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25422600000108

第108章 如梦令·一饷凝情无语

王之道

一饷凝情无语,手撚梅花何处。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赏析】

这首闺情词写的是一位女子盼望心爱的人从远方归来的殷切情怀。词中对人物外貌举止着墨甚少,对其内心活动的刻画却极为深细。

“一饷凝情无语”是写忽然间因触景牵情而产生的不快。从次句看,很可能是因攀折梅花所致。这情形有类于《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从忆梅到折梅,对远人的怀思有一个由无意识转入有意识的过程。折梅与怀人有关,所来自远,刘宋时陆凯赠范晔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故次句言“手撚梅花何处”,其归趋乃在怀远。“何处”二字则有欲寄无由寄的苦恼,故“手撚”梅枝,彷徨不已。

“倚竹”句系化用杜诗《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句意。这里用以暗示词中女主人公同心而离居的忧伤,和对丈夫一往情深的盼望。同时又沿袭杜诗,有以翠竹之高节拟人之意。“暗想”句则进一步点出郎行之踪迹。这句“暗想”联上“凝情无语”云云,又进一步通过状态表情,表现出女子的思念之深沉是难于用言语表达的。而“江头归路”联上“何处”云云,又使人联想到唐张潮诗“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的意境,使人体会到她的内心之痴迷。

从“暗想”到末二句在意象上有一个跳跃。这样回忆形成倒叙的结构,不仅使读者领略到更多的情事,丰富了词的内蕴,既显示出女主人公心境的悲凉,企盼的失望,又增加了其性格的温润。

这首词注意措词用意的深婉,做到了句无闲字而有余意;结尾处所造想象中境界,亦饶悠悠不尽之韵味,故称佳作。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赏析】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

“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作者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上片既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则上下两片暗线关连,意脉不露,不是突然转折,而是自然衔接。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结句“试倩”句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