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25422600000149

第149章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丝。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赏析】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除了实写景物,点明时间外,同时还有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的感慨。

“无语”句所问出之于心而不宣出之于口。所问者西风,除了点明秋令外,也有与上句的“斜日”同一寓意。

词人来到江边,见秋江上满眼芙蓉,红艳夺目,正如伤春的人,责怪花开鸟鸣,可谓推陈出新之笔,以此暗写愁怀,颇为沉郁。“放眼”句补出上文见芙蓉时己在江边,不疏不漏,“暮”字又回应“斜日”。“中有”两句转出写愁正题。以往文人写愁,方式较多。以“万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尽,使抽象无形之愁,化为形象具体之物,比喻妥帖、生动。紧接着“无处”一句再次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可以想见真是凄恻悲凉至极。

“天在”两句写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倚着阑干,愁怀难遣。“醉醒中”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是把酒浇愁(醉)而后放眼观物(醒)情貌的捏合。

下片即调转笔锋,着重刻画报国与归田的心理矛盾。开合张弛,忽纵忽擒。首三句承接上片意脉,由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飘泊不定;接着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愤然发问。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词人无奈地说:请借我浪迹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渲染得十分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