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态决定命运全集
2526100000012

第12章 让心灵成为花园(1)

生命的灯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络绎的村民们在默默地你来我往。

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他看见有一团昏黄的灯光正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过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孙瞎子过来了。”“瞎子?”苦行僧愣了,他问身旁的一位村民说;“那挑着灯笼的真是一位盲人吗?”

“他真是一位盲人。”那人肯定地告诉他。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没有白天和黑夜的一丝概念,他看不到莺飞燕舞,看不到高山流水,他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世界万物,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岂不令人迷惘和可笑?

那灯笼渐渐近了,昏黄的灯光渐渐从深巷游移到了僧人的芒鞋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问:“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挑灯笼的盲人告诉他:“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眼混沌。”

僧人问:“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吧?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您是为别人照明了?”但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

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

盲者缓缓问僧人说:“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过?”僧人说:“是的,就在刚才,还被两个人不留心碰撞过。”盲人听了,就得意地说:“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更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苦行僧听了,顿有所悟,他仰天长叹说,我天涯海角奔波着找佛,没有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哦,人的佛性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亮了,即使我看不见佛,但佛却会看到我自己的。

心灵感悟: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生命之灯,既照亮了别人,更照亮了你自己,只有先照亮别人,才能够照亮我们自己。为别人点燃我们自己的灯吧,这样,在生活的夜色里,我们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平安和灿烂!只有为别人点燃一盏灯,才能照亮我们自己。

泥泞留痕

鉴真和尚刚刚剃度遁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见他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心里对他十分赞许,但却让他做了寺里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吃苦受累不说,化缘时还常常遭白眼,遭人讥讽挖苦。鉴真对此忿忿不平。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鉴真依旧不醒,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芒鞋。住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芒鞋做什么?”鉴真打了一个哈欠说:“别人一年一双芒鞋都穿不破,可我刚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这么多的鞋子,我是不是该为庙里省些鞋子了?”

住持一听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落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看看吧。”

鉴真和住持信步走到了寺前的大路上。寺前是一座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

住持拍拍鉴真的肩膀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呢,还是想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鉴真说:“我当然希望能光大佛法,做一代名僧。但我这样一个别人瞧不起的苦行僧,怎么去光大佛法?”

住持捻须一笑:“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行走过?”鉴真说:“当然。”

住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路又平又硬,小僧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住持又笑笑说:“今天我俩在这路上走一遭,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

鉴真说:“当然能了。”

住持听了,微笑着拍拍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风不沐雨,没有起也没有伏,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平又硬的大路上,脚步抬起,什么也没有留下。而那些经风沐雨的人,他们在苦难中跋涉不停,就像一双脚行走在泥泞里,他们走远了,但脚印却印证着他们行走的价值。”

鉴真惭愧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他年轻有力的脚印留在了寺前的泥泞里,留在了弥漫着樱花醇香的扶桑泥土里……

心灵感悟:在泥泞里行走,生命才会留下深刻的印痕。

浮生若茶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老僧释圆说:“像我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

老僧释圆如入定般坐着,静静听这位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什么也不说,只是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小和尚诺诺着去了。

稍顷,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老僧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年轻人面前的茶几上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些茶。”年轻人俯首看看杯子,只见杯子里微微地袅出几缕水汽,那些茶叶静静地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释圆说:“贵寺怎么用温茶?”释圆微笑不语。只是示意年轻人说:“施主请用茶吧。”年轻人呷了两口,释圆说:“请问施主,这茶可香?”

年轻人又呷了两口,细细品了又品,摇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茶香也投有呀。”释圆微笑说:“这是江浙的名茶铁观音啊,怎么会没有茶香?”年轻人听说是上乘的铁观音,又忙端起杯子吹开浮着的茶叶呷两口,又再三细细品味,还是放下杯子肯定地说:“真的没有一点茶香。”

老僧释圆微微一笑,吩咐门外的小和尚说:“再去膳房烧一壶沸水送过来。”小和尚又诺诺着去了。稍顷,便提来一壶壶嘴吱吱吐着浓浓白汽的沸水进来,释圆起身,又取过一个杯子,撮了把茶叶放进去,稍稍朝杯子里注了些沸水,放在年轻人面前的茶几上,年轻人俯首去看杯子里的茶,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随着茶叶的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便从杯子里袅袅地溢出来。

嗅着那清清的茶香,年轻人禁不住欲去端那杯子,释圆忙微微一笑说:“施主稍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子又注了一缕沸水。年轻人再俯首看杯子,见那些茶叶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嘈杂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地升腾出杯子,在禅房里轻轻地弥漫着。释圆如是地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一杯茶水,沁得满屋生香。

释圆笑着问道:“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却为什么茶味迥异吗?”年轻人思忖了一会儿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用水不同吧。”

释圆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的茶,茶叶就轻轻地浮在水之上,没有沉浮,茶叶怎么会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沉了又浮,浮了又沉,沉沉浮浮,茶叶就释放出了它春雨的清幽,夏阳的炽烈,秋风的醇厚,冬霜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平平静静生活,就像温水沏的茶叶平静地悬浮着,弥漫不出他们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人,坎坷和不幸一次又一次袭击他们,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酽茶,他们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沉沉浮浮,于是像沸水一次次冲沏的茶一样溢出了他们生命的一脉脉清香。

是的,浮生若茶。我们何尝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

心灵感悟: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滚烫的沸水呢?茶叶因为沸水才释放了它们本身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们一脉脉人生的幽香。

净水难觅

在日本的一个村庄里,有个贫困的老妇人和她唯一的儿子相依为命,老妇人为自己的儿子呕心沥血,她期盼着有一天自己的儿子长大了,给她筑起一座有花园的房子,给她买下上百亩肥沃的田地,给她带来无比的欢乐和幸福。

但厄运却不知不觉降临到了这个老妇人的头上。有一天傍晚,老妇人的儿子突然生病了,剧烈疼痛不说,还浑身抽搐。老妇人忙挑着灯笼去邻近的村庄请医生。但当老妇人和医生深一脚浅一脚半夜回到家里时,老妇人的儿子静静躺在床上,他已经死了。唯一的儿子没有了,老妇人十分悲伤,她在自己儿子冰冷的身边整整坐了三天三夜,然后默默地锁上房门走了。她伤心欲绝地来到京都的一座气势恢宏的禅寺里,找到名扬天下德高望重的老禅师白鹤大师,苦苦向大师哭求说:“大师,您有什么办法让我的儿子复活吗?”

大师望着这个风尘仆仆的可怜老妇人说:“施主请放心,我有办法让你的儿子复活,但是你需要做一件事情。”只要能让自己的儿子复活,别说是一件事情,就是一百件、一千件事情,老妇人也是要铁下心去做的。老妇人说:“大师,您就说需要我做什么事情吧,就是刀山火海也一定难不住我的!”大师笑笑说:“没有那么难,不过是一件小事情,是这样,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只需要一杯水,你要找到一个没有任何痛苦和灾难的幸福家庭,让他们施舍你一杯净水,你把这杯水交给我,就可以救活你的儿子了。”

老妇人一听心里顿时释然了,只需要一杯净水就能救活自己的儿子,多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啊,于是老妇人就满怀期望地上路了。

老妇人走了一户又一户人家。当她对人们说出自己的要求后,那一户又一户的人家都摇头说:“我们哪算得上是幸福人家呀,我们都有自己的烦恼和不幸。”于是,每个人家都向老妇人娓娓倾诉自己家庭的苦难和不幸,听得老妇人叹息不已,忙用舒心的故事和话语安慰那些痛苦和不幸的人们。老妇人就这样走遍了每一个村庄。十多年过去了,自己忙忙碌碌地奔波,但始终没能从村庄里找到那一杯拯救自己儿子生命的净水。老妇人想,可能是乡间太贫寒,所以才没有一个可以称之为美满幸福的家庭吧,于是她开始走进城市去寻找。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老妇人敲开了一家又一家住户的门,梦想找到哪怕一家幸福而美满的家庭。但每家都同情地告诉老妇人说,他们并不幸福和美满,他们各自有各自的苦衷,所以很抱歉,不能给老妇人盛上一杯她期望的净水。老妇人找到过那些家财万贯的银行家,找到过那些纸醉金迷的大富翁,还找到过那些气派不凡的高级官员,甚至还找到了赫赫有名的天皇宫殿,但是,她没有找到一家敢于称自己是幸福而美满家庭的人家。

老妇人决定不再寻找那一杯净水了,她明白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一个家庭是没有痛苦和不幸的。丧子的忧伤在老妇人的心里渐渐淡然了。

心灵感悟:净水难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和苦衷,只要我们不把自己的不幸和挫折放大,就没有什么能够挡住我们人生的阳光和幸福。

勿以年高论短长

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关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摇到府衙找他。

老子在府衙前遇见了老翁。

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老翁继续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自己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路而未享辚辚华盖,建了千舍屋宇却落身荒郊野外的孤坟。而我呢?却仍然飘飘然然地行走在大道驿路上,虽然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

老子听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

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自己的面前说:“如果只能选择其一,仙翁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取石头?”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过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择取砖头。”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

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楞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

众人都纷纷说要砖而不是取石。

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老翁说:“当然是石头了。”

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

老翁顿然大惭。

心灵感悟:生命的长短与人生的价值并不是对等的,只有成为有用之人,才能体现出人生价值。

剔凿留芳

孔子年轻的时候,很喜欢到他隔壁的邻居家去。他的邻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老石匠。

一天,孔子又到邻家,那个老石匠正在为鲁国一位已故大夫刻石铭碑。孔子叹息道:“有人淡如云影来去无痕,有人却把自己活进了碑石,活进了史册里,这样的人真是不虚此生啊!”

老石匠停下锤,问孔子说:“你是想一生虚如云彩,还是想把自己的名字刻进碑石,流芳千古?”

孔子又长叹一声说:“一介草木之人,想把自己刻到一代一代人的心里,那不是比登天还难吗?”老石匠听了,摇摇头说:“其实并不难啊。”他指着一块坚硬又平滑的石块说,“要把这块石坯刻成碑铭,就要雕凿它。”老石匠说着,就一手握凿一手抡锤叮叮叮地凿起来,一块块石屑很快在锤子清脆的敲击声中飞起来。不一会儿,岩石上便出现了一朵栩栩如生的莲花图案,老石匠说:“如果想使这个图案不容易被风雨抹平,那就要凿得更深些,要剔掉更多的石屑。只有剔掉许多不必要的石屑,才能成为浮图和碑铭。”

心灵感悟:敢于剔凿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割舍生命中多余的“石屑”——这样的人生才能凸现生命的质感,镂刻出别样的景致。

净叶不沉

一个年轻人千里迢迢找到燃灯寺的释济大师说:“我只是读书耕作,从来不传不闻流言蜚语,不招惹是非,但不知为什么,总是有人用恶言诽谤我,用蜚语诋毁我,如今,我实在有些经受不住了,想遁入空门削发为僧以避红尘,请大师您千万收留我!”

释济大师静静听他说完,微然一笑说:“施主何必心急,同老衲到院中捡一片净叶你就可知自己的未来了。”释济带年轻人走到禅寺中殿旁一条穿寺而过的小溪边,顺手从菩提树上摘下一枚菩提叶,又吩咐一个小和尚说:“去取一桶一瓢来。”小和尚很快就提来了一个木桶一个葫芦瓢交给了释济大师。大师手拈树叶对年轻人说:“施主不惹是非,远离红尘,就像我手中的这一净叶。”说着将那一枚叶子丢进桶中,又指着那桶说:“可如今施主惨遭诽谤、诋毁深陷尘世苦井,是否就如这枚净叶深陷桶底呢?”年轻人叹口气,点点头说:“我就是桶底的这枚树叶呀。”

释济大师将水桶放到溪边的一块岩石上,弯腰从溪里舀起一瓢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