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应该知道的100个中华历史典故
25315200000012

第12章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出处】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国语·周语上》

【故事】

西周时期,周厉王执政残暴,不但增加赋税,还不许百姓们议论。为了控制社会舆论,他从卫国请来巫师,通过巫术去偷听人们的谈话,一旦发现谁说了一句坏话,立即杀掉。

如此一来,百姓们都变得敢怒不敢言,连开口说话都害怕,相互交流就用眨眼睛来示意。镐京城内弥漫着凝重的恐怖气息,就连其他诸侯都不敢来朝拜。周厉王却对此十分满意,他对大臣召公说:“我能消除人们对我的非议,你看,现在他们都不敢说话了。”

召公却说:“大王,这绝非好事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就好比水积多了,就会冲毁堤坝,变成伤人的洪水。不让民众说话,他们的埋怨会越来越多,那结果就跟决堤的洪水一样啊。”

周厉王不高兴了,“我一朝天子,岂能让他们说三道四?”

召公说:“治水的人开通河道,使水流畅通,治理民众的人,也应该放开言论,让民众说话,这样,政事哪些好和坏就可以从他们的声音中分辨出来了。如果死堵住他们的嘴,看似也不是长久之计。”

厉王对这些劝解满不在乎。终于,在天灾人祸的双重折磨下,厉王三十七年(前841年)小领主共伯和率领农民,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讨伐暴君。不可一世的厉王吓坏了,趁夜逃出镐京,在外流浪了十四年后病死他乡。

【含义】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统治者控制民众言论的危害,比堵塞河道引起的水灾还严重。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压制社会言论的做法,实际上是错误的做法,使下情无法上达,错误政策得不到纠正,加剧社会矛盾。社会矛盾到达临界点,还可能发生暴乱,给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的破坏。只有广开言路,方能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