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医本是道
25318400000017

第17章 村医

来到外科门诊,里面依然有小阳的几个朋友坐着,好像在自己家一样,无拘无束。见我们仨同时进来,也许是知道了刚才的事情,竞不约而同的打起了招呼:“外科大夫们,辛苦了!”不用小阳自己掏烟,自然有人代劳了!

潘向东和徐小阳相对而坐,满足的吸着烟。余江在一边不经意的打量着满屋子的闲人,似乎在琢磨着那些人的底细。小阳朝着余江呵呵一笑,道:“余江,你怎么想到用磁铁这玩意?”

“哦。”余江答道:“我在眼科实习时,看见老师用磁铁取眼球里的铁屑,联想而已。不过今天其实没有什么大用,还是两位的功劳啊。”

“倒是会讲话啊!”小阳还是微笑着:“不像有些人,总是把话藏在肚子里。呵呵。”这个人显然是在说潘。

“我怎么把话藏肚里了?”潘慎怒。

“你看你看,我又不是说你,干嘛对号入座?”仍在挑逗。

“不是说我,那就是说你自己喽。”潘自解的说:“是啊,有些人非但肚里藏话,做了坏事还不敢承认啊,是不是?走,余江,我们还有自己的事要做呢,帮了忙居然听不到谢字,也只有你徐小阳啊!”说完就站了起来。

余江知道楼上的确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便帮腔道:“我得去看一下手术病人,还有一些记录得补一下,小阳,我们就上去了。”

余江上楼后,直接把病例车拉到了办公桌旁边,检查起每一个病人的记录。潘向东又去看两个伤寒病人了。稍过片刻,潘向东走过来,问余江:“那两个伤寒怎样?我看体温好像有点降下去了,只是精神有点萎。”

余江打开病历夹,一看,果然,今天起体温都在38°左右,一阵开心,问道:“那你看需要换药吗?”

“再用两天吧,既然有效,就用满一周。两天后若是体温不反弹,我们请老梅他们用些中药,我们也换下氯霉素!不过,今天还是复查一下血,注意观察大便。”

“好的。”余江其实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写写记记,不一会下班了,余江在回家之前再一次去看了手术病人,嘱咐早下床,早活动。

一夜无事。

第二天,早晨上班的时候余江就觉得天特别闷热。树梢都不摇动,蝉儿在拼命的叫。余江走到医院就已经出汗了,好像有雷阵雨!

果然,当余江他们查好病房,天好像一下子变暗了,紧接着雷声就响起来,声音很大,好像就在旁边。阵阵狂风开始拍打起房屋及其门窗,蓬蓬作响!连树干都开始大幅度的摇晃起来。不过,人们顿时感觉凉爽了好多,固定好门窗,静心的做起事了。不多久,随着引子般的稀稀落落的豆大的雨点洒落,更大更密的雨点随风而至,哗哗哗,哗哗哗,从天而降,打在屋脊,打在树梢,打在地上,溅起细细的水雾!屋檐也顺势挂起了水帘。

余江干脆搬了张椅子,坐到了阳台上,欣赏起了这夏日骤雨……

大雨忽猛忽稠的持续了大约半小时,余江看到对面制剂室门口狄国强和小倪也兴奋的站在门口,享受着夏雨带来的凉爽,朝他们挥挥手,喊道:“好舒服啊!”

“看你高兴的,真是个孩子!”不知什么时候,院长已经站在余江的身后,又是一巴掌拍在余江的后脑勺上!

余江这时才回过神来,自然的站了起来,道:“院长,你看这雷阵雨来的多及时!”

“嗯。好大的雨啊!”院长道:“这才是江南的夏天!”

“就是啊,这大雨一下,大地都被洗干净了。”

“是吗?”院长回答:“小余啊,你进来一下,我还有更大的好事和你们说呢!”

“真的?”余江端起椅子回到办公室,见大家都比较安静,好像并不知道什么好事,就问道:“院长,什么好事啊?”

大家听到余江问话,都不由自主的抬起头来,看着院长。连隔壁的几位护士都走了进来。这时,院长才喜滋滋的开腔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卫生局准备团购几辆救护车,我们医院在团购名单之内,只需5万块钱,我们医院就会拥有一辆自己的救护车了!估计国庆前车子就会送到我们医院,以后,急救、叫血、转院、会诊等等我们就不需要再请救护站或者其他医院的车子了!”

“那太好了,方便多了。”

“就是,早就该有一辆自己的救护车了。”

“去县城,搭个车也方便了。”

……

七嘴八舌,一片哗然。

中午食堂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下个月医院就有救护车的消息,相互转告,相互喜悦,都在愉快的心情中度过了忙碌的一天。临近下班时,潘、余两人巡视完病房走到办公室门口,看见三宝村的赤脚医生老钱从楼上下来,招呼着他们:“两位,请你们赏光啊,我请你们几位吃晚饭!”

“怎么,老钱,你还真记得昨天的承诺啊!”潘向东有点诧异的样子。

“那是当然!昨天多亏你们啊,不然我这老面子往哪里放啊。”老钱着急而又真切的说道:“就在医院饭店,我去叫楼下两位,你们直接去好了,我已经和刘老板讲好了!务必赏光,务必赏光!”说着,急匆匆的下楼去了。

余江开始换工作服,问潘向东:“你去吗?”

“我反正也没有什么事,随便坐坐吧。你呢?”潘回答。

“你去,我就去呗。呵呵。”余江回家也没有什么家务可做。

两人定定心心的来到医院食堂,刘老板见面就招呼道:“在楼上,两位。”

“谢谢。”余江还是很有礼貌。

来到楼上小包间(其实楼上就两个包间,接风时的那间是大包间),见老钱和小阳已经在了。潘问道:“老钟呢?”

“他今天下午补休,就算了。”老钱回答道。“来来来,两位上座。”

“不客气,不客气。”潘推辞。

再三推让后,潘、余南北对面坐下,徐东钱西,四人依次而坐。这时,冷菜已经摆好,酒瓶已开启。老钱说道:“其实,不瞒你们三位,除了昨天的事,还有一事需要你们几位关心的。”说着,斟起酒来。

“还有什么事?我就知道你没有安什么好心,哈哈。”小阳立刻开刷。

“哪里哪里,我是真心请你们三位的,”老钱毫不生气:“你们三位都是堂堂正正的外科医生,有技术,有能力。不像我们这些赤脚医生,万金油,整天东家跑,西家到,不容易啊。”

“老钱,你也不用喊冤。”潘向东打断了老钱的话:“酒么,你就不要给我倒了。话么,也不要这么说!”

赤脚医生,这名词是特殊时期时期的产物,指的是那些最底层村卫生所的医务人员。他们经常白天黑夜的给那些交通极其落后的村民们上门行医,风里来雨里去,有时不得不赤着脚赶路。现在,这些村卫生所工作人员脚是不用赤了,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甚至开着小电驴。但是除了在村卫生所进行着一些基本救治行为,上门服务仍是他们经常做的事。

“就是。”徐小阳接口道:“都说你们现在条件好了,钱也赚的比以前多的多了,还在这里倒苦水!”

老钱还是给潘向东倒了一点酒,坐定,道:“小阳说的不无道理。我们有今天,一是政策好了,二就是有你们做后盾啊。你看,潘主任每年都跟我们作几次讲座,我们一旦有下不了台的事,都是你们帮忙解决,没有二话!来,我老钱先敬你们一杯。”说完,饮完杯中酒。

潘向东稍稍舔了舔酒杯,对余江说道:“余江,你可别小瞧了老钱他们啊!虽然平时辛苦一点,可是他们的收入可是我们的好几倍啊。”

“不会吧。”余江有些不解,说道:“小时候我在我奶奶村上碰到过他们那里的赤脚医生的,来为我奶奶看病,退个烧,给几片药,就收一块钱啊!”

“这位就是新来的余医生吧,呵呵。”老钱转过脸来,笑道:“一点不错。可是你知道哪些要的成本是多少吗?”

“不知道。”余江如实回答。

“一针退烧针加上几片消炎药,不超过3毛钱!”老钱也如是回答。

的确,余江看病用药,从不问药价!

“潘主任说的一点没错。村里是不负责我们的工资的,相反我们得上交一定的管理费用!我们的收入全靠我们自己双手做出来。”老钱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这里,好一点的村提供一两间空房供我们做诊室。差一点的,就像我们村,诊室就开在自己家里!除了一些消毒设备,注射器具,以及常规的检查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之类的,我们就没有什么其他东西了,剩下的就是一些常用药。这些药就在你们医院批发的,虽然比县城的医药公司稍贵一些,但运输、保存方便,多批少批价钱一样,不用担心假药、过期药,还是很实惠的。我们给病人用时,也没有比医院价高。你想,我们村有上千户村民。每天不都有几个头痛肚子痛的,加上几个老病号,一天卖出去几十块钱的药事很正常的啊。”

“那他们不来医院看吗?”余江赶紧问道。

“来医院,挂号、验血、拍片,就得十几块钱,加上用药,有时一下子就得花上几十块啊!”老钱又咪了一口:“比起我们的价格来,还是太贵了。”

“你们不怕漏诊误诊,出事情?”余江有点着急了。

“余医生,这就要有经验了!和你一样,开刀需要经验,我们看病更需要经验,呵呵。”老钱有点自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