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司马懿吃三国·珍藏版大全集(共5册)
25408000000188

第188章 魏太子之争(3)

司马懿见三弟并不以官阶高低,权位去留为意,一派潇洒淡泊之意,实在是远非常人所能及,不禁深深叹道:“三弟不愧是君子之风,清逸脱俗,二哥佩服。”同时,他在心底微微一笑,他知道自己这一步棋又走对了。是啊,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全都打碎了怎么办呢?我司马家族要想在这险象环生的官场里深根固本,就一定要学会“左右逢源,此呼彼应”,否则很容易就一败涂地。春华说得对,将三弟安插到曹植身边,今后说不准在什么关头上还用得着。司马懿看着自己三弟清澈见底的眼神,心中暗暗一动。三弟为人太忠厚也太老实了,如果不是为了整个司马家族之千秋大业的兴衰成败,他也不想把自己的三弟拖入到这漩涡中来。

但司马懿在心底感慨归感慨,理智却在提醒他必须这样去做。他望了望窗外,心想:曹丕此刻是否也在和自己一样焦头烂额呢?他可知道我为了他当世子竟把自己最亲近的弟弟都当作工具给利用了?

丁仪的选择

对曹操晋封魏国公之后如何立嗣的问题极度关心的,并不只是司马懿一人。执掌着丞相府内人事大权的西曹掾——丁仪此刻也正在为此事忧心苦思。和司马懿相反,他拥立的对象却是曹操的次子曹植。

为什么要选择曹植作为自己拥立的对象呢?他的弟弟丁廙不止一次地问过他。丁仪却总是笑而不答。不错,从常理上看,曹丕身为长子,而且文武双全,被立为嗣是最有可能的。但曹丕为人器量褊狭,阴沉有余而豁朗不足,这样的人根本不能成就大业。丁仪一念及此,便不禁回忆起自己与曹丕当初那些恩怨情结来。

丁仪自幼博览群书,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忘,素有“神童”之誉。但正因他读书过多,又不注意休息调节,大大损伤了他的视力。到了二十岁时,他的左眼竟因感染热毒而盲,仅剩右眼视力勉强可用。少年眇目,对丁仪而言,是他心头一大隐痛。但这也正好成为了他励志有为的动力,逼着他一心精进,终于成为一代名儒,誉满关东,连曹操听了之后也情不自禁生出叹服之情,当下便以千金重礼聘请他入府任职,并准备将自己的爱女曹英许配给丁仪为妻。为了办妥此事,曹操特命曹丕亲携重礼前去延请丁仪。

不料曹丕的好友夏侯懋深爱曹英,便恳求曹丕不要将她许给丁仪。曹丕左右为难之下,便劝曹操道:“父亲膝下独一爱女,而英才贤杰遍地可寻,以礼相求,何人不可得?丁仪才识虽佳,却少年目眇,恐怕英妹看不上他,却又生出许多事端来,反而失去了重金礼聘丁仪的本意了!”曹操权衡再三,终于采纳了他的建议,没把曹英许配给丁仪。然而,曹操待丁仪进府之后,与他交谈之下,发现他果然才识英敏,谋略过人,不禁拍膝叹道:“丁公子实乃天下奇才!即使你双目皆盲,本相也该把英儿的终身幸福托付于你,何况你只有左眼失明?是丕儿以貌取人误了本相啊!”丁仪这时才知道原来竟有这么一出前戏。但他也没怎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毕竟,丁仪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目眇难看,本就不宜配上丞相的爱女,倒是曹丕心底有鬼,反而对丁仪生出了几分隔阂,处处提防着他。丁仪见曹丕这般褊狭的见识,心头油然而生藐视之情,从此便与他形同路人,各走一边了。而且,丁仪透过这件事,看出了曹丕性格的缺陷,貌勇而意怯,敏感而狐疑,全然没有其父吞吐风云吸纳百川的恢宏气度与雄大魄力。这一切,注定了曹丕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君临天下。

而曹植就与他大哥曹丕不同。曹植生性聪达明快,心胸开阔,宽厚仁和,同时又博学多才,足堪为一代贤主。良禽择木而栖,贤士择主而事,所以丁仪宁可选择立嗣难度较大的曹植作为自己投身效忠的对象,也不愿效仿其他臣子见风使舵去追随曹丕。

他想到这里,慢慢翻开了曹植送给他的一本诗集。他嗜好吟诗作赋,并且精于此道,但每一次读曹植的诗文,总有一种让他如饮甘醇的感觉。曹植的诗清新自然,畅达明快,妙语连珠,令人心折。那诗文中“青鱼跃于东沼,白鸟戏于西渚”,这是何等活泼的胸襟!“意欲奋六翮,排雾凌紫虚”,这又是何等壮阔的气象!丁仪越读越觉意味无穷,不时地击节叹赏。

终于,从曹植那绚丽夺目的文章意境中回到现实中来,丁仪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曹植的文才的确是举世无双,可是这能作为他被立为世子的条件吗?这一点,丁仪不敢肯定。但他却准备以这一点切入现实,来帮助曹植打开通往世子之位的捷径。

他提起笔来,批了一张纸条,写道:“天下佳文须共赏,岂可独放我案头?待得诗名四方动,天光云影共徜徉。”同时唤来了门外的仆人,将案头上那本曹植送来的诗集,和着那条批语一齐拿起递给了他,道:“你将此诗集拿去给文学馆的博士们传阅,并请专人多为抄录,共抄三千四百本,三日之内务必完成,再分送朝中百官和各方州郡!”仆人接过诗集,奉命而去。

丁仪沉吟片刻,慢慢提起了笔,如举千钧重担,似乎十分吃力。终于提到了半空,稍一沉凝,他手中之笔又如蟠龙破云入地,在桌面铺放着的纸帛之上挥毫如风。

这也许是他这一生中写得最艰难而又最精彩的一篇奏章。

杯酒获机密

这段时间里,司马懿为修建魏国公社稷宗庙一事忙得是团团转。当然,工程的款项倒不怎么匮乏,只是技艺精湛的工匠实在太少,也实在难找。毕竟,这乱世之中,民不聊生,人人自危,哪里比得上太平盛世时百工俱备,人才济济。

明面上忙归忙,司马懿却暗地里做着自己最要紧的事儿。首先,司马孚很快就调进了曹植府中,做了他的中庶子;其次,司马懿的好友王昶马上就接任了司马孚先前的丞相府西曹属之职,并具体承办了修建魏国公社稷宗庙一事;最后,司马懿又交代王昶必须选用荀攸、崔琰、毛玠等几位大人的亲友族人来做这项工程,并保证及时供足钱粮材料。这些事在司马懿手中便似行云流水般做得那样顺畅自然,仿佛一切都顺理成章。

一天,司马懿在工地上视察完毕,回了丞相主簿馆内静坐修养。他正闭目养神,忽听得房门“笃笃”响几声,睁眼一看,却是西曹掾丁仪推门而入。司马懿素来待人十分周到,一见丁仪,急忙站起,热情相迎,问道:“丁兄有何事亲到小弟馆中来?”丁仪看似神色紧张,呼吸亦不甚自然。他屏了屏息,凝了凝神,沉声问司马懿道:“丞相今日入朝议事,几时方回府来?司马君可知否?”

司马懿淡淡一笑,道:“丁兄可有急事求见丞相?莫急,莫急,丞相大概还有一两个时辰方才回府。丁兄有何要事,可否让小弟转告丞相?”丁仪听罢,沉吟半晌,道:“在下还是在这里亲等丞相回来,面呈密奏要事……”说到这里,似觉失语,便顿了一顿,又道,“主要是关于相府一些人事变动问题,非得面见丞相细说不可。”说着,便在馆中一张红木椅上径直坐下,真的等起曹操来。

司马懿察言观色,知道他这番前来,其意必定非同小可,也不问他,便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他闲聊起来。不知不觉中,他俩竟已畅谈了半个多时辰。在闲聊之中,司马懿见丁仪右袖微微鼓起,隐然有物,想必便是他一心想面交曹丞相的那封密奏了。

他略一沉吟,站起身来,轻轻走回到自己书案之前,悠悠说道:“丁兄,你我公务缠身,终日不得闲逸,却不知你平日里是如何解乏消闷的?”丁仪素来嗜酒如命,听得司马懿这么一问,便随口答道:“办法很简单,就在曹丞相的那首《短歌行》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累了喝几盅便行了。只不过,曹丞相才解了‘禁酒令’,好酒不好找啊!”

司马懿听罢,哈哈一笑说道:“丁兄此语甚得我心。不瞒你说,小弟这个馆中便时常藏着这上等的解乏之物呐!”一边说着,一边从书案下拿起一只紫檀木箱,放在了书案之上。

丁仪惊疑不定地看着他。司马懿微笑着,慢慢打开了那只紫檀木箱,一尊镶满了珍珠宝石的黄金酒壶,两只碧光闪烁的玉杯赫然出现在他俩眼前。丁仪不禁有些怔住了,嗫嚅道:“这……这……”却见司马懿含笑注视着丁仪,道:“既然丁兄难得亲自到我主簿馆一次,小弟便以自家珍藏多年的宫廷佳酿——‘龙泉涎’与丁兄同饮共赏,如何?”

“不……不……”丁仪摇了摇手,急忙说道,“丁某今日实有要事求见丞相,饮不得酒,还请司马君将杯壶收起吧!”不料司马懿已是不动声色地慢慢取下了金壶的壶盖,顿时一缕淡淡异香飘溢而出,令人垂涎欲滴。

丁仪哪里受得这酒香吸引,一闻之下,不禁失声赞道:“好酒!果然是好酒!”不禁走了近来。司马懿含笑不语执壶在手,向着那两只玉杯倾出琼浆来。那杯中琥珀般莹澈的酒光荡漾着,映得丁仪须眉俱亮。他慢慢举起了一只注满了酒的玉杯,举在空中眯着右眼欣赏着,啧啧称赞着,露出不忍释手的爱意。司马懿举杯过来,向他面前一敬,然后一饮而尽,道:“丁兄,在下就此先干为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