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25422600000166

第166章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陈亮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赏析】

上片首句写知音难觅,而年已老大,壮志莫酬。作者先借《庄子·知北游》中“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和《淮南子》所说的“冬日之葛”、“夏日之裘”来指说世事的不断反复变化,并且越变越颠倒错乱,越变对国家越不利,人们日渐丧失了收复失地的希望。

“父老”句写经历过“靖康之变”的老一辈先后谢世,后辈人却从“生发未燥”的婴孩时期就习惯于南北分立的现状,形成了“无仇可雪”的错误认识,从而彻底丧失了民族自尊心和战斗力。词以“二十五弦”之瑟兼寓分破与悲恨两重意思。末再以“胡妇弄,汉宫瑟”,承上“二十五弦”,补出“多少恨”的一个例证。说汉宫瑟为胡妇所弄又借以指说汴京破后礼器文物被金人掠取一空的悲剧。只提“胡妇弄,汉宫瑟”就具体可感而又即小见大地写出故都沦亡的悲痛。对南宋朝廷屡次向金人屈躬卑膝,恢复大业坐失良机的现实,也就有所揭露、鞭挞。

下片转入抒情。作者深情地抒写了他与辛弃疾建立在改变南宋屈辱现实这一共同理想基础上的真挚友谊。“堪重别”即“岂堪重别”,陈辛上饶一别实成永诀,六年之后陈亮就病逝了。“只使”句又正是对岂“堪重别”原因的解释,这句正面肯定只有辛弃疾才是最能理解他的唯一知己。“妍皮”谓俊美的外貌;“痴骨”,指愚笨的内心。正因为如此,使他们的友情乃愈可贵,所以就自然地发而为“但莫使伯牙琴绝”的祝愿。最后再借龙虎丹炼成而迸裂出鼎之状,以“龙共虎,应声裂”这铿锵有力的六个字,刻画胜利时刻必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