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25422600000172

第172章 柳梢青·岳阳楼

戴复古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赏析】

词人一生潦倒,浪迹江湖,足迹所至常有吟咏,内心有更大空间容纳祖国的奇山异水,又时刻不忘抗金复国大业。这首登临岳阳楼之作即是如此。

“袖剑”句树立了一个飘泊江湖的词人形象。八百里洞庭以浩瀚汪洋著称,作者只用“深深”二字极凝练地概括出了它的特征。词篇至此气象也更为开阔。此外句中的“秋”字不单点明登楼时令,还以秋日多风和入秋百花凋零为下文“一快披襟”、“变尽人间”作铺垫,同时又与作者的苍凉胸怀相映衬。“万顷波光”仍写洞庭:“秋水深深”言其深邃,此句表其广袤,两相配合,极见情致。“岳阳”两句塑造出一个独立楼头、任风吹开衣襟的超旷、洒脱、豪情满怀的词人兼爱国者形象。“一快披襟”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有风,更重要的还由于深深秋水和万顷波光的感染。上片词风豪中带逸,作者登楼的快意在这里得到了有力发挥。

下片“快”意顿生波澜:“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不携酒的原因是无人共斟,冷静道来,中有无限孤寂感伤之情。此处实乃转折之处,纵览全词,上片写美景游情,下片抒兴废之叹。

“变尽”三句揭破主题。可是当时的统治者或苟且度日,有谁能共饮作者之酒呢?上文的“不须携酒”几字包含着无限感慨,而这里的“变尽人间”实为振起全篇的关键:因为只有“人间”才是作者真正关切的地方,而正因为这个“变”字,作者也才由眼前美景联想到国家命运,进而感物伤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