不过是家中略有薄产的秀才郎前往远离山中的京城求取功名。

“不似”两句更进一步点明词人的境遇和行旅跋涉的艰辛。从反面比喻自己在人生的路上的奔波。

有了这样的铺垫,下阕的抒发感怀就有了一个顺理成章的基础:“名缰易绊,征尘难浣”这声感叹饱含着多少辛酸和苦涩!作者明知名缰利索的噬人毁性,却又摆不脱它的羁绊和诱惑,而是坦率承认自己无法不陷于功名利禄的缧绁之中。一个“易”字道尽了人人都难于逃脱功利的圈套和蛊惑。而“征尘难浣”又象征性地写出人生的无奈和必然。在这样的心境中,极目远望前路,自然更黯然销魂;忽记起明日又是清明,思乡念故之情便更加痛切。

词人用“清明插柳”的风俗构成一个意境:故乡明日插柳唯我不在,异乡明日插柳我该插向谁家?本词是由故乡想异地──“柳条插向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