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医本是道
25318400000036

第36章 破伤风(一)

“要是每一种病都有特效药该多好!”小张医生感叹道。

“是啊。”余江也深有同感……不过还是理性的说了句:“但那永远是不可能的啊。”

大忙之后,农村开始清闲起来。医院的职工们上班也多了起来,只有潘向东开始忙碌了,因为他老婆的肚子越来越大,接近生产了。余建平老婆在第二次拍片后又抽了一次胸水,只有300CC左右,便抽不出来了。同时明显看到病人的一般情况大有改善,脸色也开始变得红润了,话也多了。余江见病情基本缓解,对建平说道:“你看,你老婆感觉好多了,我们也认为胸膜炎已经完全得到了控制,过两天再拍张片子,水不再多起来就回家吃药吧。”

“那还不是太好了。”建平喜出望外。

“不过,药得坚持吃啊。三个月后复诊!”余江强调。

“行啊。不就是拍片子啊,呵呵。”

“你都会看病了。”余江笑道:“是拍张片子,看看要不要继续吃药就是。”

潘向东看上去是真的放下心了,基本上夜班和夜出的时候都去县城,或者是请便车把老婆接回来,父母那里谈谈,亲戚家走走,享受着准父亲的快乐和休闲。有一次来了个阑尾炎,余江也没有通知他,做好一切准备后,余江问小张:“嘿,你有没有上过手术台啊?”

“上过两次,都是潘医生带我的。”小张回答道。

“那就行。”余江道:“待会儿和我一起上台开阑尾吧。”

“我和你?”看得出小张医生不是不相信自己,而是不相信余江。

“对,”余江肯定的回答:“就我们俩。”

“行。”小张拿定主意的说道:“不过你要多提醒着点我啊,呵呵。”

“没问题。”余江胸有成竹。

手术之前,居麻倒是问过余江,是不是就他们两个人,余江回答是的。

手术当中,小张医生虽然不是很熟练,但还是相互配合的不错,因此手术还是蛮顺利的。

手术后第二天,潘向东问及此事,余江如实回答,潘没有表态。

那天下午,很晴朗的天,余江问潘向东做准爸爸的感觉是如何如何,老梅医生一下子冲了进来,脸色凝重,口气十分着急:“小潘,快来看一下,快!”

余江见势就知道又有急诊,跟着潘向东就出去了,

老梅后面跟了一群人,有男有女,为首的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结实壮年,还有两三个年轻汉子和妇女,壮年手里横抱着一个孩子,脸色同样是十分的焦急。

“是个男孩,两个多月,发烧,我下面已量过体温,41°,还是肛温。就在我量体温的时候,小孩子还抽了几下,嘴里还有少量白沫,不哭不吵,我只是感觉和一般的小儿高热惊厥有点异样!”老梅汇报着。

是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头发不是太多。余江发现孩子闭着双眼,蹙着眉头,嘴也紧闭着,不发一声。脸色不是那种高热的泛红,很是苍白。嘴角边还残留着一点白沫。

潘向东连忙把孩子迎进病房空床上,开始检查。余江问道:“发烧几天了?”

“第三天。”中年壮汉答道。

“是你什么人啊?”

“我孙子。”

“多大?之前感冒过吗?用过药吗?”

“孩子才七十五天,之前也没有感冒伤风,只是胃口不好有一段时间了,吃过奶后有时会吐。昨天在村里用过退烧药,当时是退烧的。可没多久额头又烫了,还开始抽筋了。”壮年讲的还是蛮具体的。

潘向东检查过后,把听诊器给余江。

余江接过听诊器仔细听着,发现孩子心率的确很快,还有点心率不齐。两肺的呼吸很重,但没有听到明显的罗音。颈部肌肉没有感到明显抵抗,两侧瞳孔还是等大等圆的,光反射是存在的。腹部还是很柔软,上下肢肌力有减弱征象。家人在一边不停地喊着:“宝宝、宝宝。”孩子没有任何反应。

由于胖的缘故,孩子的确显得较为白嫩。当余江再次检查孩子的右下肢肌力时,明显感觉孩子的皮肤下产生一种捻发感,那是皮肤脱离皮下组织且里面有积气的特有的一种声音,面积不是很大,但局部很明显,且又向臀部蔓延的感觉。

“潘,你查一下孩子的右侧臀部。”余江赶紧说道。

潘向东轻轻的把孩子侧过身,边查边问:“前几天有没有打过疫苗?昨天退烧是不是打针的?”

还是那壮年的回答:“这个月没有打过疫苗,昨天打针应该是……”他想了一下,还回忆似的做了一下抱孩子的动作:“应该是打在左边臀部的啊。”

潘向东也明显感到了异常,同时自言自语:“还有明显的波动感啊。”随即迅速的再检查了一下孩子的左侧臀部,的确是有个针眼。

“余江,左边还好啊。”潘说道:“快,准备切开!”

余江毫无怀疑,转身去取切开包。

这时,潘向东对家属说道:“孩子现在右侧大腿及臀部严重感染,已经有很大的脓腔形成。我现在可以肯定的是这感染是一种产气菌,在脓液生成的同时,还产生了气体。现在,孩子的皮肤与皮下组织已经部分分离。孩子的高热原因可能就是此感染引起,但是……”

没等潘向东说完,孩子的爷爷顿时提高了嗓门:“怎么可能呢?我孙子养的好好的,怎么会皮肤脱壳?”

“你先冷静一下,孩子的家属。”潘向东正式道:“化验过血吗?”

“来了。”老梅突然气喘吁吁出现在旁边:“血象很高,中性达90%以上。”

原来老梅已经在下面给验过小血了,刚才自己亲自去取化验报告单了。

“现在完全可以证实感染的存在,但是我们还在考虑着感染是怎样引起的。总之,现在孩子病情很重,家属要做好思想准备!”

正说着,余江已经奔了过来,以最快速度打开切开包。潘、余两人正准备切开引流,发现孩子突然头往后仰,口溢白沫,磨着牙,手脚抽搐起来。潘向东一手掐着孩子的人中,一手把孩子的头侧过去,靠向一边,吩咐余江:“余医生,快让护士带0.1g鲁米那过来,立即肌肉注射。”

一群家属见此情景,都愣住了。还是壮年爷爷沉得住气,连忙说道:“医生们,请救救孩子啊。”声音显得极其苍凉。但是他同时也发现了余江拿过来的切开包,大声叫道:“怎么回事?你们要切开什么吗?”

等护士注射完针剂,孩子也停止了抽搐。潘、余两位也没有和病人家属多加解释,立即在患儿右大腿外侧做了一条纵形切口,稀薄的脓液顺着切口急速的涌了出来。余江用消毒碗整整接了大半碗的样子,顺势做了一下脓腔探查,发觉整条大腿及臀部的皮肤基本完全剥离,脓腔很大。对潘向东说道:“里面很大,放两根引流条吧。”

“是。”潘向东严肃的说:“加大抗菌素用量!”

虽然手术仅用了两分钟时间,但毕竟是没有用麻药!孩子竟没有哭喊一声。只是在最后的时候微微张了一点嘴!细心的余江却发现孩子嘴里也有脓苔,警惕性一下子又提高了许多,问道:“孩子嘴里是怎么回事?”

没有人回答。

余江再次提高嗓门问道:“孩子前些日子是不是吃的不舒服?”

“是的。”声音很小,是个女声。

“你们给他干了什么?”

“让一个老医生挑过的。”

“挑什么啊?”余江意识到问题的更严重性了。

“螳螂痣。”

所谓的螳螂痣,就是孩子口腔内两侧颊部的脂肪垫,看上去在两侧颊部明显地鼓起如糠丸大小的东西,小儿吸奶时靠脂肪垫的吸力,造成口腔内负压,使**易于流出,小儿用力吸吮时,不至于会使双颊内陷。

“哪里的老医生啊?你们糊涂啊。”余江惋惜的说道:“那是正常的东西啊。”

“可是前些日子孩子吃奶不香啊。”后面的一个年轻男人说道。

“那肯定不是这个问题。”余江有点怒了:“是不是你们自己去请的不知名的老医生。”

“是。”几个家属面面相觑。

潘向东连忙制止了余江的发问,道:“现在孩子病情很重,有败血症,还有毒血症的可能。细菌感染引起败血症,如果是破伤风的话,那就更麻烦了。我们现在一边尽量抢救,一边会马上联系上级医院,让他们派最好的医生来帮助我们。”

余江包扎好切口,马上给予冰袋降温、吸氧、镇静、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做破伤风抗毒血清过敏试验等一系列措施。

潘向东再次和家属解释着病情,但言语中也透露出有些急躁。因为他也不想耽误更多的时间,请县医院主任会诊。只是家属仍然表示着疑惑,余江知道,他们真的不愿意相信这迫在眉睫而且十分严重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