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医本是道
25318400000022

第22章 鞘膜积液

余江等老贾走出去了好一会儿,才问小阳:“他真不认识字吗?”

“中国字认不得几个,别说什么ca了。”小阳有些感慨,道:“前几年走南闯北做生意,这小子身体还不碍啊,这两年办了个小厂子,日子安稳了,却又活不长了,命啊!”

余江心里其实真的很别扭,但是他明白这病和办厂无关,只是以前没有重视。现在想来,就算重视了,该来的还是会来的,可能会晚一些罢了。

“你和他是朋友?”余江问道。

“认识是早就认识了,他就住镇边上的村里,离这里不远。真正打交道还是因为他那厂子里经常有人断过手指弄破皮之类的事发生,来这看病,才熟悉起来的。平时喝个小酒吃个饭倒是经常的事,他是万元户啊!呵呵。”

“哦,难怪他一来就找你!”余江笑道:“你这是吃大户啊。”

“什么大户小户,以后就没户喽。”小阳还在继续他的感慨。

中午休息室,国强约了小阳、潘向东和余江到宿舍里打八十分打发时间,也不知道谁嚷嚷的,四个人打牌,看的人倒有五六个。由于天热,大家声音倒是不响,只是烟味太重。余江和小阳是对家,余江从那次打牌的过程中,隐约感觉小阳是会做牌的!因为只要是他洗过的牌,余江和他总有一家会有一手好牌,而且他还老是抢着洗牌!

上班时候,余江对潘向东说起这事,潘笑了笑,道:“消遣消遣,随它去,我们又不赌钱!”

“难道你没有发觉?”余江怀疑的问道。

“你以后会知道的。”似乎是答非所问。

余江一阵沉默。这时候,沈书记走了进来:“小潘,给你个病人,呵呵。”

“什么病人啊?”潘向东站了起来。

“应该是疝气吧。”沈书记不是太肯定:“是位老先生,从小就有的。这不,现在天热,**坠的很厉害,很是不便。我回家的时候,他儿子来找我,我只好来找你了。”

“好啊,呵呵。余江这几天正在抱怨没有手术呢,人来了吗?”潘显然也有点兴奋。

“在我楼下等着呢。那我去带他上来喽,呵呵。”沈书记同样很开心。

这个沈书记,年青时是在省重点高中读的书,考上大学后家里实在供不起他读书,便回家务农了。由于他说话文采都不错,不久就当上了大队书记,同时他自己也在家自学起医学方面的知识,有时还帮助村里的人看看小毛小病。同样是因为他喜欢读书的缘故,得罪了村里的一些人,当然包括他们村的村医。镇政府把他调到医院里当了个支部书记。

不一会儿,沈书记带着几个人上楼了。潘向东一看手续都办好了,就领着他们到了护士站,收到了我们床上。笑眯眯的对余江说:“余医生,你去检查一下吧。”

“好嘞。”余江抓起听诊器,跟着病人来到病房。

家属有两个,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年轻小伙。余江一看就知道是祖孙三代。老人气色很好,精神矍铄,躺在病床上还笑嘻嘻的,似乎有点不好意思。

余江说道:“老先生,没有什么难为情啊。我得帮你检查一下。”

“好啊好啊。”儿子说话了:“爹,你要配合这位小医生啊。”

“恩、恩。”老人应着。开始解裤腰带,是根粗的布条。

“不忙,不忙。”余江说道:“你先我听听你的心脏和肺子。”

余江一边开始检查,一边问着病人和家属有关病史。老人除了年轻时患过血吸虫病,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也没有什么家族遗传病。余江做腹部检查的时候,非常仔细的摸了一下肝脾,并没有明显增大。

余江问道:“经常肚子不舒服吗?”

“没有。”老人肯定的回答。

“大小便正常吗?”

“应该正常的。”老人有些犹豫。

余江知道老人可能是不清楚什么是正常大小便,便向他解释了一下。

“那就是正常的。”老人微笑着。

余江帮着老人慢慢褪下裤子,开始检查腹股沟部。发现老人**明显肿大,足足有小西瓜大小,皮肤张力很高,上面的血管一根根清楚地显示着。余江带上手套,没有触及到右侧的**,感觉有一肿块,质地较软,有囊性感。试着做了几下回复试验,没有反应。又让病人咳嗽了几声,手里并没有冲击感。便问道:“老先生,你这地方有缩小的时候吗?比方说睡着或者站着有变化吗?”

“没有什么变化的。睡着呢舒服一点,站着就坠的厉害,不疼的。”老人回答。

“那是不是现在就是感觉走路不便,摩擦的厉害?”

“就是的,尤其是干农活的时候,难受极了。”

余江想了一下,对家属说道:“病人家属,老人的病不是你们说的小肠气,它是右侧**上的小毛病。待会儿我做个试验给你们看一下。”

家属明显露出疑惑的神情,但并没有反对。

余江转身回到办公室,见潘向东和沈书记都在,问道:“潘主任,你有没有小手电?”

“你要手电干嘛?”潘不解。

“体格检查,做个试验。”余答道。

潘还是一时没有想到具体事情,说道:“护士长那边应该有的,你去借一下吧。”

余江从护士长那边借来了手电,这时候潘向东好像意识到了,对沈书记说道:“我和余江一起去看一下你那个病人,可能不是疝。”

沈书记脸红了一下,说道:“哦。我也没有仔细查过,好吧,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三人来到病房,余江托起增大的**,用手电从内侧往外侧照射,大家都发现有光线透射过来,只是不那么很强烈。余江对家属说道:“这是透光试验,有光线透过来,说明里面是液体。只是这液体有点浑浊,所以光线减弱了。”

潘向东接着说道:“对啊,有这么多水在里面,说明这不是从肚子里跑下去的肠子,也就是你们一直认为的小肠气。”他也顾不得没带手套,检查了一下,道:“是老人的右侧**里面积水了,左侧**正常大小。”

“**里面也会积水?”家属更是丈二金刚了。

“是啊。”余江又开始解释了:“人在娘肚子里,**是在长在背上的,直到出生前才通过一条管子,就是常发生小肠气的那条管子降入**的。它在下降的时候,附着在上面的腹膜也随着一起降下来,直到出生后一两个月以后,那降下来的腹膜会自行闭锁成为一条纤维索带。但是覆盖在**表面的那一层膜是一直存在的,而且它有分泌和吸收的功能,这水就是它分泌的。我们叫它**鞘膜积液。”

这时父子俩开始有点明白了,问道:“那就是说他和肚子不相通了?”

“不是的。”余江接着说道:“如果那条索带里面有间隙,那还是通的。那水会来回的流动,也就是说,病人会觉得站着的时候大,躺下会缩小,我们又叫它是交通性鞘膜积液。刚才我问过老人家,自己也检查过,认为不是交通性的,只是个单纯的积液。”余江看了一眼潘向东。

“余医生说的没错,如果是交通性的,这么多液体,压力那么大,肯定会回流到腹腔的。”潘向东完全同意余江的诊断:“这样说来,这个手术就更小了,你们放心吧。”

沈书记看样子是真的没有见过这类疾病,但是经过潘、余两个一解释,好像是完全理解了。问道:“小潘、小余,我替家属问一句,这手术该怎么做啊?”

“很简单的,如果是单纯性的,我们就做一个鞘膜翻转术,如果有囊壁的话,我们就把囊壁剥掉,在翻转一下。局麻就行!”潘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那好,那好。”家属明显抛开了所有的疑惑,对潘、余两位说道:“马上就能手术吗?”

余江笑了笑,道:“手术是不需要多少时间,只是……”

“只是什么?”家属有点着急。

“我刚才检查的时候发现,病人**的皮肤有点渗出,是长时间磨蹭产生的水肿所致,为防止术后感染,最好是等皮肤干燥一点。”余江有点迟疑:“要不,你们先回家休息一两天再来,这样可以在医院少呆几天?”

“原来是这缘故。”家属恍然大悟的样子:“不了不了,不就是多住两天医院而已啊。回家后老人还是闲不住的,这里摸摸,那里动动,我们还不好说。我们看还是呆在医院吧。”

“那好。”余江对着那小伙子说道:“你们去买些爽身粉吧,给老人抹抹。我们会及时来观察的,尽早手术。”顺手帮着老人把裤子套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