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免不了要和人打交道。对于我们这样的职场新人来说,那些公司里的老员工是需要我们尊重的,因为他们在公司里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与老员工的沟通实际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沟通,双方的身份地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甚至可以说你的前途和饭碗在很大程度上会受老员工的影响。所以说,与老员工说话就像走钢丝,与老员工说话的方式必须跟与普通的同事、朋友、亲人的说话方式区别开,不然的话,一言不慎得罪了人家,让人家在你背后来点儿小动作可不是闹着玩的。
通常来讲,一些老员工都十分注意自己在同事眼里的形象,这主要是出于维护其老员工身份的需要。如果一些新员工的意见使老员工感到难堪,即使新员工是出于善意的愿望,也会使老员工感到威信受到损害,认为自己在公司里的地位、在同事面前的形象以及自己的颜面都受到了损害。
某公司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新招了一批员工,老板为此专门召开了员工大会,欢迎新成员的加入。在会上,公司的一位姓徐的老同志负责对新加入的员工进行点名。这是公司的惯例,以示对老员工的尊重,也是为了表示来了新人不忘旧人,体现公司的人性化管理。
“张茜(xi)!”全场一片静寂,没有人应答。
负责点名的老徐又念了一遍。
一个新员工站起来,怯生生地说:“我叫张茜(qian),不叫张茜(xi)。”
人群中发出一阵低低的笑声,老徐的脸色有些不自然。
这时,人力资源部的小马马上站起来,说道:“徐老,对不起,是我一时疏忽,把名单写错了。”
“你马虎一下,倒是把我坑了,呵呵!”老徐挥挥手,接着念了下去。
此后,在工作中,那个叫张茜的员工总觉得自己很不顺利,似乎像是有人在与自己做对,而那个小马则一帆风顺,职位有了很大的提升。
其实小马并没有把名单弄错,但是他懂得维护老员工的面子,因此在工作中得到了老员工的扶持与帮助,在工作中干得得心应手。
那名叫张茜的员工无意间在众人面前伤了老员工的面子,最终遭到了别人的忌恨,在工作中遭人“暗算”;而小马则是有意地把错误揽在自己头上,为老员工化解了尴尬,最终得到了老员工的支持。从理论上来说,人们互相指出对方的过错,就如同互相称赞对方的优点一样,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就是人所常说的“闻过则喜”。但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因为人是一种要面子的动物,“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所以当你直言一个人的过错的时候(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方往往不会对你心存感激,反而会认为你是故意“找碴儿”,驳他的面子。如果你指出过错的对象是公司里的老人,那就更要加倍小心了。
当然,并不是说对别人的过错我们就要视而不见。在现代企业里,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员工,一旦发现同事特别是一些对于公司有着重要作用的人在工作中出现过错,当然不应该任由他继续错下去,而是必须拿出勇气适时地予以指出,但是必须注意不要在众人面前伤害老员工的面子。要想指出老员工的过错,最好选择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与其单独交谈,交谈的地点不宜选在公开场合,以便于在没有他人在场的条件下,双方能够心平气和、有条有理地交换看法。这样一来,这些老同志非但不会记恨你,反而会认为你是一个认真负责的“有心人”。另外,如果这些老员工真地接受了你的建议,除非他当众宣布,否则千万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是由于你的建议或指正的结果。
有些老员工为人随和,喜欢跟新来的同事开开玩笑、聊聊天,以此来拉近同事之间的距离。但是作为新员工,千万不要认为与这样的“老人”之间就可以无话不说了。那些在公司里摸爬滚打多年的人尽管职位上可能并不比你高,但是你和他们说话的分量以及在公司里的地位是相差很大的。
吴小姐从小聪明活泼,是个可爱的女孩,大家都叫她“开心果”。后来毕业了,她到了一家不错的房地产公司工作。吴小姐的上司对待下属很亲切,平时常常和吴小姐以及她的同事们在一起吃饭、聊天、说笑。可是最近,吴小姐感到公司里一位资深的同事对她越来越疏远了,而且还时不时地找机会给自己制造障碍。吴小姐感到很困惑,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于是去向同样在这家公司效力多年的好朋友请教。
朋友问她:“你平时有没有在言词上对那个人不敬啊?”
吴小姐一愣,心想自己平时除了爱开玩笑,也没什么其他的毛病,难道是开玩笑引起那位同事不快?于是,吴小姐想起了最近的几个玩笑。
那天,那个资深的同事穿了身新衣服去上班,同事都说好看、气派,只有吴小姐夸张地喊着:“哎呀,穿新衣服了?”那个人听了咧嘴一笑。她接着捂着嘴笑着说:“看起来还不错,可这是去年流行的款式啊,你已经OUT啦,哈哈!”听到这话,那个人的脸一下就拉了下来。
还有上个礼拜,这个资深员工成功地跟一个大客户签约。当他签完字以后,对方连连称赞他的字好,说:“您的签名可真气派!”吴小姐正好走进办公室,听到称赞声后,一阵坏笑:“能不气派吗?我们这位可暗地里练了3个月呢,而且这可是他写得最多的字啊!”当时这位资深的同事和客户的表情都很尴尬,吴小姐看到了却没往心里去。
现在仔细地一想,好像问题就出在这里,吴小姐心里很后悔,明白了都是无心的玩笑害了自己!
开玩笑的确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调节气氛,但如果玩笑带有人身攻击的成分,那就是黑色玩笑了。没有几个人会喜欢黑色玩笑,因为它包含了太多的不尊敬和戏弄的成分。朋友之间有时候开个黑色玩笑,或许大家一笑了之,但如果像吴小姐一样,把黑色玩笑的矛头指向身边的老同事,最后遭殃的可就是吴小姐自己了。或许吴小姐根本不知道玩笑也有黑白之分。事实上,黑色玩笑恰恰体现了人性的弱点:当人们面对一个人或一件事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挑刺,这是一种思维习惯。这种习惯再加上对别人口无遮拦,后果就可想而知了。其实,开玩笑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毕竟谁都不希望周围的人一天到晚板着脸,但是只有当你的眼睛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的时候,你的玩笑才会招人爱听。
在工作单位里,作为下属,尤其是新人,平日里与资历深的“老人”说话千万要“悠”着点。不要直刺对方的过失,更不要驳了人家的面子。开玩笑一定要分清场合,要清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比如,向老员工协调工作就可以这样说:“我个人认为这样做很不错,但我做不了主。您经验丰富,您看这样可以吗?”那些老员工听到这样的话,绝对会做个顺水人情,同意你的提案,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
6、闲谈莫论是非
在职场上,任何人也离不开与人闲聊。闲聊是职场办公的人打发空闲时间的一种形式。虽然闲谈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有时却能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新来的人通过闲聊可以快速地融入一个集体,同事之间通过闲聊可以互相了解、增进感情。聊得好,可以让一个人迅速地成为同事们关注的焦点和中心人物,聊得不好则可能会让同事们对这个人“敬”而远之,甚至产生敌对心理。因此,身为一个“新人”、一个“菜鸟”,你应把每次与其他同事的闲聊都看成是一次展示交际才能的机会、一次打动别人的机会。
一般来说,在聊天中性格热情直爽、语言幽默、知识渊博的人会比较受欢迎,沉默寡言的人会让人觉得这个人“不合群”,进而遭到人们的冷落。因此,初来乍到的你一定要主动地开口去和同事们沟通。当然,热情直爽并不意味着可以无所顾忌地随口乱说。有的人讲话不分场合,虽然他们心地坦白、毫无恶意,但却伤了他人的面子,让他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人家当然会有意见。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人说话口无遮拦,触及别人的隐私或心病,也就在无意之中结怨。也许这些被伤害的人最终忍了下来没有发作,但是他们可能会在最关键的时刻给你的事业造成最致命的打击,这就是所谓的“祸从口出”。
马先生跟袁先生在同一家公司的同一个部门工作,由于两人都对汽车颇有研究,所以私交甚笃,平时常在一起高谈阔论,交流心得,时间一长,有时也会涉及一些个人隐私的问题。
有一次,马先生早晨刚跟爱人吵过架,上班时心里还不痛快。袁先生见了就问他:“老马,你这是怎么啦?闷闷不乐的。”于是郁闷当中的马先生把生活中的很多不愉快的事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袁先生在一旁默默地倾听,只是偶尔地插两句嘴。倾诉过后的马先生心情好多了,他跟袁先生说:“真是的,让你听我说了这么多废话,真是麻烦你了啊!”袁先生连说:“哪的话,哪的话!”
过了几天,马先生无意之间听说袁先生已把自己那天告诉他的隐私添油加醋地讲给其他同事听。马先生大怒,心想:“好你个老袁,我那么信任你,向你吐露心声,你却是这样的人!”从此,马先生就一直对袁先生怀恨在心。城府极深的马先生并没有当面说破,而是默默地等待时机,想要好好地报复袁先生一下。
后来,上级考虑要给袁先生提干,马先生意识到机会来了,于是就把当年袁先生当采购员时吃过客户回扣的事捅给了上级。结果可想而知,袁先生提干的事泡汤了不说,还被调任闲职,从此再也受不到上级的信任。袁先生终归也没有醒悟过来,是什么原因把自己害成了这样。
袁先生就是祸从口出的典型,就因为传了几句话,就毁掉了自己的大好前程,真是太可悲了。事实上,每个单位都有袁先生这样的人,他们专好打听别人的隐私,然后把打听到的信息当做“新闻”进行“加工处理”再传播出去。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悲剧都是这样产生的,因为这些无聊的事被别人抓住“小辫子”往死里整,这又何苦呢?
杜女士是北京某外企的白领,事业有成、衣食无忧,可是最近她却被办公室里无端流传的对她不利的流言折磨得睡不好觉。下面是她的自述。
我是个很好强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尽量让自己做到最好。我所供职的公司是实力雄厚的世界500强企业,我在里面奋斗了5年,拼死拼活,终于赢得了上司的青睐,当上了所在部门的主管。这本来是件很令人高兴的事,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部门里甚至整个公司都流传着关于我的闲言碎语,说我是靠陪上司睡觉才获得了现在的职位。自此,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有人对我指指点点。这些无中生有的流言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我是清白的啊!我到底该怎么办?我现在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我曾经一度生出过辞职的念头,可是转念一想却又舍不得,因为一旦辞职,我5年的辛苦可就白费了。况且,我要是辞了职,岂不正好便宜了那些说我坏话的家伙吗?我一定要坚持住,他们越想把我气走,我就越要坚持!
例子中的杜女士就是一位典型的被流言飞语所伤的受害者,男女关系则是喜欢散布流言飞语的人最喜欢传播的小道消息。这些流言就像一把把软刀子深深地刺进当事人的心里,使当事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试想一下,如果痛苦之中的杜女士突然知道了谁是那些龌龊流言的始作俑者,“化悲痛为力量”的杜女士又会做出多么可怕的事情。
像袁先生、杜女士这样的事情其实每天都在发生。或许你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忍不住要挺身而出“匡扶正义”;或许你是个外向型的人,眼里看不惯嘴里就要说出来;或许你是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从不多管闲事的人……无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都得和同事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相处下去。这就需要你掌握一些与同事说话把握分寸的方法,在同事中塑造一种受欢迎、受欣赏的形象和风格,使身边的同事不会小看你或者抓住你的某个话柄找你的麻烦。
每一个想要展翅高飞的“菜鸟”都要记住:说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之人;有是非之言的地方,就成了是非之地。人生在世,你有你的是非,他有他的是非,是非这种东西是永远也讲不清、辨不明的。那些混迹职场多年的“牛人”们无不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因此他们不会因为这些是是非非的事情去伤害别人,也不会以这些是是非非的事情来伤害自己。搬弄是非真的不是什么有意思的事。
7、应对骚扰讲技巧
那些初入职场的年轻女性们,相对于那些毛毛躁躁的小伙子,她们显得更加沉稳、更加细腻,也更加脆弱、更容易受伤害。现代社会讲究男女平等,在平日里,男女都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办公,这就给了一部分品质比较低下、趣味比较庸俗的男同事以可乘之机。他们会时常借机骚扰公司里的女同事,尤其是那些初来乍到的漂亮美眉,以此来满足自己扭曲的欲望和心理。
“开黄腔”是一些人在办公室里骚扰女同事的利器。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有色的笑话在同性之间有时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活跃气氛、拉近彼此间距离的作用。但有些人却偏偏喜欢把一些黄色笑话特地讲给女同事听,以看笑话的心态期待那些年轻姑娘脸泛红晕、面露尴尬的表情,得逞之后还会不依不饶地要女同事谈谈“听后感”。要是女同事说“我根本不懂你在说什么”,接下来他就会一脸暧昧地说:“我知道平时你都试过,你就不要假装不懂啦!”弄得那些年轻姑娘越发尴尬。
付菲是一个大学应届毕业生,刚刚通过招聘到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公司的普通员工都在一间大厅里办公,男女混杂在一起。午餐过后,男同事们常常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而且时常会谈论一些“有色话题”。每次听到这些话题,付菲就假装上厕所避开这一尴尬的时间段,而其他的女同事们或许是习惯了,全都不为所动,闷着头在做自己的事。过了一段时间,男同事们忽然喜欢在付菲的附近讲黄色笑话,但是一边讲一边悄悄地关注付菲的尴尬表情,而且只要付菲借故离开,男同事们就不讲了,等到付菲一回来,他们就又开始继续这一无聊的游戏。终于有一天,付菲忍无可忍了,她愤怒地向男同事们怒吼:“你们还有完没完?天天这样有意思吗?我告诉你们,别以为我好欺负,把我惹恼了,我叫你们一个个好看!”听到这话,男同事们灰溜溜地“散场”了。从此之后,再也没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付菲的遭遇告诉我们两个道理:其一,一味地退避和忍让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让对方变本加厉,只有奋起反抗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其二,喜欢做这种事的人多半胆子不大,是典型的“纸老虎”,只要女士们稍微表现得强硬一些,他们就会灰溜溜地逃走。