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医本是道
25318400000041

第41章 创伤

果然不出所料,这场集中手术持续了两个星期。只是余江只做了4天,后来病人明显少了,妇产科就自己动手解决了。原因是大概好多人害怕手术,跑到其他镇、县、甚至隔省市的亲戚朋友家暂住了,那些妇女主任也没有什么办法去做思想工作,也就作罢。

余江参与的那几天,两间手术室平均每天都要做25例左右,的确很累。以至于到后来,余江觉得手术动作都变得机械起来。张主任还在一边打趣着:“以后结扎手术我们肯定做不过余江了。”

不过,余江和潘向东还真做了一例男子结扎绝育手术,仅一例!看上去那男子显得很是文质彬彬,却有三个孩子。他不愿让自己的妻子再吃痛苦,便主动要求自己手术。余江和潘向东在手术的同时,都觉得那男子还真有点那么点男人味。

余江最后一天手术完了,得知明天可以回病区上班了,对潘向东道:“明天我们不用上去了,她们科能自己搞定了。”

“很好啊,小子,你辛苦了。”潘向东笑道:“正好你明天夜班,上午你就不用来了,放你半天假!好好睡上一天。”

“那还得谢谢你喽!”余江耍起了贫嘴。

第二天,余江美美的睡了一上午,一下子精力又充沛了,午饭后,还去学校里玩了一会球。虽说夜班的时间很长,但余江还是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去接班了。

刚换好工作服,就听见有人再喊:“潘主任,下面来了几个车祸病人,梅医生他们让你下去帮忙。”

“好吧,我马上就去。”潘回答。

余江一听,忙不迭的从值班室出来,正碰上潘向东。潘道:“走吧,下面有几个病人,去看看。”

病人并不在小阳的外科门诊,而是都在老梅医生的内科诊室里,可能是因为那间诊室较大。潘、余两位下去的时候,病人好像是刚刚抬进去,一路还滴着血。余江顺眼看了一下院子里,果然停了一辆外地牌照的桑塔纳,驾驶员正锁好车门往诊室奔来。

病人是被在班的医护人员和几个清洁工一起抬进来的。余江一看,有三个人,两个大人,一个男孩子。大人是一男一女,好像都伤的很重,躺在诊察床上,一声不吭。孩子在大声哭着,额头淌着血,坐在椅子上,看上去伤的并不重。

老梅医生好像刚刚问过了情况,对潘向东说:“就在转弯过去不远的街上发生的,小车可能是不太熟悉路,这一家人骑的是轻骑摩托,迎面相撞的。喏,这位就是驾驶员。”老梅指了指刚刚进来,还在喘着粗气的一名中年男子。

“怎么样,医生?”那男子急切的问道。

潘、余两人都没有答话,分开检查起病人。

潘向东见男病人做小腿都畸形了,便叫小阳拿剪刀过来把长裤给剪开了,果然,病人右侧小腿已经骨折了,而且骨折端都戳破了皮肤,外露着,伤口里冒着鲜红的血液。看得出来,男人感觉很疼,但是就是没有叫喊,只是牙齿咬的紧紧地。

潘向东问道:“还有哪里疼啊?”

男人用手指了指髋部。

潘向东挤了一下病人的盆骨,病人呈痛苦貌,连连轻声说:“疼、疼。”

“是你开的摩托车?”潘又问道。

病人好像不愿意的点了点头。

“那是你老婆和孩子?”

还是点头。

潘向东让小阳去伤骨科借付长夹板,自己抓住病人的右脚,轻轻一拉,露出的骨头又缩回到皮肤下面了。

“老梅,你帮忙消毒一下伤口,包扎起来。”潘吩咐道:“余江,你那边怎样?”

余江正在检查着女病人的头部,听潘向东问他,答道:“这个病人左前臂应该骨折了,像是撑在地上引起的。下肢好像没有什么大碍,心肺、腹部也没有明显的伤口和异常。左侧头皮有个小口子,没有大事。只是精神状态不太好,最主要的是左边外耳道有一些出血。”

“血压量过吗?”潘问道。

“我刚才测的,两个人血压暂时都是正常的。”老梅回答。

潘向东听余江这么一说,明显感到有点着急了,不顾他那边男人的情况,来到女病人这边,检查起病人的瞳孔。

两侧的瞳孔是等大等圆的,光反射还是存在的。

“想吐吗?”潘向东问那女病人。

病人有反应,但明显较为迟钝,摇了摇头。

这是诊室里已经来了一群人,有医生,也有围观者。余江见势,问道:“有没有病人家属,或者是认识这家的人?”

大家都蜂拥过来认人。这时,那男病人喊了声:“婶子,你去和我哥说起一声吧,他可能在家里的。”

“啊,这不是老张家的小儿子吗?”一位年长的妇女忽然叫了起来。

“那好。”余江连忙道:“这位阿姨,麻烦你去通知一下病人的家属,马上到医院来!”

“好,好。”年长妇女一边点头一边说道:“他们家就在街西头,不远的,我去,我马上就去!”

边走嘴里还不断地嘀咕着:“怎么回事啊,我就觉得眼熟,怎么回事他们一家……”

这边,潘向东已经把驾驶员叫道一旁了。

“怎么样啊?医生,严重吗?”驾驶员十分着急。

“孩子看上去没有什么大事!”潘向东正色道:“两个大人应该都伤的比较严重。”

“有生命危险吗?”

“暂时没有,不过那女病人比较麻烦,我们怀疑有脑外伤,甚至颅底骨折。”潘答道。

“把他车扣下来。”有围观者喊道。

“我已经报案了。”驾驶员不知如何是好,回头看着几个围观者道:“你们都看见刚才的事了,他还跟着我去交警那报案的。”他指着其中一个小伙子道。

“现在我们没有时间去问这些,待会交警肯定回来的。”潘向东道:“男病人小腿骨折,骨盆骨折。女病人右前臂骨折是小事,但脑子里的问题是大事,可能有脑出血。鉴于这些情况,我认为该马上转上一级医院抢救,不能耽误!”

“真的要转?”不知什么时候,顾所已经来了,问潘向东。

“这些骨折、脑外伤我们这里是无能为力的。”潘遗憾的答道,回头望了眼余江。

“是的,顾所。”余江也感到有点过意不去,毕竟这里连常规的骨科器械和内固定钢板、钢针都没有,而现在的病人急需手术和对脑部情况的观察,多拖延一点时间就是对病人生命多一点危险!

“我们这里也不给病人拍片子了。”潘向东继续说道:“我去安排救护车,余江、小阳,你们看着把病人手和腿固定一下,等会一起搬到车上去。”

“那就这样吧。”顾所看了看那位驾驶员,道:“就去县医院救治吧。走,你跟我们到外面去做个笔录。”

一会儿,门外已经响起了救护车的警笛声,同时病人的亲戚朋友似乎都赶来了,他们有的和顾所交涉着,有的过来照顾着两位伤者。余江和徐小阳指挥着一行人把两个病人都抬到了车上,安排好以后,余江还特意关照了一句:“如果脑子里没有什么大问题,女病人可以回来住院的,她的骨折是不严重的。”

余江又一次在门口目送了救护车远去,心里仍不是滋味。

虽说整个过程也只有十几分钟时间,但作为创伤抢救来说,就算是一分钟有时就是生命的有或者无!

余江在见习时就很喜欢骨外科,他认为骨科医生救治病人就是立竿见影!脱位复好后关节就能动了,骨折固定后就能长好了,既简单直接,疗效又好。因此,在找工作时第一次和院长谈话,余江第一要求就是做骨科医生,其次是普通外科。院长先是笑着不说话,后来才说:“做外科医生是我想要的,你如果想向做骨外科,我答应你出去学习,决不食言。”余江自然十分满意。

看着余江愣愣的站在原地不动,潘向东上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小子,又在琢磨了,呵呵。”

“是的。”余江答道:“如果这两个病人能在我们这里手术和抢救,那该多好。”

“愿望啊。”潘向东唏嘘了一声:“那我们这里就不是什么中心医院了,而是县医院、市医院了。”

“这倒也是。”余江回过神来,抱歉的笑了笑,道:“你回吧,家里事多着呢,我去接班了。”

“没事。”潘道:“还是上去抽颗烟吧。”

两人来到办公室,刚点上烟。老吕护士走了进来,道:“潘医生,你看我父亲还需用点什么药吗?”

“不是已经挂了些氨基酸和能量了吗?还能用些什么呢?”潘回答。

“这些天他胃口不好,精神状态也比前些日子差,我想给他补补。”吕说。

“我看还是调调他的胃口吧,要不不如食补啊。”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