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血压知识问答
2528900000010

第10章

51.为什么高血压病人在特殊场合下要控制情绪?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一些特殊的情况,如亲人的突然去世、朋友数十年后突然相逢、一夜之间因故突然暴富或一贫如洗等。当这些情况突然来临时,肯定会给人的情感上带来较大的刺激,或大怒、或大悲、或大喜、或大惊,这些本属一个人的情绪的正常外泄,对正常人无可非议,但对高血压病人来说,处于这些情况下,如情绪失控,极易酿生祸变。

我国传统的中医学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俗称“七情”,在一般情况下,属人的情绪宣泄的正常表现。但如这些情志活动过于强烈、持久或失调,则可引起内部的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病。我国最早的医典《内经》中就曾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这说明七情过度可以酿生病变。举大怒为例,《内经》中曾言:“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这句话的意思是,大怒可以使人的气血运行混乱,冲涌于上,出现晕厥(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脑卒中)的病变。

现代医学的研究亦证实了不良的情绪活动的确可以给患者带来生理、病理上的伤害。就高血压患者来说,不良的情绪刺激可以引起人体的高级神经功能紊乱,大脑皮质和丘脑下部兴奋性增加,血液中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等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多,使体内的小动脉强烈收缩,血管压力增加,导致血压突然升高。这样的血压变化在正常人是可以承受的,而且在情绪平静后可以自行恢复正常。但高血压病人因平时的基础血压较高,加之动脉硬化,对血压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当情绪过于激动时,因血压的陡然升高,可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呕吐、胸痛等,严重者还可导致脑卒中、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危及生命的不良后果。

在了解了情绪过激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后,建议高血压患者在这些特殊的场合,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要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志活动,遇事一定要冷静,尽量控制过激情绪的发生,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在这方面,除了患者要学会自控外,其家人、朋友等均有责任帮助患者调节、控制情绪。

52.高血压患者不适合参加哪些体育活动?

体育运动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缺乏运动是导致身体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以及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运动对高血压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是治疗高血压病有效的辅助疗法,有助于降压,改善自觉症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减少降压药物的用量和巩固疗效。研究资料显示,体育运动能使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6~7毫米汞柱(0.8~0.93千帕)。

运动为什么能降低血压?根据最新的研究资料发现,运动能降低交感神经张力,使儿茶酚胺释放减少;能增加血管顺应性和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使外周血管阻力明显下降;能升高β2受体敏感性和降低α2受体敏感性,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和醛固酮水平,从而使血管扩张,排钠利水,降低血容量,使血压下降。

运动可使血压下降,不参加体育活动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参加运动者的2倍。但若高血压患者进行不适当的运动,有可能会发生与运动有关的猝死。适宜于高血压患者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很多,如散步、急行、慢跑、打太极拳、游泳、做广播操、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耐力性运动,但个人却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年龄、原有体力基础等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而过于激烈、竞争意识强、忽然停止呼吸、用力、需要爆发力或速度的运动都不适合高血压患者,如举重、百米赛跑、足球比赛等。因为,像这种短时间内必须拿出全力来的运动,反而会使血压急速上升,非常危险。因此,在制定自己的体育活动计划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53.高血压患者如何选择饮食?

高血压病,有人称它为“富贵病”或“现代病”,因为其发病因素与现代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变有直接关系。特别是食物中的动物脂肪摄入过多,使人的体态越来越胖,加上遗传等其他因素的作用,往往就会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

正是由于高血压病发生的因素与饮食有关,所以人们越来越相信“食病还需食来调”,科学合理的饮食是防治高血压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饮食原则主要围绕两个问题:一是高血压病本身;二是高血压病的一些并发症,如动脉硬化及心、脑、肾的病变。当然,由于每个高血压患者的情况差异很大,其合理的饮食也应个体化。饮食的一般原则为:控制总热量;减少动物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限制食盐摄入;增加蔬菜、豆制品、鱼类在副食品中的比重。

(1)控制总热量以保持标准体重。肥胖与血压呈正相关已成定论,因而,对于肥胖者来说,必须减轻体重,总热量摄入不能太高,需限制饮食。每日的热能供给应比理想体重需要的热量减少20%~30%,供给量为每日每千克理想体重105~126千焦,每日三餐总热量的分配为:早餐占全天总热量的25%,午餐占50%,晚餐占25%。主食宜多吃粗粮、杂粮,少吃精制米面,减少糖类的进食量。

(2)限制脂肪总量。脂肪应占总热量的20%~25%。胆固醇应限制在300毫克以下,尽量减少食用牛、羊、猪油和肥肉以及鱼卵、肝、肾、脑等。因为多吃动物脂肪,也就是增加膳食中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易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宜食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等,因为它们含亚油酸多,有限制胆固醇及减轻胆固醇向动脉壁附着的作用。

(3)限制钠和食盐的摄入量。钠的摄入与高血压有一定的关系,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人每天的食盐量应限制在6克以下,或酱油10毫升之内。在注意限制钠盐的同时,还应注意食物中的含钠量,例如挂面的含钠较多。同时,应少食腌制食品,如咸鱼、咸肉、咸菜、火腿等。高血压患者要养成饮食清淡的习惯。

(4)增加蔬菜、水果、豆制品、鱼类在副食品中的比重。蔬菜中一般都含有丰富的钾,是预防血压升高的有效食品,高血压患者应多吃蔬菜。蔬菜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特别是黄绿色蔬菜中的维生素K、维生素C的含量更高,有提高血清钙离子,防止血液凝固,止血及增加血管活性的功能。水果中也含有丰富的钾,如橘子、香蕉等。蔬菜和水果还有一个好处,能使病人大便通畅。但是,对高血压病合并肾衰水肿、少尿明显者,就不能再服过多含钾的食物,以免高血钾。另外,宜食用鱼类、豆制品等蛋白食品,因为蛋白质中的含巯基的氨基酸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肾功能不全者只宜食用优质的动物蛋白,豆制品不宜食用。

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最好能定时、定量,晚餐应安排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还需注意戒烟限酒,最好忌白酒及其他烈性酒,养成以茶代酒的习惯。

54.哪些食物对高血压病人有益?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膳食营养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饮食中动物脂肪、胆固醇食量较高,食钠过多,食钾、钙过少(即蛋白质质量较差),饮酒过多等,这些都是引发高血压的主要膳食因素。所以,高血压病人合理选择饮食十分重要。

高血压病人平时以清淡素食为主,宜食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如鱼类、瘦肉、牛肉、豆类及豆制品等,因这类食品含胆固醇较低,而豆类及豆制品中还会有谷固醇,谷固醇有抑制小肠吸收胆固醇的作用。

维生素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故患者宜多食含维生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豆芽、芹菜、荠菜、萝卜、胡萝卜等。

高血压病人还应适当选一些具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海藻、海蜇、海参、海菜、葵花籽、芝麻等。平时烧菜宜选用植物油,最好是选择花生油、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

高血压病人应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肥肉、各种动物油、骨髓、黄油、肝、心、脑、肾、蛋黄、鱼籽、鱼肝油、螃蟹等,对辛辣性食物也应少吃或不吃。

高血压病人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烧菜宜偏淡,对酱菜、榨菜、咸菜、皮蛋等含钠盐高的食物也应少吃或禁食,香蕉、西瓜、苹果、山楂等含钾较多的食品可适当多吃。

55.高血压患者常食醋的益处有哪些?

醋,既是常用的烹调用料,又是一味常用的中药。食醋能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醋能降血压的机制是什么呢?

(1)抑制血压升高。近来研究证明,醋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生成而直接抑制血压升高的,同时也有间接稳定血压的作用。

(2)防止动脉硬化。米醋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和16种有机酸,能促进糖代谢,消除疲劳,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

(3)抑制脂肪合成。醋还具有抑制脂肪合成、防止肥胖的作用。有专家认为,食用醋中所含的氨基酸不但可以消耗体内脂肪,而且还可以促使糖、蛋白质等的代谢顺利进行,从而达到良好的减肥效果。

(4)有利于身体对钙的吸收。多食醋有利于体内钙的吸收。醋能把食物中不溶性的钙、铁、磷等转化为可溶性盐类,从而提高了消化道中可溶性钙的浓度。中老年人食醋不仅可以防止骨质疏松,而且钙的吸收对降低血压也十分有益。

因此,高血压患者要经常食用醋及醋食品。民间流传的保健食品醋蛋,对治疗高血压、脑血栓、动脉硬化、失眠、便秘等都有良好的效果。醋蛋制作起来十分简单。先取180毫升的米醋装进大口杯,然后将1个生鸡蛋洗净浸入醋里。经过36~48小时后,蛋壳被软化,仅剩一薄药皮包着已经胀大了的鸡蛋。用筷子将皮挑破,把蛋清、蛋黄与醋搅匀即成醋蛋。把制成的醋蛋液分5~7天服完,每日在清晨起床后空腹服用,每次加入开水2~3倍,再加点蜂蜜调匀服下(软蛋皮可一次食完)。第1个醋蛋服剩仅够两天量时,再开始制作下一个醋蛋。

56.如何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病是一个慢性疾患,在长期的康复治疗过程中,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首先,要了解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然后再针对性地处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造成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如下:①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增加,当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受损后,各种症状更加严重,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生活中的不适感增多,生活满意程度下降。②确诊为高血压后,患者产生过重的思想负担,精神紧张、焦虑不安,使本身无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出现症状或有症状的更加严重。③降压综合措施的应用,需要患者对生活、饮食习惯进行改变,并且定时服药,定期复查,这一切可能使患者感觉不习惯,从而产生不适感。④降压药物的副作用,比如干咳、心动过缓、胃肠道反应、乏力、嗜睡等,严重的可引起精神抑郁、阳痿,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以上原因,对高血压患者应采取如下措施:

(1)正确地引导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既不要消极悲观,也不要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应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高血压只要积极治疗,持之以恒,不但血压可控制,症状减轻,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而且寿命也是很长的。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分配饮食,安排有序的日常生活,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合理地选择降压药物,坚持长期治疗,把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对于减慢病程的进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是不可少的。

(4)对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医生应尽快及时处理。如降压药出现副作用与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用药,尽量消除或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采取了以上综合措施,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57.高血压的三级预防措施主要有哪些内容?

目前,鉴于高血压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对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已日益受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患双方的高度重视。在高血压的防治中,三级预防措施是高血压防治的主要工作。下面就三级预防的主要内容予以介绍。

(1)一级预防。一级预防也称原发预防。它是指在已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而疾病尚未发生,或疾病处于亚临床阶段时即采取预防措施,以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从而减少个体发病几率和群体发病率。一级预防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整个人群,特别是一些高危人群(如肥胖者),其措施主要包括:①减轻体重,这主要针对超重或肥胖人群。②改进膳食结构,其内容主要有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钙的摄入,减少膳食中脂肪,补充优质蛋白质等。③限制饮酒。④增加体力活动等。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在高危人群和全社会开展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据研究资料,只要按照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可以显著减少,其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可减少55%。

(2)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指对已发生高血压的患者进行系统地、有计划地、全面地治疗,以预防其病情加重或发生相关心血管病。实际上,二级预防就是对高血压病人开展及时、正确的治疗,其措施主要包括: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培养其健康行为;采用药物(包括中、西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如长期坚持练太极拳),将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或理想水平以下;强调对患者并发心血管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如降糖、降脂、降血黏度等);要高度重视对患者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保护,尽量使靶器官免受伤害。

(3)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指对高血压重病(如高血压脑病)患者的抢救,以预防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和减少患者的死亡,其中还包括疾病的康复治疗(如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